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腐植酸文摘

2022-11-22

腐植酸 2022年1期
关键词:黄腐酸磷素腐植酸

一、黄腐酸对制种玉米增产效果的研究

为探讨提高制种玉米产量的最佳施肥配比,本试验以玉米品种“Z-Y-18-101”为试材,研究黄腐酸与氮、磷化肥施用量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可有效提高玉米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单穗粒重,其中株高平均增加2.85%、穗长平均增加5.87%、穗粗平均增加3.61%、行粒数平均增加10.47%、单穗粒重平均增加10.42%,亩产量平均提高17.79%。另外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平均增加0.70%,全氮平均增加9.90%,全磷平均增加6.03%。施肥最佳配比为亩施N 24 kg、P2O518 kg、黄腐酸6 kg,可保证高产。

摘自:《甘肃农 业》,2020(9):87~90,97

二、石膏和腐植酸配施对干旱盐碱区土壤改良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针对试验区盐碱土特点,选择石膏和腐植酸为盐碱土壤改良剂,通过石膏、腐植酸单施与石膏和腐植酸不同用量配施试验,分析了改良剂施用后土壤盐分含量和pH变化及对棉花株高、茎粗和产量的影响,优选出适宜于该试验区的最佳改良剂。结果表明:石膏和腐植酸质量配比9∶1组合在3000和4500 kg/hm2施用量情况下,0~20 cm土壤降盐效果好于单独施用石膏或腐植酸处理;而单施腐植酸处理对棉花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29.8%。综合来看,该地区较优的改良剂及用量为:石膏和腐植酸质量配比9∶1混合施用3000 kg/hm2,其可使0~20 cm土壤含盐量较对照下降24.3%,棉花增产24%。

摘自:《土壤》,2020,52(2):327~332

三、施用黄腐酸钾对打顶烤烟干物质和钾素累积的影响

基于烟株打顶后钾素流失、叶片中钾素分配降低的现象,研究施用黄腐酸钾对烤烟生育后期钾素累积、吸收的调控作用,以改善烟株钾素营养,提高烟叶产质量。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黄腐酸钾对打顶烤烟干物质累积量、钾素含量及其累积量和初烤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钾可以促进烟株生长和钾素吸收。与对照相比,塘施黄腐酸钾75、150、225 kg/hm2烟株打顶时干物质累积量和钾素累积量分别提高9.7%、20.44%、16.44%和27.62%、38.12%、38.12%,初烤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3.93%、30.64%、1.14%和13.74%、57.64%、16.86%,烟碱含量和钾含量也有所提高。因此,黄腐酸钾可以有效促进烟株对钾素的吸收,提高烟叶干物质累积量和钾素含量,改善烟叶品质,在烤烟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摘自:《广东农业科学》,2020,47(2):68~74

四、腐植酸钾与磷肥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性的影响

为探明腐植酸与磷肥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性和淋失量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分别设计了不施肥(CK)、基施腐植酸钾追施/不追施磷肥(HA-P、HA)、基施磷肥追施/不追施腐植酸钾(P-HA、P)和磷肥腐植酸钾共同基施(P+HA)共6个处理,来探讨将腐植酸水溶性肥料中的主要原料腐植酸钾与磷肥按照不同施用方式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磷素剖面迁移能力和淋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HA-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淋出,分别比P-HA、P和P+HA 3个处理的磷素淋出总量高244.08%、78.51%和35.34%,而P-HA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素的淋出量;P+HA和P-HA处理土壤剖面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P处理结果相似,而HA-P处理剖面各层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差异较小;HA处理会使土壤磷素淋出略有增加。因此,腐植酸钾与磷肥等量输入时,以腐植酸钾为基肥、磷溶液进行追肥的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有较高的淋失风险,而基施磷肥、追施腐植酸钾则可以显著控制土壤剖面磷素移动,降低土壤磷素的淋出量。

摘自:《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37(2):209~215

五、黄腐酸对稗草幼苗及其生长素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

为探究黄腐酸对稗草幼苗及其生长素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模拟稻田淹水条件并加入不同浓度黄腐酸溶液处理稗草幼苗,7天后测定稗草株高、根长和鲜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候选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2 g/L黄腐酸处理后,稗草株高、根长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5.49%、8.04%;根长提高不显著。随着浓度的提升,黄腐酸显现出对稗草幼苗的抑制作用、并逐渐增强,质量浓度在0.8 g/L时,对株高、根长、鲜重的抑制率分别为32.30%、92.82%、42.54%,后期出现黄化死亡现象。质量浓度为0.02 g/L黄腐酸诱导稗草生长素合成基因EC_v6.g043558和EC_v6.g104724表达量显著上调;质量浓度为0.8 g/L黄腐酸处理后,色氨酸脱羧酶相关基因EC_v6.g033915、乙醛脱氢酶家族功能相关基因EC_v6.g089449和EC_v6.g007956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因此,不同浓度黄腐酸通过影响生长素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促进或抑制稗草的生长。

摘自:《农药》,2020,59(8):616~620

六、减氮配施腐植酸对草甸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强度利用导致草甸黑土肥力下降、质量不断退化。为探讨减氮配施腐植酸对土壤持水性能、保肥能力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草甸黑土田间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处理(N100H0),减施氮肥20%+5 t/hm2腐植酸(N80H5),减施氮肥20%+10 t/hm2腐植酸(N80H10),减施氮肥30%+5 t/hm2腐植酸(N70H5),减施氮肥30%+10 t/hm2腐植酸(N70H10)。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各处理土壤理化性状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N80H10处理为最佳施肥模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土壤容重降低18.20%,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69%、7.58%和10.13%,玉米产量提高21.17%,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可见,减氮配施腐植酸对玉米稳产增产及绿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52(1):29~36

七、化肥减量配施黄腐酸降低盐渍农田NaCl含量提高氮磷养分有效性的协同效应

土壤盐渍化以及肥料过量施用严重限制着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氮、磷肥优化减量及其与黄腐酸配施对盐渍农田土壤肥力、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可为该区盐渍农田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以黄河三角洲中度盐土[pH 7.73、电导率(EC)1.18 dS/m]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盆栽试验,试验设5个施肥水平,分别为常规氮磷肥用量(N100P100)、氮肥常规用量的85%(N85P100)、氮肥常规用量的70%(N70P100)、磷肥常规用量的85%(P85N100)、磷肥常规用量的70%(P70N100);每个处理下又分为添加、不添加黄腐酸(H)两个处理,并且以不施肥料和黄腐酸的处理为对照(CK),共11个处理。在冬小麦苗期和收获期,分别采集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效磷、硝态氮、EC值、pH和盐分离子组成。在收获期,测定冬小麦籽粒产量、全氮及全磷含量。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黄腐酸处理降低了冬小麦苗期和收获期0~1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提高了收获期1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0~10 cm土层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溶液EC值、Na+、Ca2+、Cl-含量增加,而Mg2+含 量 减少。与N100P100相比较,N85P100、N70P100、P85N100、P70N100处理下的土壤Na+含量分别降低了29.74%、55.84%、28.62%和43.25%,Cl-含量分别降低了37.68%、43.81%、26.11%和14.53%。与相同养分量处理相比,N100P100+H、N85P100+ H、N70P100+H、P85N100+H、P70N100+H处理下的Na+含量分别下降了64.63%、31.20%、5.14%、32.66%、30.59%,Cl-含量分别下降了66.74%、55.07%、35.93%、53.56%、70.44%。N85P100、N70P100、P85N100、P70N100的冬小麦产量与N100P100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N70P100+H和P85N100+ H的冬小麦产量显著高于N70P100和P85N100。氮、磷素吸收效率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与N100P100相比,N85P100、N70P100处理下的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1.22%、29.37%。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黄腐酸处理均能够提高冬小麦产量、氮、磷素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盐分是降低作物产量的直接原因,其中,Na+、Cl-和EC值与氮素吸收效率、偏生产力及磷素吸收效率、偏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黄河三角洲盐渍农田的主要盐分是NaCl,Na+、Cl-含量决定着EC值,与氮素吸收效率、偏生产力及磷素吸收效率、偏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化肥减量可显著减少土壤盐分含量,配施黄腐酸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的Na+和Cl-含量,缓解盐碱胁迫对作物的影响,提高冬小麦产量、氮、磷素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减施氮肥能够提高冬小麦苗期和收获期0~10 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减施氮肥30%时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减施氮15%和常规施氮量。

摘自:《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1,27(8):1339~1350

八、减量配施腐植酸肥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的影响

当前马铃薯生产中,农民过量及盲目施肥现象严重,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确定合理减量施肥量,有效指导马铃薯科学种植,特开展试验。选用常用复合肥、腐植酸复合肥及腐植酸控释氮肥3种不同类型肥料为基肥,每种肥料分别设置常量施肥和减量30%施肥两个处理,共6个处理。通过测定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确定减量配施腐植酸肥对马铃薯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连作区,3种肥料减施30%后,马铃薯产量均较其常量施肥处理有所提高,其中以腐植酸复合肥减量处理及腐植酸控释氮肥减量处理效果最好,减施期2~3年效果较佳。同时,腐植酸复合肥和腐植酸控释氮肥的处理较常用复合肥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3.52%~13.27%;土壤理化性质方面,肥料减量30%及添加腐植酸成分后,土壤EC值显著下降,添加腐植酸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明显升高,从土壤理化性质层面进一步解释了马铃薯增产的原因。综合评价认为:在马铃薯生产中,可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适当降低化肥用量,推荐减量施肥30%左右,减施2~3年,可使用腐植酸类肥料替代普通化肥。

摘自:《中国马铃薯》,2021,35(1):30~37

九、腐植酸增效剂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及损失的调控

通过研究腐植酸增效剂对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特征及其氨挥发特性的影响,探明腐植酸增效剂对氮肥增效的作用机理,为开发腐植酸肥料、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土壤氮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法,分别在北方典型潮土和南方典型红壤上,以不施肥为对照,设普通尿素、尿素+氮素1%活化腐植酸、尿素+氮素2%活化腐植酸和尿素+氮素4%活化腐植酸共5个处理,探究不同浓度腐植酸增效剂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氮素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尿素施入初期腐植酸可抑制红壤和潮土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少硝态氮的转化量,促进中后期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并降低氨挥发累积量。本试验条件下潮土和红壤施用尿素的最佳腐植酸增效剂添加量分别为2%和1%。

摘自:《山东农业科学》,2021,53(4):84~89

十、水分胁迫下黑小麦对腐植酸和茉莉酸的生化响应

在水分胁迫下,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腐植酸和茉莉酸对2种基因型(ET-83-3和ET-84-8)黑小麦的色素含量、相对含水量(RWC)、抗氧化酶活性和离子平衡的影响。水分胁迫下,在ET-84-8基因型黑小麦中同时施用腐植酸和茉莉酸,叶绿素a和b含量分别提高了19.9%和21.0%,类胡萝卜素含量也从7.7 mg/g·FW增加到9.5 mg/g·FW。此外,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34.8%、13.0%和99.5%。水分胁迫下,2种基因型小麦的RWC均有所降低,而ET-84-8基因型黑小麦RWC下降率更大。水分胁迫下的ET-84-8基因型黑小麦随着K+积累的提高色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RWC增加。主穗粒产量与丙二醛(MDA)活性呈负相关关系,与CAT活性和RWC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在叶面同时施用腐植酸(1.0 mmol/L)和茉莉酸(50 μmol/L)可以通过提高脯氨酸含量、CAT活性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以此来减轻水分胁迫对ET-84-8基因型黑小麦的抑制作用。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袁晓娜

译自:Biochemical responses of water-stressed triticale (X Triticosecale wittmack) to humic acid and jasmonic acid,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doi:10.1080/01904167.2020.1806312

十一、腐植酸和高钾复合肥对菜花某些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农业科研站进行,测定腐植酸(1.5、3.0 g/L)、高钾复合肥(1.5、3.0 g/L)和处理次数(2、3次)对菜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最小差异检验显著水平设定为0.05。研究结果表明:高钾复合肥处理菜花营养生长、产量和大多数化学指标都有显著提高,以3.0 g/L处理菜花产量最大,达25.45 t/hm2。腐植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绿素、叶片和花球干物质百分比、叶片氮和钾含量。处理次数对花球重量、总产量、碳水化合物和叶片钾含量均有影响。在本研究的所有指标中,腐植酸和高钾复合肥两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李双

译自:The effect of humic acid and high potassium on som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caulifl ower,Plant Cell Biotechn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20:14~20

十二、黄腐酸通过调节抗坏血酸代谢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来改善干旱胁迫引起的茶树损伤

黄腐酸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植物生长,在抗旱、提高植物抗逆性、增产、提高品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黄腐酸在茶树干旱胁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利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0.1 g/L黄腐酸对不同干旱胁迫时期茶树基因和代谢产物的影响。共鉴定到30702个基因和892个代谢物。与对照相比,黄腐酸处理的茶树在干旱胁迫第4天和第8天分别发现604和3331个差异表达的代谢产物基因(DEGs);在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发现54和125个差异代谢物(DEMs)。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EGs和DEMs参与了多种生物过程,如抗坏血酸代谢(甘胺酸甲酯、醛氧化酶、乙醛脱氢酶和L-抗坏血酸),谷胱甘肽代谢(谷胱甘肽转移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谷胱甘肽还原形式和半胱氨酰甘氨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肉桂酸羟化酶、查耳酮合成酶、类黄酮3’5’-羟化酶、黄烷酮-3-羟化酶、山奈酚、槲皮素和杨梅素)。此外,共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所鉴定的DEGs和DEMs的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抗坏血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表明黄腐酸可能参与了干旱胁迫下这些过程的调控。综上,黄腐酸通过增强茶树抗坏血酸代谢、促进谷胱甘肽代谢、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等途径增强了茶树的抗旱能力,显著提高了茶树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氧化能力。不仅证实了茶树抗旱的主要策略,而且加深了对茶树抗旱复杂分子机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避免茶树遭受干旱损害。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袁晓娜

译自:Fulvic acid ameliorates drought stress-induced damage in tea plants by regulating the ascorbate metabolism and flavonoids biosynthesis,BMC Genomics,2020,21:411

十三、黄腐酸促进饲料豆科植物生长、诱导结瘤和信号相关基因的优先上调

利用潜在的生物刺激素提高产量在植物科学中具有广泛的意义。施用腐殖质中的黄腐酸可以提高饲料作物产量。黄腐酸是一种化学混合物,尽管有报道称它能增加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许多物种的生长参数,但其作用方式仍不清楚。本文研究了施用黄腐酸使3个欧洲紫花苜蓿品种增产。黄腐酸处理后的紫花苜蓿草种没有明显的生长刺激。直接施用细菌可促进紫花苜蓿根瘤菌生长,刺激根瘤的形成。对黄腐酸处理的紫花苜蓿进行RNA转录分析,发现许多重要的早期结瘤信号基因在处理3天后就上调了。在平板、温室和田间进行的试验表明,黄腐酸处理后的紫花苜蓿产量增加,为使用黄腐酸有益于苜蓿饲料生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矫威

译自:Fulvic acid increases forage legume growth inducing preferential up-regulation of nodulation and signalling-related gen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20,71(18):5689~5704

十四、土壤中施用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对橄榄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2年对位于埃及开罗-伊斯梅利亚Km 107沙漠路的私人果园中的橄榄树“Kalamata”进行研究。设置4种处理,T1:对照(只浇水);T2:有机肥(在滴灌系统下,树两侧各添加10 kg鸡粪),施肥时间,1月第1周;T3:有机肥+腐植酸(每株施用100 cm3);T4:有机肥+生物腐植酸(每株施用100 cm3腐植酸+150 cm3的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共施用3次,3月第1周(盛花期),5月第1周(开始坐果期),7月最后1周(水果发展的第三阶段)。研究腐植酸和生物腐植酸对橄榄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改善了叶片的营养状况(氮、磷、钾、钙、镁、铁、锌、锰、铜)、产量和水果品质,如:水果重量、体积、比重、尺寸和形状指数,以及水果含水率和含油率均高于对照。在所有处理中,生物腐植酸处理与其他处理或对照相比,上述参数值均最高。另外,有机肥单独或与腐植酸或生物腐植酸结合,均可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降低土壤pH、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冠比以及促进根毛的产生,从而促进了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生物腐植酸中还含有3种目前被认为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细菌,它们作为生物肥料在为橄榄树提供氮、磷、钾和提高矿物质含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生物腐植酸对提高橄榄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具有积极作用,有机肥与生物腐植酸复合施用比单独施用或与腐植酸复合施用对橄榄树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效果更显著。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袁晓娜

译自:Effect of soil application of humic acid and bio-humic on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of “Kalamata” olive trees,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Centre,2020,44:73

十五、黄腐酸对春粮和甜菜种子萌发及植株生产力的影响

2017—2018年,在立陶宛农林研究中心的Rumokai试验站进行了植被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天然黄腐酸对春小麦、大麦和甜菜种子萌发、植株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用黄腐酸拌种可显著提高春小麦、大麦和甜菜的最终发芽率,缩短平均发芽时间;显著降低了被镰刀菌(Fusariumsp.)和白背飞虱(Microdochium nivale)破坏的春小麦芽和大麦芽的数量。黄腐酸增加了春小麦和大麦芽的长度以及芽和根的干重。在植物种植过程中施用黄腐酸能可靠地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和甜菜根系产量,改善其品质。还调查了黄腐酸与杀虫剂的组合。将黄腐酸与甜菜作物中使用的农药结合,可以改善这些农药的作用,从而有可能降低其用量,进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矫威

译自:The infl uence of fulvic acid on spring cereals and sugar beets seed germination and plant productivity,Environmental Research,2021,195:110824

十六、堆肥、腐植酸和矿物肥料对番石榴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2010—2011年,研究了种植在粘壤土上的6年生番石榴树对农残堆肥、腐植酸或腐殖质单独或联合施用以及添加半剂量传统化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有机肥与传统化肥(每株1.75 kg硫酸铵20.6% N、0.75 kg硫酸钾48% K2O和0.75 kg过磷酸钙15.5% P2O5)的半剂量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果树的结实率,改善了果实理化性状,增加了叶片的叶面积、干重、氮磷钾含量,提高了新枝长和新枝粗。每株4 kg堆肥+20 g腐植酸+半剂量传统化肥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而不添加化肥的有机肥效果较差。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矫威

译 自:Impact of compost,humic acid and mineral fertilizers on growth and fruiting of guava trees,Journal of Horticulture,2021,8(2):1~2

十七、腐殖质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决定了它们作为植物生长促进剂的作用

腐殖质(HS)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天然的、有效的生长促进剂用于可持续农业。近年来,人们利用组合方法研究植物中HS化学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取得很多成果。相关研究结果强调了HS中关键官能团的存在,其可能通过一个复杂的类激素信号通路网络触发局部和全身的积极生理反应。HS的生物活性取决于其用量、来源、分子大小、疏水性和芳香性程度以及亲水和疏水结构域的空间分布。HS的分子大小也影响其在植物中的作用方式,低分子量的HS可以进入根细胞直接诱导细胞内信号,而高分子量的HS则与细胞外受体结合诱导分子反应。HS在植物中的主要靶点是营养转运体、质膜H+-ATP酶、激素的路线、参与氮同化的基因/酶、细胞分裂和生长。本综述旨在针对HS在可持续技术中的应用,对其生长调节功能的相关机制进行详细的研究。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韩立新

译自:Chem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humic substances defi ne their role as plant growth promoters,Molecules,2021,26(8):2256

十八、不同来源腐植酸提取综述

腐植酸等分子的合成是一种很好的侵蚀土壤修复策略。因为这些碳分子的合成和提取不仅是碳的能量释放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低成本的过程。土壤中的不良做法,如滥用农药和杀虫剂,根据土壤暴露的类型和恢复力,会对土壤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例如,大西洋海岸最容易受盐碱化影响,这与不正确的农业活动、毁灭性的旅游业以及干旱气候有关。土壤侵蚀对例如农业等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土壤侵蚀阻止或导致农业活动降低或几乎为零。腐植酸是一种能够在其大孔结构中保留阳离子的分子。因此,研究腐植酸与Zn、Ca、K、Mg等阳离子的亲和力,并根据所研究的碳的类型了解其中哪一个的亲和力更大是非常重要的。本专题研究的目的是回顾腐植酸的概念部分,腐植酸不同的提取方式及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不同作者的腐植酸应用报道。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韩立新

译自:Extraction of humic acid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 review,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1,1154(1)

十九、NaOH中加入KOH对从褐煤中提取的腐植酸产率和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以中国咸丰褐煤为原料,在NaOH溶液中加入KOH提取腐植酸。NaOH与KOH的碱性混合物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咸丰褐煤腐植酸的提取率。在80 ℃的咸丰褐煤中加入0.750 mol/L NaOH+0.710 mol/L KOH,在150 min时可获得最大产率。K、Na、N、O和Fe的含量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组分和元素分析进行测定。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腐植酸中的含氧官能团进行鉴定。KOH的加入使腐植酸氧碳比、氮碳比和含氧官能团均高于单独用NaOH。含KOH的提取剂能释放K、Fe、N含量较高比例的腐植酸,有利于从褐煤中制备腐植酸肥料。作物所必需的养分(K、Fe、N)的释放取决于KOH的用量。

译者: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韩立新

译自:Infl uence of addition of KOH on the yiel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mic acids extracted from lignite using NaOH,SN Applied Sciences,2021,3(1)

猜你喜欢

黄腐酸磷素腐植酸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2021年腐植酸文献检索
黄腐酸肥料对日光温室中油5号桃的增产提质效果
2019 年腐植酸文献检索
腐植酸,国标《含有机质叶面肥料》指明了三点
生化黄腐酸对砂糖橘黄化病的治疗作用
水稻不同复合类肥料应用效果试验
2012年腐植酸文献检索
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腐植酸对土壤改良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