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混合感染对临床诊断和防控措施

2022-11-22刘凡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规模化病原猪群

刘凡华

(江西省遂川县农业农村局 343900)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疫病大量出现,尤其是一些混合感染疫病的出现增加了诊断和治疗难度。针对混合型感染的疫病,不能利用单一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要借助大量实验诊断才能确保诊断结果。一旦爆发混合感染疫病,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比较大。为此,要加强对混合感染疫病的防控,提高养殖水平。

1 猪病的流行特点

1.1 老疫病还未消灭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许多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随意增加饲养密度,导致疫病流行严重,不易消灭,并呈继续扩散的趋势。

1.2 新疫病数量增多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出现一些新型品种,导致新的疫病数量增加。现阶段,还没有有效的检测猪病混合感染的好方法,经常出现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传统、单纯的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情况比较少见,而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病例增多,尤其是高密度饲养混合感染概率明显增加,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1.3 多种病原混合感染

许多猪病的出现主要由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如仔猪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疾病都是由于混合感染或环境不良导致,病原混合感染增加了诊断和防治的难度,需要结合患病猪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才能最终确诊。

1.4 繁殖障碍综合征增多

当前猪养殖业中的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增多,并且由不同病原引起,主要疫病有30种以上,对养猪业的危害比较大,如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等。

1.5 猪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

当前保育猪经常会出现呼吸道疾病,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控制难度较大,很可能迅速扩散和蔓延,此外,饲养环境恶劣和卫生条件差也会引发猪群呼吸道疾病,要做好养殖场卫生管理工作。

1.6 有些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危害加重

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尤其是一些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和蚧螨感染等,这些疾病的病原多数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并且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1.7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加大

免疫抑制性疾病会影响猪的身体健康,同时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疫苗接种失败,导致副作用增强,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病。

1.8 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

饲料存放不当或管理不科学会造成营养损失,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会引发代谢问题。此外,饲料发霉或接触到有毒物质会造成中毒性疾病。

2 猪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

2.1 养殖方式的落后

有些养殖户过度关注生产管理,没有做好养殖场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发现疑似病毒猪后不能及时隔离,或免疫程序不规范,影响免疫效果。有些养猪场的空间分配不合理,造成生猪的活动空间较小,环境差和通风不良给疾病发生埋下隐患。此外,一些养殖场没有做好圈舍保温工作,很容易使猪只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在疫苗使用方面,有些养殖户盲目加大疫苗剂量,甚至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混合感染疫病增加的主要原因。

2.2 疫病种类增多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需要的种猪数量增加,我国开始从国外大量引进猪种,导致一些外源性传染性疾病的传入,造成许多异地病在养殖场内扩散和蔓延,引发严重的疫情,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2.3 免疫性疾病的流行增加了混合感染的可能性

有些病原微生物会引发出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蓝耳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等都会造成病原入侵,导致猪免疫器官受到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增加疾病发生概率。

3 猪混合感染疾病的防控措施

3.1 根据流行特征防控

在当前规模化养殖场中,原有的疫病没有完全消除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混合感染疫病,增加了疫病防控和治疗难度。为此,要结合病猪发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保证猪群健康生长。科学确定饲养密度能预防呼吸道方面的疾病,还要做好养殖场的通风管理。

3.2 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全面防控

因为多种病源的存在会导致混合性感染,影响临床诊断,也增加了疫病的治疗难度。为此,养殖户要采取全面的防控措施,改变传统依靠经验养殖的落后方式,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控的理念,能在疫病爆发前消除各种隐患。在规模化养殖场中,要加强对饲养管理人员的培训,如科学饲养管理和防疫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疫病防控意识,保证养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3 改善养殖场环境,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

疫病和养殖场环境有密切关系,养殖人员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养殖场环境。为此,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落实消毒措施,减少病原菌滋生。在养殖场内实施隔离栏制度,发现疑似病猪及时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和蔓延。合理布局养殖场,为猪群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提高运动量,增强免疫能力。合理控制饲养密度,不能太过拥挤,否则可能造成大面积感染。在冬季做好保暖措施,夏季做好通风措施,控制养殖场的温湿度,定期通风,避免细菌滋生。养猪场应远离居民区,选择地势较高和有利于排水的地方。

3.4 规范检疫流程,强化检疫工作

现阶段,通过疫苗接种也能有效预防疾病。为此,养殖户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猪群能接种规定范围内的疫苗,以便防范各种类型的疫病。发生疾病后,要采取紧急接种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和蔓延。针对没有治疗价值的患病猪要及时淘汰,避免疫情扩散。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建设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也能减少疫病的发生。一旦出现混合感染情况,养殖人员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并且隔离病猪,避免疫病大范围扩散和蔓延。

3.5 病毒性病原体混合感染防控

因为病毒性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以抗病毒防御手段为主,并且避免病猪继发性感染,提高患病毒免疫力,可选择的药物有中药类型,包括板蓝根和双黄连等,可利用饮水和注射两种方式,能控制疫病的发生,也可以结合病症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药物,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3.6 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树立科学的饲养理念

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养殖户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养殖管理模式,制定养殖管理制度,提高猪群整体抗病能力,有效预防混合感染疾病的发生。学习先进的思想管理手段,不断创新饲养管理技术,定期让养殖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混合感染疫病方面的知识。在日常养殖中加强对猪群的观察,发现异常后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聘请当地兽医进行诊断,确诊后有针对性的用药,避免混合感染疫病的扩散和蔓延。

3.7 多重感染疾病的控制方案

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容易出现猪瘟、口蹄疫和气喘病等,针对上述疾病,要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最大限度地控制细菌感染。此外,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保证饲料和饮水质量,为猪群营造稳定的生长空间,避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猪群出现应激反应,增强猪只免疫力,减少发病概率。

4 结束语

猪病混合感染是当前规模化猪场的常见问题,养殖户应了解猪混合感染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日常防控,一旦发生大规模混合感染时,对不能治疗的病猪做无害化处理,避免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此外,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环境和卫生管理工作,减少混合感染。养殖人员要定期消毒,认真落实消毒制度,彻底消灭病原,为猪群营造健康的生长空间,减少混合感染疫病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规模化病原猪群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