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22-11-2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吴倩如

内江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核心技能素养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吴倩如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董青青

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强人民健康素质,针对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进行研究。研究从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出发,引出当今学者对其具体构成的不同看法,从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三个方面分析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提出健康中国视域下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未来15年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纲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秉承“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1],目标到2030年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健康素质明显增强;201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而到2030年提高至30%;实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5.3亿。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学校体育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职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较为缺失和滞后[2],为了顺利完成“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尤为重要。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应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为根本目标,以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努力培养与时俱进,拥有体育核心素养的高职学生。

2 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构成

2.1 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

近年来体育核心素养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词汇,有学者指出:体育素养为体育核心素养奠基,此外,体育核心素养是重点关注个体的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关键素养,提出体质和健康、体育技能、体育社会感情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体育核心素养[3]。也有学者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范围内,通过有组织的体育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与锻炼等方式获得与建构一系列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体育技能的动态过程,逐步形成终身体育健康发展意识与能力以及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勇敢拼搏、迎难而上、团结合作、乐观自信等体育精神与人格特征[4]。体育强健体魄培育品德的体现就是体育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亦是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5]。

2.2 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

(1)运动能力与习惯。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所具备的能力,由人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能力等所体现。像身体形态包括体格、体型、身体成分和身体姿势等,这就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保持健康的身材:不宜过度肥胖或瘦弱;和正确的身体姿势:降低学生运动损伤的风险。而运动素质指人体在体育运动中各器官系统协调表现出的机能能力,是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灵敏性、爆发力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运动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在自然灾害前的生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2)健康知识与行为。健康知识是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学会如何科学锻炼,如何在运动中保护自己,正确使用运动器械,避免运动损伤以及损伤后的正确处理等多类知识。健康行为能够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更好地,更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高职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运动健康知识框架之后,能够将正确健康的行为运用到体育活动中[6]。接受过系统健康知识教育的高职学生重视体育运动前准备活动和运动后放松活动的重要性,从而减少肌肉拉伤和乳酸堆积等伤病的产生,在体育活动中根据运动健康知识的指导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和训练方法,树立安全意识,对运动器械进行正确使用。

(3)体育品德与情感。体育品德主要指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在运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商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体育品德、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情感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团队合作的荣誉感和面对训练比赛的正确态度。积极的体育情感与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之一和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经过长期体育锻炼和学习才能逐渐形成。

2.3 培养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1)运动能力发展需兼备体能和技能。体能是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体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身体基础,学生们走路、搬东西、上下楼梯都需要依靠肌肉来完成,健康的身体素质必不可少。拥有一定的体能是保持和完成高超技术动作的基础,为专项技能的提高提供必要条件,而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又为体能的发展提供平台,体能和技能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相辅相成,互相制约,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成绩。因此,高职学生发展运动能力时要二者兼顾,切勿注重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体能的训练。

(2)健康行为的发展需要积极的体验和运动兴趣。健康意识源于个体积极的具身感受,是健康行为产生的动力源。如果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案和得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技术运用的灵活,决策判定的果断准确以及运动后的“酣畅淋漓”等积极的身体体验,产生浓厚的运动兴趣,学生的运动意识就会变得积极。反之,如果教师将内容安排的过于枯燥,形式单一,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不到乐趣,缺乏在运动中的积极体验,就会减弱其运动意识和行为[7]。体育运动都伴有竞技的色彩,学生要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获得胜利时应该如何戒骄戒躁,粗心失误和比赛失败时怎样调整心态总结错误都需要经常面对。

(3)体育品德的形成需要公正的规则约束和竞赛活动。学校是高职学生生活的主要社会环境,体育品德受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认知结果。如团队比赛中同学们的协助配合、分担任务、共同进退强化了学生的领导力、服从意识、集体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比赛中被公平公正的规则约束,强化了学生遵守规则,公平比赛的意识。

3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应以增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将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效分解并融入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应使学生认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引导学生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运动技能、思想品质、责任意识、健康知识等素养贯穿呈现在课程教学中[8]。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以适当的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为达到增强学生各项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课程设计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重视生活性质,在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加入运动损伤的防治、基本包扎方法和基本的人体解剖知识等,使学生的课堂与生活发生关联。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体育强国专题、健康中国专题、奥运会专题、各项体育赛事或正向价值体育活动等理论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进行专题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校体育课中充分发挥课堂的实践性,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起辅导和纠正作用,摒弃以往教师一味的传授技能和战术,学生一味的模仿和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模式;转变枯燥的上课内容,创设轻松生动的上课氛围,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体育知识转变成为运动认知,使学生对于核心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要从以往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将体育课程中蕴含的体育精神、道德品质、团队协作、公平正义、积极乐观等理念通过体育课的实践性、具体化和潜移默化的特点表现出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内课外体育联系起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性,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成立多样化体育社团,创办校级体育赛事,邀请体育明星到校进行指导讲解等,带动校园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渐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提高教师核心素养,提升专业研修能力。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改革趋势进行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来完成。想要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前提。学校应先对体育教师展开体育核心素养相关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对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充分理解和把握,再依据教学目标将内涵渗入各个教学环节中,才能创设出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情景。学校负责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体育教师校外交流学习,举办校内外体育核心素养大赛与教学大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水平和专业研修能力。另外。教育科研部门应设立“体育核心素养”专项研究课题,鼓励体育教师参与,加强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的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建立对体育教师的激励保障制度,将体育核心素养水平纳入考核指标,对在科研,教学等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适当奖励与表彰,鼓励教师提高核心素养水平和教学能力,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补充素养考核内容,完善体育评价制度。以往对学生体育学业水平的评价停留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上,更多关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强弱,因此无法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行有效评价与反馈。高职院校体育考核评价制度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将学生的体育品德与健康行为纳入其中,建立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的考核评价制度。因此,在考核评价中,不能按照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或对测试的达标情况给出单一的定量评价,更不能用单单一两次考试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业水平的评价应该更加多元化,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技能掌握水平和身体素质,应更注重考核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是否团结协作,在体育竞赛中是否有不怕输不服输的昂扬斗志,是否有积极进取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在面对失败和困难时能否积极面对,在队员受伤时是否采用合理的急救措施,能否正确且安全地使用各项体育器材以及能否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等等[9]。评价主体除了由教师评价还应向学生自评、生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过度。因为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导致教师许多定性评价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这时同学们互相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从队友的评价与反馈中对该生进行恰当评价。

4 结束语

当今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摒弃以往体育教学注重的的动作技能本位,转而培养学生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协作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体育竞技环境。

猜你喜欢

核心技能素养
高级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