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2022-11-22黄欢
黄欢
(山东省平度市农业农村局 266300)
为提高仔猪成活率,需要在哺乳期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避免仔猪受凉发生挤压和死亡,刚出生后应帮助仔猪吸吮足够的初乳,固定乳头,提高仔猪断奶时的均匀度和成活率。同时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防止各种应激给仔猪带来的不良反应。在保育阶段需要及时补充饲料,刺激消化系统良好发育,为以后提高饲料转化率做好准备。
1 哺乳期
1.1 提供适宜的温度
刚生下来的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低温情况下容易发生挤压和死亡现象。必须将产房温度维持在20℃左右,有条件的安装红外线灯、保温箱、电热板等来给仔猪提供最适宜的温度,仔猪出生后前3d需要28~30℃的温度,随着日龄的增长,可以逐渐降低环境温度,2~3周龄可以将温度降低到22~26℃,这样可以减少低温带来的不利影响[1]。
1.2 吃上初乳和固定奶头
在母猪分娩后设置护仔栏有利于限制母猪活动,避免仔猪受到踩踏致死情况。在仔猪刚生下来1~2h,帮助仔猪尽快吃上初乳,以增强仔猪免疫力和体力。在3日龄内辅助弱仔猪哺乳,并将仔猪固定乳头哺乳,让弱小仔猪在前面乳头哺乳,减少仔猪个体之间的差异,确保所有仔猪均匀生长,提高哺乳期仔猪均匀度。如果母猪泌乳量较少或产仔较多,可以将仔猪寄养出去,让其他母猪来代替哺乳,达到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目的[2]。
1.3 补料和补铁
在仔猪出生后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可以按照每头肌肉注射100~150ml补铁剂来预防贫血症的发生。为了刺激仔猪消化道黏膜的充分发育,在仔猪出生后一周可以训练和诱导仔猪采食粥状饲料,有利于提高以后的饲料转化率和断奶体重。为了减少断奶时给仔猪带来的应激反应,可以在刚开始补充饲料时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天饲喂5~6次,让仔猪消化系统逐渐适应营养物质的变化,避免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
1.4 减少各种应激
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需要随时调整猪群,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在转群和并群过程中需要保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尤其是温度突然变化会给仔猪带来很大应激。在断奶时最好将母猪赶出圈舍,让仔猪留在原来的圈舍饲养,尽量让同窝仔猪生活在一起,减少并群带来的应激。训练仔猪定时定点饲喂和睡觉,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整个猪群,减少疾病的发生。
2 保育期
保育期仔猪生长速度较快,饲养管理与今后的饲料转化率和猪群状况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保育期是猪只生产过程中最关键阶段,也是比较难以管理的困难阶段。此时需要确保猪群处于健康水平,能很好地生长发育[2]。
2.1 保持环境卫生
在仔猪转入保育圈舍前需要对整个圈舍进行彻底全面地清理和消毒,选择2~3种以上的消毒液交替消毒,以便提高消毒效果,彻底杀灭上个批次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在仔猪转入后需要定期清理粪便和冲洗消毒,减少或杀灭生活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仔猪感染发病机会。
2.2 及早调教与分群
最好将同窝仔猪饲养在同一个保育舍内,并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养,避免个体强壮仔猪争抢饲料和饮水,致使个体弱小仔猪体重与标准的差距越来越大,降低仔猪出栏体重和均匀度。同时对仔猪进行调教,让它们在固定地点排泄粪尿,再到固定地点休息,这样有利于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粪便对饲料、饮水或环境的污染,降低仔猪感染病原体的概率,为维持仔猪健康水平奠定基础[3]。
2.3 保持环境条件适宜
随着仔猪体重的增长,在保育期维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才能提高仔猪体质和抗病能力。建议按照每平方米饲养2~3头保育仔猪来计算,每个圈舍或栏内饲养20头仔猪为宜,避免饲养密集或头数过多,增加饲养难度和降低仔猪体质。同时供给适应的环境温度,刚断奶舍温在28℃左右,以后逐渐降低到22~24℃,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为宜。
2.4 合理饲喂
仔猪断奶后每天饲喂5~6次,在断奶后继续饲喂仔猪乳猪料,经过1~2周适应后,再逐渐更换为仔猪饲料,建议逐渐过渡5~6d才将饲料更换完毕,这样可以减少更换饲料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在仔猪刚断奶时需要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钠盐等电解质,有利于提高仔猪体质和免疫力,减少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生。每天认真观察仔猪活动、采食、饮水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病弱或小僵猪,进行治疗或淘汰后有利于防治疾病传播和蔓延,进而提高养殖效益[4]。
3 预防疾病发生
3.1 控制传染源
最好采取自繁自养方式,不要从外地引种,没有自繁自养条件的需要引种时,应严把引种质量,从正规种猪场引种,并隔离饲养1个月后才与大群混合饲养。
3.2 切断传播途径
在养猪场门口和圈舍门口设置消毒池,及时更换消毒液,保障消毒效果。定时清理圈舍粪便,每周定期消毒2次,在消毒过程中一定做到全面、不留任何死角。对种公猪的精液进行监测,减少垂直传播机会。消杀环境中的老鼠、蚊蝇和昆虫,防止疾病通过这些媒介传播。严禁在猪场饲养猫、犬等动物,防止它们将病原体携带或传播给健康猪群。
3.3 进行免疫防控
根据当地疾病情况做好免疫接种计划,对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和喘气病等传染性疾病实施强化免疫,是防控传染性疾病的首选措施。选择优质疫苗、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提高免疫应答和抗体水平。在免疫期间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以免降低免疫接种效果。有条件的养猪场最好根据抗体水平监测来修订免疫计划或进行紧急免疫接种[4]。
3.4 预防与保健。
在外界气温降低时,仔猪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损伤而发生呼吸道症状,可以使用支原净来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在环境湿度较高时,仔猪腹部容易受凉发生腹泻,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来防治细菌性腹泻发生。在仔猪转群或更换饲料时容易受到应激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益生素来调理肠道菌群平衡,减缓应激因素,提高仔猪体质,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4 小结
总之,刚出生的仔猪体质弱小,如果管理不善或防控疾病不当,极易诱发仔猪感染各种疾病,进而引起较高的死亡率,给整个猪群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重视各细节的管理工作,从上述几个方面精细护理仔猪,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有利于增强仔猪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进而提高仔猪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