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
2022-11-22孙学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733000
孙学良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 733000)
由于初中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也会出现差异性,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分组学生,以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扮演创建者,还要扮演好学生的指导角色,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小组合作教育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创造氛围,促进小组间的竞争,通过竞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每名学生履行职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有目的性地分配小组,实现学生之间的高效配合
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活跃性和探究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中,教师应该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以往的教学中,班级中既有非常活跃、优秀的小组,也有中等水平、基础较弱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在实际的学习中学习的效率不同,也就导致很多基础较弱的小组无法马上融入课堂,容易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科学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大化.对教师来说,在小组的分配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分配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绩效、优缺点,建立科学的小组,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小组的分配,从而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小组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对每一名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不同小组的探究目的,提升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组织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分析,根据每一名小组成员的特点,合理分配不同的小组成员任务,从而可以保证学生自身学习潜能的提升,也会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概念知识,有效推动学生自身学习潜能的提升.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目标引导,防止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偏离课堂主题的情况,充分保证小组合作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进行分组学习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合理的分配小组成员的“同一小组的异构性、不同小组的均衡性”原则.分配小组后,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高或低,使学习水平高的学生能够驱动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一起进步.另外,在分配小组时,为了推进小组整体的学习环境,需要在各小组安排生动活泼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快小组的学习进度等,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考虑不同群体之间差异,平衡整体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四个人为一小组,小组中的学生学习成绩按阶梯状进行分配,从而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配合.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互帮互助,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在小组中学习的方向,逐渐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氛围,可以激发全组成员的课堂讨论积极性,充分起到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潜能的提高.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讨论交流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同时结合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调动每一名小组成员的讨论积极性,保证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率得以提高,这也会不断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个人水平,有效促使学生自身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堂问题的分析,保证学生不断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小组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提升学生小组讨论的效果.
二、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开展小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但不适合在所有的学习内容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弱,学习的方向不够明确,只有通过教师的说明才能完全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没有必要在小组里学习.但是,有些学习内容是需要学生进行探索的,学生的思维可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拓展,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可以通过相互交流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新想法和见解.因此,是否采用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没有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是否需要进行小组学习.特别是基础能力弱的学生,可以首先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然后在小组中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及时进行的情况下,小组学习的作用才能最大化,学生才能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思维.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各项课堂教学,小组合作交流的项目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连接,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课外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保证学生课堂小组讨论交流的质量得以提高.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时候,由于本课程的内容主要说明有理数的知识点,学生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研究,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说明知识点,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解释“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每名学生的水平不同,有基础较好,快速接受知识点的学生,也有基础较弱,接受知识点缓慢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计算能力更好的学生指导学习能力更弱的学生,这样,拥有更优秀计算能力的学生不仅可以加强知识的掌握,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在小组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帮助以及其他学生的支持,促进整体的进步.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述,然后让学生分析自己在学习中是否还存在问题.在小组成员相互合作讨论交流中,有助于小组成员思维火花的碰撞,也能够帮助小组成员在听取他人的建议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问题,及时纠正自己思考问题的错误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自省,充分发挥学生的元认知,保证学生自身学习质量和效果的提升.通过元认知监控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也会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及时取长补短,促进学生自身数学学习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鼓励小组竞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数学课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采用良性竞争合作的策略,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刺激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积极、独立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促进高效数学课在中学的发展.很多教师常常会忽视小组竞争性对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导致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比较有限,认为小组学习与自己的关联很小,自己的付出看不到回报.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这种心理,鼓励小组进行竞争,从而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提升.在小组的良性竞争中,教师要充当监督员的角色,对学生在竞争中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并对部分进步较小的小组进行鼓励,使小组内的组员可以重拾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赛,教师可以随时在课堂中提出某一问题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让小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由教师进行点评,对回答正确以及思路清晰的小组进行加分制奖励,从而可以保证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提升,也会有效带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数学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述教学内容后,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进行“求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组的竞赛”.教师事先告知学生竞争时间、竞争规则等,以便学生在课外时间做好完善的准备,在比赛前整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在比赛中,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以便学生能够公平公正地竞争.比赛结束后,教师应该赞扬那些在小组内表现良好的学生,积极鼓励成绩差的学生.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记录下来,让学生可以在一阶段学习结束以后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可以养成自我提升的习惯.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自学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教学氛围的营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完全的释放.情境教学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温暖,使每一名学生更乐于与他人交流.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依托于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进行情境教学的设定,将文字类的知识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从而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也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概念知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入学生各种感兴趣的课堂教学因素,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给学生呈现出各种动态图形和视频等学习素材,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从而不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情况,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掌握各种知识,从而可以推动学生自身学习效果的提高,满足学生个人学习和发展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学习的效果.教师也要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肯定和表扬,帮助学生积累数学问题探究的积极性,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不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数学思想是保证课堂学习质量的基础,也是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首先提问圆的位置关系.学生都在回答,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亲自找出答案,制订以下要求:小组学生描绘他们所能想到的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小组负责人制作记录,小组讨论,总结圆之间的位置关系,选出报告的代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学得舒适,每名学生都可以积极参加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尽量提高学生前进的动力——成功的喜悦.要实现这一效果,需要探讨的主题是问题的导入和实践操作,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能够在讨论、思考、研究后得出特定的结论.合作性学习不是具备较高能力的学生的个人表现,学习困难、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应该发表意见.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更多的学生解开自己的学习谜题,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取得最好的成果,需要所有学生参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鼓励基础较弱的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意见.
例如,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况以及不足,分析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这部分学生的不足出发,分析在学习中还有哪方面可以提升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更积极地参加小组学习,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赞赏学生的优点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小组学习中.教师在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时应该首先鼓励学生的优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在之后的学习中有目的地发扬自身的优势,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完善,明确学生之后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可以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
六、总 结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调配,分析学生的优势以及不足,从而将学生分配到适合自己的小组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是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些疑问,然后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使学生可以认识到小组学习的优势,在小组学习中更加积极.教师还需要调动小组之间的竞争性,通过小组的评比,使每一个小组都可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也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投入小组的学习中,将自己的思考与其他的组员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