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新时代民政工作有关情况
2022-11-22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上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十年奋斗不寻常,十年成就很辉煌,十年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助力了特殊困难群体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十年来,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400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近500万人、临时救助人员1000万人次左右、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30万人次以上。圆满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一批”的任务,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兜底脱贫,同时不断健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施低保扩围政策,对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巩固拓展了兜底保障的成果,有力有序衔接了乡村振兴战略。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集中和分散养育的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728元和每人每月1288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7.9%和83.1%。
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近两千万残疾人。
十年来,慈善事业蓬勃发展。2020年慈善捐赠已突破2000亿元,2012年—2021年发行福利彩票18600亿元,总共筹集彩票公益金5408亿元。
基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助力了续写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十年来,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基层民主渠道不断拓展,基层民主形式日益丰富,基层民主成效持续提升,在发展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持续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和79.5%,400多万社区工作者在为民服务特别是近三年来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社会组织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如期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依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国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总量已达90万个,比2012年增长1.7倍。
持续壮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达73.7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近9倍;志愿者队伍超过129万支,注册志愿者已达两亿两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9%。
基本社会服务加快发展,助力了群众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十年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截至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36万个、床位812万多张,床位数是2012年的近两倍。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综合补贴等制度不断完善,惠及近3700万老年人。
全面取消婚姻登记收费,开展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促进家庭和谐美满。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殡葬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出台《行政区划管理条例》,修订出台《地名管理条例》,统筹推进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向社会提供地名公共服务。
这十年民政领域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历史性变化,同时也展现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这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民政部门将更好地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民政战线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