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整建制转化方案的构建与实践经验总结
2022-11-22徐雯莉王晋申严明琦
徐雯莉,丰 青,赵 任,奚 菁,李 莉,王 伟,王晋申,杨 晖,严明琦,陈 沁,陈 芸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a.护理部;b.院长办公室;c.医疗业务部;d.运行保障部;e.院感管理科,上海 201800)
自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市承担了我国主要境外人员及物资出入流动压力。尤其在目前全球第四波新冠大流行的国际背景下,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加上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快、潜伏期短、隐匿性强、症状轻等特点,造成短时间内上海多个区域、多个传染途径同时出现疫情,确诊患者数量呈快速上涨的态势。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阻断社会传播途径,救治确诊患者,迅速响应启动后备定点医院整建制转化收治新冠患者,我院作为后备定点机构之一,接到上级单位指令后迅速启动转化方案。截至2022 年5 月12 日已收治4 694 例患者,其中危重患者364 例,无院内感染(院感)发生。现将整建制转化方案的构建及实践经验报道如下。
整建制转化方法
一、成立整建制转化管理小组
由分管院长担任管理小组组长,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管理科、信息科、后勤保障处等多部门负责人为小组副组长,共同组成管理小组,负责整建制转化方案的制定与现场管理。其中院感团队中包含多名2020 年初上海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具有公共卫生(公卫)事件实践经验,保障转化方案的科学性及完善性。
二、整体转化方案构建
整体转化方案的构建不仅要保障医院在接受转化任务时能迅速响应,高效、安全的现场运作更是转化的核心目标。人员(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即“4M1E”,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对5 个影响现场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的简称。本管理小组以“4M1E”理论方法为指导构建转化整体方案。
整建制转化方案
一、人员
1.原住院患者及特殊患者:对住院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符合出院指征的患者予以出院安排,并告知出院康复及复诊、转诊相关事项,如定期化疗患者转诊医院。不符合出院指征的患者依托医联体合作单位进行转院分流,并派遣原病区医护团队进行患者转运及转院后的常规医疗护理工作,直至患者出院。特殊患者,如定期血液透析患者,则在卫生主管部门协调下分流至其他医疗机构。
2.护士:由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力资源统筹规划。在岗护士按病区、能级、工作年限、年龄、职称、公卫工作经验等做好人员结构分类,方便管理人员根据收治患者类型、数量进行快速调配。同时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院感防护知识与技能进行分层培训与考核,确保启动整建制转化时护理人员能迅速到岗,到岗安全。
3.医技:包括临床医师及检验、放射科工作人员。由医务处根据临床专业方向、医师工作年限、职称、公卫工作经验等做好人员结构分类,安排呼吸科、感染科及急危重症专业医师作为第一梯队展开新冠感染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调配辅助科室,如康复科、伤骨科等医疗力量,作为志愿者参与医疗辅助工作,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入院接引等服务。同时由医务处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护、新冠感染诊疗常规相关知识培训。
4.工勤:工勤人员分为内勤与外勤。各病区内勤由原岗位人员继续担任,负责病区内清洁、消毒以及餐食发放。外勤主要负责转运,包括物资、标本及医疗废物(医废)转运工作。外勤人员由后勤保障处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岗位并进行岗位培训及人员统筹安排。后勤保障处在院感人员协助下负责全体工勤人员院感防护的培训及上岗考核。
5.院感团队:由院感管理科工作人员、“援鄂”医疗队成员组成,主要负责整建制转化全员、全过程的院感防护与院感安全,包括工作人员院感防护培训、“三区两通道”(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和清洁通道、污染通道)布局规划、人员进出动线规划以及穿脱防护用品区域现场监控管理等。
6.外围保障人员:包括药房、设备科、信息中心、物资保障、数据统计与传报、员工关爱、后勤保障及管理协调中心等,主要负责转化病区的正常医疗救治活动顺利开展、患者生活物资保障以及相关信息统计、上报等工作。
二、机器
1.硬件:开展医疗救治活动所需机器及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扫码枪、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护理诊疗相关设备等。均沿用原病区医疗设备,避免转化后申领设备引起忙乱、丢失。同时为保障转化期间病区与外界顺畅沟通,每个病区除了保留原病区2 部座机外,另外再配置一部工作手机,注册病区联络专用微信号,提前加入转化后工作通知群,便于转化后信息交流的通畅与及时。
2.软件:为最大程度保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减少转化后工作人员系统、流程磨合时间,经管理小组研究决定沿用医院现使用的医疗信息系统开展转化后工作,包括住院信息、电子病历、检验信息、影像信息、护理工作及物资申领系统。考虑到转化后医护人员体力消耗是平时的数倍,为提高文件书写效率、节约医护时间,管理小组根据新冠感染诊疗常规制定电子病历书写模板,减少医护人员非必要文件书写。
三、材料
1.医疗物资:包括开展新冠感染诊疗所需物资及防护物资等。转化前我院按各病区正常运转1 周平均使用量为基础储备5 周物资量,并联系供应商做好大量需求供应的应急预案。接到转化指令后由仓库专管员负责将物资整体搬运至清洁区。疫情期间医疗物资尤其防护物资消耗巨大,为保障一线工作,避免出现物资短缺,保障部门需做好物资需求估算及储备工作,同时也应做到按计划、按需求发放,避免物资浪费。
2.生活物资:设立关心关爱保障小组,负责工作人员及患者生活需求保障,包括闭环管理期间的衣、食、住、行,以及员工家属的健康、生活需求。
四、方法
1.院感防控制度与相关流程
(1)消毒隔离制度与危险分区:由院感团队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和传染病防治法划分危险区,并制定相关消毒隔离制度、穿脱防护用品流程、意外暴露紧急处置流程等。
(2)各类人员、物资、医废转运流程:包括患者出入院、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和病区物资、医废转运流程。①患者出入院流程包括患者由“120”转运车送达后接洽、办理入院及转运至病房的交接流程。为避免批量转运患者造成入院现场人员拥挤,计划将办理入院所需信息以二维码问卷形式发布,提前收集患者信息,导入系统办理预住院。患者到达后仅需核对身份信息,即可完成住院手续,再由转运人员将同一病区患者统一转运至病房,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②患者出院流程,由医院通过大数据中心上传患者信息,将信息发至患者所在社区,由社区安排接至家中居家健康监测。③工作人员闭环管理流程,整体转化后工作人员即进行医院-隔离酒店两点一线的闭环管理。设立隔离酒店员工保障小组,负责办理员工入住、每日员工常规核酸采样、健康监测、院感督查、员工生活保障及往返班车消毒、协调等。④病区物资、医废转运流程:由后勤保障处负责制定,需明确各班次内、外勤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相关工作对接人员,避免物资传递遗漏或不及时。
2.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由医务处、护理部、后勤保障处分别对进入污染病区工作的医技、护士、工勤人员制定各班次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五、环境
1.院感建筑布局及动线规划:院感管理科根据传染病防治管理要求,在院区现有建筑布局基础上进行“三区两通道”的明确划分,并对污染区、半污染区所有的通风管路进行密闭处理。分别设置患者进出路线、工作人员进出路线、物资进出路线及工作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区域,3 条路线应做到绝对空间区分,避免因路线重叠引发交叉感染。并按照新冠感染患者诊疗需求,对医用供氧设备、床单位等进行改造,以符合新冠患者收治需求。
2.环境消毒:院区整体转化后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推荐方案》(国卫办医函〔2021〕96 号)要求制定分区消毒隔离制度,对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进行消毒,阻断新冠传播途径。在各个区域张贴消毒登记表以记录消毒时间、方式及消毒人员等关键信息,有效督促工作人员按时保质完成消毒工作。
整建制转化的实践经验总结
一、全面夯实院感防控安全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1]中明确指出院感防控是贯穿诊疗活动的“主线”,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底线”,是依法执业的“红线”。全体工作人员的有效防护是保障转化后院区安全运转的最关键环节。工勤人员由于缺乏基础的医学知识及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院感防护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度不够,有一定的暴露风险,同时也需注意工勤人员在污染区工作心理负担[2]。因此对于工勤人员的院感防护培训宜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因材施教,提供练习的机会并加强考核指导,以确保工勤人员完全掌握院感防护技能。同时在穿脱防护用品的半污染区域设置院感专职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指导,检查防护服用品穿戴是否齐全、密闭,脱防护用品步骤、动作是否正确,提醒手卫生,以免引起暴露。
穿着防护用品在污染区工作对工作人员来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因体力不支或紧张引起晕厥、呕吐等危险事件,要求工作人员两两结伴,并在每个病区设立远离患者病室、设有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单独房间,备有紧急处置箱作为应急处置所用。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驻扎隔离酒店也是全面院感防控不可忽视的环节,同样需要对酒店进行区域划定,并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对每天往返通勤班车进行喷洒消毒,对进入酒店的外来物资进行喷洒消毒,静置后再分发使用。同时设置酒店院感督查专职人员,对工作人员院感防护、自我健康监测、消毒隔离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督查指导。
二、风险评估分级诊疗保障患者安全
我院作为新冠感染患者定点医院,收治患者涵盖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年龄5~102 岁,半数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虽然现有证据显示奥密克戎株相对德尔塔株致病力有所减弱,但其致病率和死亡率在未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的50 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的群体中显著增加[3]。国家卫健委疫苗接种数据显示,截至3 月24 日,我国60 岁以上老年群体疫苗加强针接种率为65%[4]。因此对于入院的新冠感染患者,应由专业团队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与病情恶化风险程度,重症、危重症患者收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普通型但有危重型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收入重点隔离病房治疗,其他轻症或无危重型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可收入普通隔离病房治疗。重点隔离病房由呼吸科、感染科医护团队进驻管理,并加大监护室及重点病房的医护配置,早晚2 次查房,护士24 h 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成立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心内科、肾内科、肿瘤科等多学科组成的综合会诊团队,对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进行线上会诊,提出综合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三、后勤保障提供疫情救治保卫战坚实后盾
医院是救治新冠感染患者的主战场,后勤作为配套服务保障部门,其统筹协调应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环境设备改造、医疗物资供应、各类人员生活保障等各方面,是影响医疗救治效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定点医院,可按保障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小组,形成分级管理组织架构。同时制定各保障小组岗位职责及相关工作流程和针对各环节风险点的应急处置预案,以保障整建制转化及后续现场运作的流畅与高效。加强对后勤保障团队执行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及防护能力的建设,以保障各项任务的执行效率与质量。现场运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后勤保障部门应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全面统筹、协调、调配各方力量灵活解决问题。最后,注重细节管理,压实各环节、人员岗位职责,核实每一处数据统计,各保障工作小组实行计划式工作制度,并做到工作计划日日清、日日报、日日结。及时总结分析在后勤保障工作相关“4M1E”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为疫情防控救治提供坚实后盾。
四、疫情防治任务艰巨,关注医患心理健康
自2019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抗击疫情保障医疗活动正常运转,一线医务工作人员长期高强度、高负荷工作,极大影响身心健康。尤其本次整建制转化时间紧、任务重,对于没有传染病防治实践经验的医务人员而言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调节紊乱,甚至出现失眠、呕吐等躯体不适症状[5],不利于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于一线工作人员尤其在进舱前、进舱初期要注重观察其心理、情绪的变化,了解其压力来源,通过构建专业心理支持平台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强化自身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压力、负面情绪的能力。
同样,对疾病预后的恐惧、对家人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及封闭的隔离环境均给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6]。因此对于新冠感染患者的心理干预与护理也应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建议医护人员一方面应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识别患者中、重度心理障碍风险的能力,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安全护理、药物干预,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结合病房实际条件制定多维度心理康复措施,合理利用同伴支持,鼓励病友之间相互交流、鼓励,同时医护人员针对新冠感染情况进行科普,促进患者对新冠感染的正确认识,打消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做好细节之处的管理,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促进患者心理情绪的舒缓。
结 论
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更高的传染性、更强的疫苗突破性和严重的抗体逃逸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作为疫情防控后备定点医疗单位应制定严密详尽的整建制转化方案,才能在接受新冠治疗任务时能够迅速启动,做到应收尽收,应隔离尽隔离,安全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