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类粪污废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2022-11-22宋文双
宋文双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畜牧业发展中心 253100)
1 畜禽类粪污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意义
1.1 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
农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推动政策。国家大力支持畜禽类养殖,畜禽养殖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养殖者带来可观的收入,而且也是帮助某些贫苦地区脱贫的重要举措,全面实现国家步入小康社会。
科学处理畜禽类粪污废物可以有效确保畜禽类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安全,缓解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对农业经济改革和脱贫节奏来说意义重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行高效循环的养殖模式,对畜禽粪污废物进行集中处理。对畜禽粪污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
1.2 有利于农业供给结构的变革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撑的农业大国,农村农业问题一直是实现小康的短板,而且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经济变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有效利用粪污废物可以加快绿色农业的步伐。之前因为发展和我国人口众多的原因,在发展农业时,对化肥、农药的利用比率一直居高不下,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和畜牧业占比GDP的比重比较低,因此,充分利用畜禽粪污可以实现零化肥、零农药增长行动,循环渐进的促进土壤清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供给结构变革。
1.3 是发展农业和改善环境的重要环节
畜禽粪污是天然的无害肥料,但我国对这种肥料的利用率竟然不到60%,不仅是对农业肥料的浪费,而且因为处理不当等原因很容易污染当地的土壤环境,造成资源浪费和土壤污染。因此,做好畜禽类粪污废物处理工作一方面实现了农业零污染、零排放,促进农业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用天然肥料代替化肥,实现变废为宝,做到真正的绿色生产。
1.4 有利于我国畜牧类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得到大力发展,畜牧业基本实现了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甚至有一些优质产品远销国外。但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带来的是养殖污染问题和传染病传播问题。做好粪污处理工作能缓解养殖带来的压力问题,并且粪便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对畜禽粪便优化处理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养殖者的利益。
2 畜禽类粪污废物处理和有效利用的建议
2.1 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实现畜禽业和高新技术相结合
相比以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为解决畜禽类诸多问题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持,只要充分利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粪污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处理。为了实现此目标,我们首先要做好畜禽类粪污的基础研究和相关的应用研究。可以就粪便相关原理,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有效研究,如沼气、生物工程等利用粪污的发酵原理,不仅可以对粪污进行处理,而且可以提高粪污生产效率。其次,做好技术更新推广工作。依据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结合畜禽类废物处理和资源优化共性技术,结合各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研究,找出一套完整、简单的废物利用流程并进行推广,培养养殖者、农民、牧民对粪污废物的利用理论知识。
2.2 政府出台相关政府,加大地区财政扶持力度
畜禽类废物一边是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 “废”,一边是资源潜力巨大的 “宝”。对畜禽类粪污废物的利用不仅关系到环境问题,而且也是民生问题、食物安全问题,因此,政府对此问题应重视起来,尽早提上日程,充分利用畜禽类养殖资源。而对于畜禽类粪污处理和有效利用毕竟是刚刚起步,很多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市场普及以及运行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财政支持。各地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如贷款免息、增加补贴、减税免税等,发挥政府财政作用,实现畜禽类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畜禽业的长远发展[2]。
2.3 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政策保护
粪污废物处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出台和完善相关的保护政策,以保证其长远进行。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对粪污造成环境治污排污问题上做出明确规定,形成一套完整的治污排污标准体系。二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畜禽业不只是简单的养殖,其有一套完整的市场链条,要建立一套风险共担机制,对粪污废物处理有自上而下的处理意识,牵一发而动全身。三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畜牧业部门、科研部门应形成一套完整的联动关系,针对相关问题不应片面解决,应从全方位出发,推动联合工作。
2.4 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实践
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很多新技术新方法都是从群众中来的。各地政府应鼓励群众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条件进行研究论证,设立相关的鼓励政策和鼓励资金,大大激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和探索性,从而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粪污利用新模式、新机制。而且也要激发各环节市场主体的大胆尝试,争取在此链条中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新路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3]。
3 总结
畜禽类粪污废物处理和有效利用关乎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我们社会各个阶层针对这个问题都应重视起来。而且也要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坚持政府和党的领导,并结合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政策保护,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