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下行期国有生猪业务成本策略优化研究
2022-11-22程敏
程 敏
(广州越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2022年春节以来,猪价继续下行,产销结构性和阶段性失衡,给各大猪企长期稳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作为穿越猪价下行周期的法宝,生猪成本管控水平是关乎企业生存以及长期发展的核心因素。影响生猪生产成本的因素包括育种、饲料、配方、财务融资以及数字化生产等各个领域,较为复杂。越秀食品集团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必须提前预判市场行情,借鉴龙头猪企成本管控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生猪成本管控,助力企业穿越猪价下行周期。
1 行业基本情况
目前,国内生猪存栏已恢复至非洲猪瘟发生前的水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底国内生猪存栏4.49亿头。生猪生产和供给充足,但春节后肉类消费下降以及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猪肉需求收缩致使阶段性过剩情况较为明显。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生产方面,今年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23.6%,2月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8.2%;消费方面,2月第2周屠宰量为330万头,3月第1周增加到480万头,但与春节前每周平均620万头的屠宰量相比,下降很明显,表明春节后的猪肉消费明显偏弱。
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甚至跌破盈亏平衡点,已经进入猪周期低谷。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当前生猪价格处于2020年以来低位。2月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每千克14.06元,后又跌到每千克13.21元,已经跌破平均养殖成本线。猪肉批发市场上周均价为每千克18.42元,环比跌3.3%,同比低52.2%,已连续4周下跌,预计3、4月份猪价仍将持续下行。整体来说,2022年生猪供应端将维持收缩的态势,全年最低价在11元/千克左右,全年平均猪价在18元/千克左右,均价低于2021年水平[1]。
同时,叠加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养殖行业陷入全面亏损状态。产能有望加速去化,存在过度与过快淘汰能繁母猪的风险。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强化预警、稳定政策、稳定产能、防好疫病等四项举措,调控生猪产能,稳定生猪生产。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超万亿市场空间,存在巨大的长期发展潜力。在当前猪价下行期,为了挺过生产经营困难阶段,生猪养殖企业必须紧盯市场、控制成本、防好疫病、踏准节奏,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做好成本管控体系建设。
2 标杆成本管理经验
近期,主要上市猪企均发布2021年业绩预告。牧原出栏约4 026万头,市占率(市场占有率)约6%,同比增长约122%,净利润预计65亿~80亿元;正邦出栏约1 493万头,市占率约2.22%,同比增长约56%,净利润预亏182亿~197亿元;温氏出栏约1 322万头,市占率约1.97%,同比增长约39%,净利润预亏130亿~138亿元;新希望出栏约998万头,市占率约1.49%,同比增长约20%,净利润预亏86亿~96亿元;大北农出栏约431万头,市占率约0.64%,同比增长约133%,净利润预亏2.3亿~4.5亿元;天邦出栏约428万头,市占率约0.64%,同比增长约39%,净利润预亏35亿~40亿元;傲农出栏约325万头,市占率约0.48%,同比增长约136%,净利润预亏10.8亿~12.09亿元;天康出栏约160万头,市占率约0.24%,同比增长约19%,净利润预亏6.3亿~7.3亿元;唐人神出栏约154万头,市占率约0.23%,同比增长约51%,净利润预亏9.8亿~11.5亿元;金新农出栏约107万头,市占率约0.16%,同比增长约33%,净利润预亏8.2亿~9.95亿元。
在竞争对手基本呈现不同程度亏损的情况下,作为当之无愧的“行业一哥”,牧原在生猪出栏量以及盈利方面独占鳌头。归根结底,在于牧原具有独特的生产成本优势。得益于一体化自繁自养模式,牧原种猪优势极大降低了仔猪成本;先进的饲料原料采购和配方研发优势突出,明显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构筑以内乡十七分场为代表的现代化智能猪舍和设备应用模式,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注重人才建设,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在以上综合优势作用下,当前牧原的商品猪完全成本约14.6元/千克,并将13元/千克的完全成本作为2022年成本下降的目标[2]。
3 越秀生猪成本策略优化建议
面临猪价下行挑战与市场风险,公司必须借鉴头部企业经验,做足成本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具体包括强化育种核心技术能力、强化饲料采购保供能力、强化配方研发调整能力、强化财务融资保障能力、强化智能数字科技能力,切实降低生猪生产成本,助力企业顺利穿越猪价低谷期。
一是要强化育种核心技术能力。先进育种技术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众多龙头企业已发力种业,例如温氏与华南农业大学组建了广东畜禽种业集团。牧原公告出资11.4亿元设立8家种猪育种公司[3],拥有1 700余名专业育种人员。强大的育种科研能力,使得牧原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长期稳定在24头左右,仔猪头均成本稳定在350~440元/头,远低于行业水平。近两年,除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之外,牧原已对外提供92万头优质种猪。与此同时,因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国内母猪存栏锐减,三元商品猪留种现象大量出现,在能繁母猪存栏中占比一度逼近50%,行业整体PSY水平下降到18头以下。公司应当多措并举切实提高育种科研及成果应用水平,紧盯配种成活率、乳猪成活率、胎龄、PSY等关键指标,通过强化育种核心技能提升仔猪市场竞争力。
二是要强化饲料采购保供能力。猪饲料费用一般占养猪总成本50%~80%(牧原饲料成本占比约55%),由此饲料原料成本、配方及喂料量标准至关重要。头部猪企产能分布一般集中在粮食生产大省,例如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为牧原起家发展生猪业务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原材料保证。为了有效降低饲料原料采购成本,猪企均紧密围绕粮食主产区进行供应链布局,在源头进行直采,并通过缩小运输半径,提高对产区粮源品质和价格的管控能力。公司应当借鉴头部企业经验,进一步放大生猪产能环大湾区布局的地理区位优势:一方面积极拓展全球采购渠道,获取国外优质价廉稳定的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另一方面要发挥内部产业链协同优势,安排专业饲料原料采购团队,直接到东北、华北等粮食主产区进行饲料原料直采,从而助力越秀生猪主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要强化配方研发调整能力。公司应当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采用灵活采购策略,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公司应当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猪,依据猪群生产性能表现动态调整营养供给,为猪群提供最适营养,以有效降低料重比,从而降低饲料成本。目前,头部企业肥育阶段料重比约2.9(牧原部分养殖基地料重比已由2.6改善到2.5),远低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公司应根据原材料性价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在当前玉米、豆粕价格高企的背景下,要加大力度研发大麦、高粱、原料副产品等应用技术,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利用。例如,部分头部猪企已经在大力推广低蛋白质饲粮应用,在减少氮排放减轻环保压力的同时,减少豆粕消耗量,降低大豆进口量,从而部分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猪养殖成本压力。
四是要强化财务融资保障能力。近年来,各大猪企纷纷大量增加土地储备,修建猪舍、购置设备,用于扩大养殖规模。雄厚的土地储备,既是市场上行期猪企迅速扩张产能的坚实保障,又是市场下行期猪企维持充足现金流的现实威胁。当前,随着猪企亏损加大的信息不断酝酿,出于资产质量和收益等综合考虑,个别银行机构对猪企抽贷、断贷的风险不容忽视。对于部分高亏损、高负债的猪企拿到银行贷款审批难度直线上升。由此,稳定充足且较低成本的财务融资能力成为了猪企取得资金成本优势、度过经营难关的重要因素。按照上市猪企财务数据,为了保障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负债率建议维持在40%~60%之间为宜。除了一般银行贷款之外,公司还应当拓宽融资渠道,借助绿色债、合作投资、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募集企业发展资金。
五是要强化智能数字科技能力。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从智慧畜牧等7个方面进行突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头部猪企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生猪生产经营,提高了人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饲料浪费。牧原商品猪出栏率由85%提高到90%,平均每头降低25元。以10万头商品猪全线厂为例,可减少约40人,提高劳动效率35%。1名饲养员年饲养商品猪出栏达10 000头,是行业平均数的2倍,达115 kg出栏日龄≤160 d,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提高1.2头,头均药费降低41.79元,促进了生猪产业转型升级[4]。公司应当积极整合利用业界成熟的智慧养殖解决方案,针对猪舍环控、生猪健康预警、猪场生物安全与防疫工程等进行重点赋能,减少人工养殖成本。
4 结语
本文着力研究当前生猪市场供给与需求情况,明确猪价下行仍是2022年可能存在的产业趋势。结合近期上市猪企业绩预告结果数据,选取牧原作为标杆企业加以对比研究。提出在猪价下行期,作为国有农业龙头企业,越秀食品集团必须加快研究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生猪成本管控体系,积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管理体系,强化育种、饲料、配方、财务、数字化等核心能力,不断向行业头部企业完全成本水平稳步迈进,为穿越猪周期低谷,积蓄长期可持续发展力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