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时代编辑的职责及核心技能的变迁

2022-11-22文_陈

传媒评论 2022年5期
关键词:受众算法技能

文_陈 蕾

一、融媒意识,新传播运行带来编辑的职责变化

随着互联网兴起对传统媒体的渗透与影响,新闻编辑岗位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新技术带来新传播,在网络时代做好编辑工作首先要树立融媒意识和融媒思维,深刻认识新阅读新传播背景下的编辑工作职责和职能变化。传统媒体无论是纸媒还是广电,在空间时间上承载内容的资源都有限制,所以编辑在原有体系框架下的工作内容就是整体谋篇布局与播报内容的删选。在笔者工作的浙江电视台,一档日播一小时的新闻节目,一般播出报道的条数在20-25篇之间,而每天过审的报道往往都在25条以上,哪些报道今天可以播出、哪些放到次日播、哪些被直接放弃?这就是编辑的选择职责。

而互联网传播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新闻媒体既有的运行规则。由于网络资源的近似无限与传播回馈的即时性,新闻和消息的传播逐步碎片化、即刻化;同时,由于资讯内容承载平台的近乎无限,不像传统媒体需要编辑的“精选”,所以新闻采制往往在于“多”,不在于“精”;由于海量信息的要求,很多新闻消息不是融媒体平台自产的内容而是拿来再加工,常常“编”多而“辑”少,甚至加工生产内容远大于自产内容。所以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编辑岗位职责在分化,功能在下沉。

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媒体传播可以做到即刻性和互动性,所以编辑将新闻和信息推出后,不是工作结束,恰恰是一系列工作的开始。以单条投入互联网海洋的新闻信息,能不能被阅读被关注,能不能获得互动,能不能带回粉丝,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着受众反应而来。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就必须直接面向受众。

举个2021年秋天浙江“橘子哥”的例子,当时浙江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要在网上买橘子做研究,电商平台的店主小哥了解后,主动要求“为国家捐一箱”。这个新闻素材很多媒体都拿到了,而在实际播发传播时,编辑对这一组现成素材的画面剪辑和起的标题就表达了平台的观点。笔者所在的“美丽浙江”新媒体账号选取的角度是“95后的爱国热情”,有其他媒体的标题是“浙江橘子哥因一条聊天记录订单暴涨700倍!”“格橘打开,传递善举”等,诉求点明显不同。

新媒体时代编辑功能的新要求,是增强受众把控能力,即研究分析怎么样做受众才愿意看,这对于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每天要回答“我要干什么”,即“w hat to do”的问题变成面向市场时要回答的“how to do”。前一个do的目标是做好,后一个do的目标是增长(浏览量、粉丝数)。一个媒体平台只有在核心价值导向的前提下真正将“内容为王”与“受众第一”相统一,才能获取长远发展,而这项工作的参与制定与持续执行还是落到了编辑身上。

二、融媒技能,新阅读背景下编辑岗位的外延叠加

如今,编辑作为媒体内容生产的重要把关人正在“化整为零”全链路渗透,并与新的新闻生产传播方式融合。从这一点上讲,融媒体是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再造。过去是先由记者个人风格决定稿件的采写,然后由编辑专业加工整合,再推出整体版面、栏目。现在,新媒体端每个碎片化生产单元在开始采集、后续加工的全过程中要贯穿编辑意识。也就是说编辑的业务功能前置了,同时编辑业务全员化、全流程化了。编辑要有记者的采写技能,编辑业务功能在融媒体时代需要具备记者技能,进而融合到每个单独传播的内容单元。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一个成功的单条以及由一个个成功单条支撑的优秀平台背后,需要新式的互联网思维和多媒技能作支撑。在这里,“小编”有另一个展开,即“小记+老编”的技能组合,要么是丰富编辑经验指导把握下的记者工作,要么是记者身兼丰富编辑思维方式的采集行为。由传统纸媒和专业媒体转型而来的澎湃新闻的成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孵化的个人IP“新闻姐”,也是很好的例子。“新闻姐”一直在电台工作,走出校门时就是一个“小记”,从事电台记者工作多年后又走上编辑岗位,担任专职新闻编辑。不同的经历练就了她观察事物的能力、组织文字的能力、分析评论的能力。近两年她转型新媒体,在抖音上开设“新闻姐”账号,从选题的甄选,到编、播、评一体,凭借平实的语言、顺畅的表达、独到的观点逐渐涨粉,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网友们的认可,目前已经成为年盈利百万的“官方网红”。

三.融媒传播,编辑功能与算法起舞提升新闻辐射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算法推荐的双重介入,编辑的“让受众看什么”也在被迅速替代。当你的手机“叮”一声收到一条APP推送的时候,它的背后往往是算法,而不是编辑。在强大的技术、工程、产品面前,编辑们看起来是很弱小的,但如果把渠道的传播能力放在一边,我们又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编辑的能量又在加强。比如“标题”,在算法时代,几乎决定一篇文章的生死。而标题的制作,至今仍然掌握在编辑的手中。移动时代的小屏幕,使得人们不可能首先接触到大段的文字,他们第一感知的就是新闻的标题。可能在短短数秒钟时间内,标题是否足够吸引到受众去点击,已然决定新闻的阅读率。

确确实实,标题传递的信息有非常大的差别,编辑如何做标题决定读者更愿意点开哪一个来看。由此看来,尽管当今新闻内容生产方彼此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立体化,编辑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编辑掌握着受众的第一眼、第一印象。更进一步,新闻的策划与选题,这个多年以前就属于编辑的工作,也依然掌握在编辑的手里,而且越来越成为渠道过剩环境下“内容为王”概念彰显的核心竞争环节。人工智能的推送确实能一定程度上掌握“受众看什么”的问题,但是它的传播推送是有规律可循的,包括封面、标题、推荐文字到选题的切口这些迎合算法逻辑的行为,还是需要编辑来做;而新闻一旦推送后,能获取黏性,引起受众路径依赖的行为,比如表达的方式是不是寓教于乐,是不是共情共理……这些都是机器做不了、必须由编辑来做的。

算法就像是一张门票,获取门票入场后,媒体的竞争还是人的竞争而非单纯信息数据竞争,是参与媒体传播的人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人与机器算法的竞争。数字化只是让这种竞争直观化和表象化而已,而数字算法则更是体现适者生存、加剧优胜劣汰的利器。所以,媒体的编辑要做的是坚持专业、顺应受众、研究新传播规律,与算法共舞,利用好互联网传播规律来把握内容生产,以获得最佳传播效果。互联网传播的大背景下,虽然单家媒体已经很难做到决定受众“看什么”,但是能决定“看到的是什么”和怎么“更好地看”以及“怎样让更多的人看”,这一项任务怎么执行,还是媒体的中坚力量——编辑以及核心技能——编辑技能所决定的。

猜你喜欢

受众算法技能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拼技能,享丰收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