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的有效措施
2022-11-22郑洪建
郑洪建
(甘肃省高台县三清渠水利管理所,甘肃 高台 7343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强势增长的趋势,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也越来越大。结合时代背景,我国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硬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给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不管对建设单位还是管理单位来说,都要从观念上对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加强认识,满足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
1 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的内涵
农村是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水资源,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庞大,因此平均到个人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要想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对当前有限的水资源实施科学化管理,运用有限的水资源去灌溉更多的农田,进而有效提升当前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的大幅度增收。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人们为了更好的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科学利用水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依据我国当前的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诸多环境因素,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总体来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主要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农田水利灌溉组织管理,对于实施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灌溉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管理,其灌溉管理对象通常是农业区域中用于灌溉的水资源;其二,农田水利灌溉的经营管理,就当前实施农业灌溉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管理,与农业区灌溉用水管理实现彼此的相互协调,以此为基础提高农业灌溉的有效性;其三,农田水利灌溉的用水管理,根据农田中农作物的种类、具体生长状况以及农作物生长的实际用水需求等,为农业生产提供所需水资源;其四,农田水利灌溉的工程设施管理,针对农田水利灌溉相关的工程设施实施科学化管理。在开展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根据这4 个方面的内容实施全面的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更好地满足不同区域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实际需求,进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中灌溉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2 灌溉管理过程中常见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对农田的产量和农作物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益,在实际运行中,农村灌溉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经济水平发展缓慢。在农业水利灌溉管理中,需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灌溉管理质量[1]。
2.1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管理无法满足灌溉的要求
农田水利工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管理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导致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老化渠系得不到及时维护,粗放的管理措施无法提高维护效果,导致工程渠系老化的问题日益加重,各种渠系输水损失越来越多,水资源利用率大幅度降低,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方式,无法实现对渠系的集中管理,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干渠经过的位置村民都会进行截流或者用其他各种手段来截取干渠中的水资源,导致水量严重缺失,村民之间容易出现用水矛盾。
2.2 资金筹集难度较大
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进程的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速度逐渐加快,有很多发展资金投入到农村农业发展中。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农业发展中,有很多欠款,只能选择先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发展,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获得的资金非常少,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导致农田灌溉效果无法达到要求[2]。地方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积极申请政府资金的同时,不断发动群众筹款解决,但是这种方法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缺口和农业发展的需求。
2.3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效果受到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和农田质量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的经济收益。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没有跟上建设发展的脚步,工程竣工后将管理权限移交给管理单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工程设施规划设计上,专业的管理人才非常匮乏,导致工程管理的质量无法满足农业灌溉的实际需求[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工程管理的经济效益无法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3 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对策
3.1 重视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管理
农村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属于小型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分布非常分散,在进行管理时要采取合理手段来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益。首先要从观念上给予重视。由于很多水利工程建筑企业过度重视建设过程,而忽略了后期管理,导致管理效果较差。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将管理和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建设水平是水利工程应用的基础,管理则是提高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4]。在工程完工后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选择最佳的绩效考核手段,通过有效的管理对策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水平[5]。
3.2 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管理的宣传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发展与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要始终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水利灌溉管理理念,提高忧患意识。在开展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有忧患意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水利灌溉管理理念,有效增强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的科学调度,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科学用水,促进农业高效发展。在开展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时,要充分依据科学原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对农田进行灌溉。提升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责任意识,要在全社会中树立牢固的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责任意识,为广大农民树立“科学治水,人人有责”的管理观念,在农村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水利灌溉管理意识,健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保障体系。
3.3 积极争取资金,促进灌溉设施建设
积极制定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方案,针对当前使用的以及未来几年的水利灌溉工程要提前做好设计规划,大力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获得政府的认可,保证水利工程完工以后能稳定、有序、高效的投入使用。积极争取政府投资的同时,还要拓展资金来源,通过社会筹款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农田水利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3.4 积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
要想最大程度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就需要更加专业、更有素质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离不开企业组织人才培训。在日常技术培训中,要注意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工作责任心等,可以经常邀请水利工程管理上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人才开展研讨,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多交流和进修的机会,促进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加强人才专业素养的培训,对专业突出的人员实施重点培育,让更多的人才在农田灌溉管理中发挥作用[6]。
3.5 完善改革管理机制
市场化管理是未来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中的主要方向,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需要设置完善、统一的管理企业,政府要通过市场深化改革来促进水利灌溉的进步,将水管企业作为主体,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将政事分离,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构建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3.6 提升水资源保护
第一,加强对水资源的认知。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必须严格落实水利建设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管理对策。第二,要具有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施科学的水资源调度[7]。第三,加强责任意识。在全社会要贯彻水利设施是社会发展基础的认知,宣传“科学治水,人人有责”的观念。
3.7 满足农民用水需求
在农田灌溉区要为广大居民树立牢固的灌溉管理思想,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真正将农村农田灌溉区域中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和更加有效的措施为广大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将农村农田灌溉管理工作更好的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在开展农村农田灌溉管理工作时,向农民及时提供农业生产用水,农村农业灌溉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弘扬“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行业精神,以高昂的工作热情认真对待农民的农业生产灌溉要求,一切为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着想。在开展农村农田灌溉管理工作时,要加强灌溉水费管理,树立“农田灌溉管理服务人”的良好形象。在农村农田灌溉区域中开展管理工作时,要深入到农村农田灌溉作业中,根据实际灌溉情况开展水价、水费和水量等调查工作,对广大农民实施良好的“三水”教育工作,及时纠正农田灌溉收费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树立良好的“水利人”形象。
4 结语
通过不断完善体制,促进我国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水利灌溉体现了人类创造自然、改造资源的能力,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对维持农业生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实施水利灌溉管理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建设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不管是水利工程建造企业还是管理企业,都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