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探究
2022-11-22高秋燕
高秋燕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甘肃 景泰 7304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提高农业发展速度,需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通过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保障灌溉水利用的合理性,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求和实现方式
1.1 应用要求
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对大田和管材铺设等具有一定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作。首先,要对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土壤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结合技术人员对农田的勘察数据,确保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设计的科学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大田灌溉要求。其次,在建设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为农作物种植提供保障。最后,要做好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维护工作。节水灌溉涉及到比较多的设备和材料,这些设备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磨损和老化现象[1]。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对灌溉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维修,避免对后期的节水灌溉工作造成影响。
1.2 实现方式
从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需从管径控制和灌溉量控制等方面出发,掌握输水管防渗方法,在减少灌溉水用量的同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选择防渗性和防腐蚀性强的管材,最好不使用不锈钢管材,使用综合性比较好的金属管材。为了进一步提高输水效率,需对输水管进行适当的加宽处理。建设管道工程时,要提前挖好管槽,合理设计管槽的开挖深度和走向。适当加宽管径,不仅可减少堵塞问题的发生,还能降低水流压力,从而延长管材使用寿命。
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制不完善
新时期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水利工程建成后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其进行管理和养护。此外,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及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易导致出现质量问题。
2.2 设计不合理
水利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点,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同时要进行实地考察。目前,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仅参考以前的数据和资料进行设计,而没有进行实地分析,严重影响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导致工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达到预期目标[2]。此外,存在环境条件和地质情况等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现象。
3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规划,分步执行。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供求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高效节水计划[3],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步执行。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生产水平配套建设相应的水利工程,优化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方式,全面凸显其技术优势。同时,要结合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和当地群众的实际收入水平,采取措施实现对种植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指导。
4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4.1 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利用相关设备,通过合理设置参数对农田进行灌溉,需确保参数计算的合理性,使水资源在特定区域内喷射。这种灌溉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节约用水,还能确保灌溉的均匀性,因此需加强对该技术的有效应用。
4.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主要采用管道输水,利用灌水器将水资源均匀地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与以前的粗放式灌溉技术相比,微灌技术利用小量水流灌溉作物根部,节水效果非常明显,且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适用范围较广[1]。
4.3 渠道防渗灌溉技术
虽然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稳定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但受传统灌溉方式的影响,水资源在运输过程中易出现蒸发和渗漏等问题,若水资源流失率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造成严重浪费。修建渠道时需应用防渗材料,预防渗漏损失,降低灌溉水用量。此外,可直接采用管道输水,降低水资源的蒸发量,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4 滴灌技术
一般情况下,滴灌技术主要用于果树、林木及蔬菜灌溉,可节约水资源。工作人员在灌溉的过程中,可以对农作物的根部和附近的土壤进行灌溉。应用滴灌技术时可结合作物的生长需求,按需供水,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滴灌的灌水器在低压条件下可正常运行,能耗更低。但滴灌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投资较高,使用寿命较短。
5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5.1 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节水灌溉工程关系着民生,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工作人员要优化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工作,确保工程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工程设计前要充分调查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工程设计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将工程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有效结合,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
5.2 加强工程管理
为了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需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做好管理工作,在各部门的积极协助下明确工程产权。通过完善管理方案,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及相应的配套资金,解决工程投入使用后发生的质量问题。
5.3 精准化灌溉
新时期要对地下水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山洪灾害防治预警机制,通过对视频会商等系统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业精准化灌溉。建立信息化监控中心,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县级水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可选择若干个水资源管理的终端监控点,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对不同灌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灌溉模式进行综合性监控,保证水肥灌施的适量和精确控制,在实现农业精准化灌溉的同时,更好地优化水资源灌溉方式。此外,要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机制,重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及不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优化工程管理流程,保障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4 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水资源相对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实现对农田水利灌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需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5]。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前要进行全面调查,在明确工程地质情况和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及分质供水,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一般情况下,地面水的处理方式有2 种,灌溉区域内的地面水可应用阻拦蓄水法进行处理;对灌溉区域外的地面水进行处理时,要积极应用引水系统,强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效果,在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后续用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保障。此外,在对水资源进行配置时,还要控制用水单位的用水量,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5 做好节水规划工作
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大部分农田都处于山地,远离水源。因此,需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做好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及时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节水作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分析农作物的耕作方式,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节水标准,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高效节水灌溉的标准。如不同的农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标准,从而实现对用水量的有效控制和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6 加强对新型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效节水灌溉的要求,缓解水资源供给矛盾,需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灌溉系统的优化。技术人员可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建立资源调度机制,通过对二次高斯模型的设置或借助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实现对灌溉系统的优化。此外,应加强对传感技术的有效应用,监测农田灌溉范围及灌溉水量,并结合数据信息进一步优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的节水性能。
5.7 加强示范工程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加强示范工程建设力度,更好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规范节水灌溉技术操作、制定建设方案、完善技术标准等多种方式,强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效果。重视示范工程选址,为了更好地凸显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主要以灌溉难度比较大的区域为主。同时,要重视示范工程建设,提供专项资金,通过对生态保护等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对周边环境的优化,不断规范用水行为。
5.8 加大投入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实施是实现节水灌溉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效益较差,管理部门须做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备的价值。主管部门还要联合乡和村健全协调管理机制,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力度。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适当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对先进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此外,相关部门要基于现有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管理机制,促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相关设备的有效应用。加大对灌溉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6 结束语
我国的淡水资源比较匮乏且分布不均匀,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占比较大,传统的灌溉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推广应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实现科学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及机械化,减轻农民的负担。要想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需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现节约用水,优化农田灌溉水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