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双减”旋律 回归教育初心
——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探索
2022-11-22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叶应徵
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 叶应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格局的调整,是基础教育的大变革,是教育初心的回归。
一、智慧管理,“双减”有声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一出台立即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成了学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我校积极探索“双减”政策的实施路径,让“双减”工作落地有声。
学校开展了“课堂提质促‘双减’”系列活动,在课堂常规、学习习惯、教学效率等方面,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为青年教师指明课堂教学如何“减负增效”,制定了有效的作业管理制度,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创新作业形式,摒弃机械训练,提高作业趣味性、实效性;备课组内统一作业形式,做到全批全改,发挥作业的最大功能。学校做好课后服务的优化升级,将作业辅导与特长培养相结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二、课程立人,“双减”焕光
课程是每个学生闪耀智慧光辉的载体和土壤。学校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正中间,以阳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哲学,凝练课程理念,把五育融入课程体系,实施多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阳光”课程。我们将“阳光”课程与五育融合,让课程精彩纷呈,助力学生成长。
(一)德育启光,减负先走心
学校在“礼德育人 智慧出彩”办学思路的指导下,采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通过常规德育课程化、特色活动个性化等形式,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以“一日常规养成”教育,开启学生礼德教育的第一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彬彬有礼的“阳光仔”和“丰收娃”。“双减”背景下,我们进行德育创新,从心出发,探索出自主性德育、反思性德育、实践性德育,开展红领巾争章活动,让美德之风深入人心。
(二)智育闪光,减负重提质
学校推行“乐高”课堂,采用“一三四”高效教学模式,实行“一日特色”课程(晨诵、午练、暮韵课程),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学校课后服务采用“5+2”模式,推出“1+X”课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多方面提升学生素养。学校积极开展延时服务,全力提升课堂质量,领导班子率先垂范,骨干力量积极引领,青年教师接力前行,优秀资源充分共享,立足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学校还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教师、家长等浸润书香,传诵经典。
(三)体育增光,减负强体魄
学校积极打造以“绘五彩体育 强丰健体魄”为主题的“1+N”特色现代学校体育文化,立足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特色活动,包括“五彩游戏” “五彩运动” “五彩竞技” “五彩团操” “五彩家庭”等,形成自主开放式的体育结构一体化改革模式,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四)美育焕光,减负扬个性
学校积极开展美育实践。美术课精彩纷呈,手工、绘画、书法等引人入胜,引领学生领略艺术魅力。学校还开设了非遗文化扎染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音乐课践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新体系”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以感性认知为基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音乐旋律、体态律动、歌词语意等,使学生享受并沉浸在音乐中。2019年,我校教师将“新体系”音乐教育经验在全省音乐教学研讨会上做了交流汇报。
(五)劳育荣光,减负促全能
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在育人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认知能力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分年级布置每阶段的劳动实践任务;组建劳动教育教材编写小组,设计特色校本教材,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养成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研学实践,纵情山水、贴近自然,用眼去观察、用手去实践、用心去体会;丰收园里,虫鸣鸟叫,春种秋收,付出劳动,享受成果。
三、家校共育,“双减”互赢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迎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学校实施的“双减”政策,有的家长开始担心孩子成绩会落后,对学校有了更多的要求与期待。我校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双减”政策实施一个多月后,按照上级要求,各校都要把自己的课表晒出来。我校在学校公众号晒出课表的同时将任课教师名单一并公布。当天晚上,有的家长打电话给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询问课表和教师任课情况。第二天,这个家长就直接来到学校,对学校体育、美育等师资力量不足感到十分震惊。家长认为,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课都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教,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也应该配备持有相应资格证的教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确保孩子得到专业的指导。家长希望调整现有课表,安排有相应教师资格证的教师任教,才能达到“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的目标。
对于家长提出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个观点,我们是认同的。因为术业有专攻,每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责任。目前,承担相应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就需要持有对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我们的教育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家长的期待,因此,我们采用“讲事实、谈感受、提建议”的方法与家长进行交流:作为科任教师,我们把自己的课程安排、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如实反馈;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将本班的课程安排、班级管理、学生在校表现等告知家长;作为教学部门,我们将义务教育新课程安排、学校的课务安排、教学管理章程等进行说明;作为学校,我们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配备、课程体系以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体育工作意见》等文件做好解读。其实,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我们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改变现状。一是采取“专职+兼职” “专职带兼职”的办法,专业的技艺由专业的教师来教,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专职教师的专业教授;同时发挥兼职教师在学生习惯培养、课堂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学校通过各种激励、监督、考核等措施,促使兼职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二是通过学科融合(如“语文+音乐”“数学+体育”)、全科育人的途径,树立大语文、大学科、大教育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通过课后服务,实施“1+X”课程,外请专业教练充实学校美育、体育、劳育师资队伍,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兴趣得到广泛的培养。
经过交流,家长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扎实的管理点赞。本案例引发了我们对“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现状的更多思考:(1)从教师个人成长角度看,家长的严要求、高期待,可以倒逼教师快速成长,促使其确立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激发更强的内生动力,鼓励教师一专多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发展;(2)从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角度看,家长是学校持续成长的坚强后盾。家校目标一致,但角色不同,认知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当家长发出不同的声音时,我们必须理性看待,因为有监督才会有成长,我们也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要有听得进批评和不同意见的胸怀。在沟通交流中,我们获得了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也促进了学校办学策略的优化,实现了“双减”互赢。
我校一直把家长作为学校教育路上的同盟军,不断拓宽班级、校级家委会等网络式沟通渠道,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如家长进课堂、亲子共读、研学实践、家长义警等。
(一)家长做课堂延伸的参与者发掘家长资源,学校组织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
动。不同职业、岗位的家长来到课堂,向孩子们诠释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新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二)家长做安全劝导的志愿者
每天上下学的高峰时段,车辆众多,道路堵塞严重。为确保孩子的安全,我校的家长志愿者按班级轮流值日,班主任和志愿者及时到岗,一起疏通车辆、安全劝导、护送孩子平安过马路。家长志愿者在思想认识上提高了站位,他们在马路上穿梭的身影,为我校的学生搭起了一条安全的生命通道。
(三)家长做社会实践的引领者
各中队、各年级的家长志愿者纷纷组织策划并实施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带着孩子们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校园走向社会,为孩子播种下一颗爱心的种子,引领孩子从小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帮助他人可以快乐自己”的情感。
(四)家长做海量阅读的陪伴者
学习,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之一是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不间断的陪伴,增加了亲密度,提升了陪伴质量。海量阅读已被更多家长重视,有的家长布置温馨的家庭书房,有的家长定期购买新书,还有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多了,孩子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学校定期评选“书香家庭”并进行全校表彰,让更多家长和孩子爱上阅读。
“双减”工作的落实,绝非学校一己之力能达成,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双方一起面对这一新挑战,家校形成合力,促进家校新关系场域下的教育生态更加稳定和谐,才能互利共赢。
“双减”给学校、教师、家长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都有待作出新转变。我们通过实施智慧民主的教育管理、打造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维系融洽和谐的家校关系、涵养健康良好的教育生态等,取得了一些成效。面对“双减”,我们仍在不停地探索。我们希望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让孩子的成长回归到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