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内涵建设 引领优质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解读

2022-11-22王莹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随班残疾儿童残疾

王莹

2022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广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粤府办〔2022〕20号)。“十四五”期间广东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拓展、融合、提升、保障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适宜融合为目标,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根本,构建特殊教育公平融合高质量新格局,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广东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

(一)特殊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高度关注残疾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出新招、求实效,不断加强顶层政策设计,不断健全特殊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先后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制定出台《广东省特殊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广东省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做好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构成广东省特殊教育发展的“四梁八柱”。

(二)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得到提高。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地落实,在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以及送教上门等方式,统筹安排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据2021学年初统计,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71170人,比2017学年初的44084人增加27086人,增长61.44%,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66%,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

(三)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得到加强。一是有序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全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50所,比2017学年初的133所增加17所,增长12.78%。二是完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服务体系。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市、县(市、区)设立随班就读工作指导中心,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制度。三是稳步推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全省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1468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98个,着力为残疾学生提供良好教育条件。

(四)特殊教育保障能力得到提高。一是推动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广州市、深圳市、汕头市、佛山市等地已实施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二是加大特校建设支持力度。省财政设立新建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维护专项资金,对欠发达地区新建和改建、扩建特殊教育学校予以奖补。2014—2021年共下达省专项补助资金15.09亿元。三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按不低于普通学生8—10倍的标准拨付,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生按不低于5倍且每年不低于6000元的标准拨付,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按每年不低于6000元的标准拨付。

(五)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起,到广东省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实施“上岗退费”政策。从2018年起退费标准从每人每年6000元提升至12000元,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分别退5年、4年、3年。全省现有特殊教育名校长4人、正高级教师10人、特级教师25人。二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佛山市、江门市被评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遴选省级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校3所、教学改革实验校2所、“医教结合”实验校3所,推动特殊教育内涵示范性项目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有力促进了特殊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改革。

二、“十四五”广东省特殊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把握新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新时代特殊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发展任务。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形成覆盖全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全体人民享受公共教育服务机会均等、结果平等,建立起更加开放、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广东教育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谋求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丰富发展新方式,形成遵循规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是必然要求。

(二)明确新任务。一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持证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高中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机会明显增加。二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网络资源平台应用全面推进,课程教学资源体系和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基本建立。三是融合教育全面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融合。四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积极推动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十四五”广东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一)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拓展特殊教育受教育群体。一是持续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按照“全覆盖、零拒绝”原则,巩固完善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安置模式。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少年信息上报、入学评估与转介安置工作机制,规范优化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与转介安置流程。充分落实“一人一案”,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有质量的特殊教育服务。有效扩大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建立健全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随尽随。提高送教上门服务质量,合理控制送教上门比例。二是大力发展学前残疾儿童教育。根据残疾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家庭意愿和当地特殊教育资源状况,通过普通幼儿园就学、特殊教育幼儿园(含特殊教育学校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接纳等方式,提高学前残疾儿童入园率。加大教育、残联、民政和卫生保健等系统资源整合力度,扩大残疾幼儿早期发现诊断和早期康复教育等服务覆盖面。三是加快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后特殊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畅通初升高衔接渠道。推动地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县(区)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15年一贯制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通过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等形式扩大招收残疾学生规模。到2025年,实现每个县(区)至少有1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残疾人职业教育部(班)。推动普通高校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支持普通高校、开放大学和成人高校面向残疾人开展继续教育,逐步打通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四是积极扩大有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范围。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各地市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部)。研究制定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鼓励各地探索影子教师等助教陪读制度,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接受高质量特殊教育提供专业支持。

(二)加强专业支撑体系建设,构建普职特医康融合教育格局。一是加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双向融合。把普特融合办学纳入集团化办学试点与实验,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优质资源单位与普通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探索适应全体学生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向综合型、多功能、区域性特殊教育资源统筹和指导服务中心转型发展。出台实施《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指南》和《随班就读学生日常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依托随班就读示范学校建设学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开展巡回指导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普通学校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物理治疗与职业治疗、言语与语言治疗等服务。二是推动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互融通。合理设置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和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探索开展残疾学生“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试点工作。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设置职业教育融合资源中心,支持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和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适合残疾学生的专业及实训平台实验试点工作等。三是促进医教、康教、科教相互协同。加强教育、卫健、残联和公安等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建立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残联多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医疗、妇幼保健、康复和学校专业人员开展合作,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教育安置、康复训练和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落实“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开展7—17岁残疾儿童少年“送康服务”。四是全面加强资源中心建设,创设融合教育良好环境。健全省、市、县(区)、镇四级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体系,把各级中心建成当地特殊教育资源统筹开发、指导服务、师资培训、教科研引领和质量测评中心。到2023年,实现省、市、县(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乡镇(街道)普通学校(含幼儿园、小学、初中)资源教室为基础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向编制部门申请根据县(区)随班就读学生总人数核定专职资源教师编制数量,实行专职资源教师“县(区)管校聘”,由地方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统筹调配使用。到2025年,争取建成20个左右的省级优质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特殊教育育人水平。一是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全省特殊教育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大力开展课程与教学资源研发及平台建设,尽快建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数字化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尝试开发特色化特殊教育地方课程,鼓励学校开展校本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构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培育一批课程创新共同体,打造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库。到2025年,建成50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和100个以上教育教学优秀案例。二是发挥特殊教育教科研引领作用。进一步健全省、市、县(区)、校四级教科研体系,配足配齐特殊教育专职教研员,建立健全特约教研员制度。统筹协调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各学科教研员力量,聚焦课程与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引领教师不断提高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教学能力。搭建特殊教育教师交流与展示平台,继续办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特殊教育组比赛。充分发挥省、市特殊教育学术团体的专业引领作用,大力提升全省特殊教育教科研水平。三是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开展特殊教育示范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一批优秀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示范校和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特殊教育交流与协作,推动大湾区特殊教育学校结成“姊妹学校”,继续办好“粤港澳融合教育发展高端论坛”。开展“组团式帮扶”,通过市县(区)组团、学校结对和教科研拉动等措施,着力提升粤东西北地区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应用。采用区块链等技术连接医疗、民政、公安、残联和教育数据库,为残疾儿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评估鉴定、转介安置和就业指导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网络IEP平台与资源建设,探索构建特殊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加快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特殊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综合素质评价研发与应用。新技术支撑特殊教育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五是开展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尝试构建市、县(区)、校三级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编制市、县(区)、校三类特殊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尽快形成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常态化、数据统计规范化、研讨交流科学化局面。支持各地市、县(区)开展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试点。积极研制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质量测评办法,进一步保障特殊教育和送教服务质量。

(四)不断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支撑服务能力。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到2025年,将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补助水平;学前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健全,推动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二是保障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实现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建有1所以上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每个地级以上市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建有1个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部(班)。鼓励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设立特教班,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15年特殊教育学校。三是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要求建立省、市、县、校4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逐步实现各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全面建成资源教室,足额配备专职资源教师。持续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普通学校“无障碍校园”建设。四是优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要继续做好粤东西北地区本科生地方专项招生与培养,扩大特殊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要配齐配足特殊教育教师、教研员,建立专职资源教师县域内统筹调配机制。实行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教师职称单列评审。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标准,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特殊教育事业。

猜你喜欢

随班残疾儿童残疾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