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油松的栽培管理技术
2022-11-22周娜
周 娜
北方油松的栽培管理技术
周娜
(辽宁省北票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办公室辽宁朝阳122000)
油松抗旱能力强,适应范围广泛,是北方干旱地区人工防护林营建的首选树种之一,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对油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油松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包括林地的选择及整地、苗木的准备、挖种植穴、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北方地区油松的大面积营建提供理论依据。
北方地区、油松;生长特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辽宁省朝阳市气候为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年有效积温高,年均温度在8.5 ℃左右,最低、最高气温分别为-26.6 ℃、40.7 ℃,1月、7月的月均温分别为-11.1 ℃、24.7 ℃;当地的降水量年均值为425 mm左右,气候干旱,降雨少且分布不均匀,导致当地的植被分布资源稀少,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给当地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当地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加大造林技术的研究,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油松是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属裸子植物。油松的树冠在不同的时期形状不一,壮年期的树冠以塔形或广卵形为主,老年期的树冠以盘状或伞形为主,其具有灰棕色的树皮,当发生开裂时以鳞片状为主,且裂缝为红褐色;小枝粗而壮,无毛,以褐黄色为主;针叶为2~3针1束;花期4~5个月,球果以卵形为主,一般在翌年10月成熟[1-2]。北方地区的气候干旱、风沙较大,在此种情况下进行油松的种植,营造出的人工防护林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明显[3]。除了生态价值,油松的树干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是一类经济效益明显的工业原料,可用于松脂的采集、纤维的制造等,针叶还可用于药材的提取,其药用价值较高,因此有必要加大对油松的栽培管理,创造利于其生长的条件[4-5]。结合油松的特性,对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做如下简单总结。
1 油松的生长特性
油松的根系发达,深扎到土壤中,可更好地吸收深层水分,喜在有光照的条件下生长,在气候干旱、寒冷的区域也可以正常生长,以在土层深厚、排灌便利的偏酸或者中性土壤上生长为最好[6]。油松的生长对光照有一定的需求,生长刚开始的阶段表现出一定的耐阴能力,不需要太多的光照。随着油松的生长,其需求的光照量逐渐增加,这时需确保光照资源的充足,以利于油松的健壮生长。油松有着较强的耐旱特性,在部分降水不足的区域,油松也能够正常生长,遇到恶劣的气候条件,土壤过于干旱时,为了保证油松的健康生长还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适宜。油松属于深根性的树种类型,有着发达的根系,在一些土层深厚的砂土和母岩裂隙较多的山地上,主根能够下扎到地下3 m以下[6-7]。
2 油松的栽培管理技术
2.1 林地的选择及整地
油松造林时对地形有着一定的要求。针对气候干旱、地势低的山区丘陵地带,油松造林的关键因素即为土壤的水分条件。因此造林地适合选择在半阴、阴坡上,需要有较好的透气性、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能够为油松造林后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和养分条件[7]。
因地形等条件的不同,油松造林前可采取多种整地方式。一是鱼鳞坑整地。此类整地方式多应用于干旱地区的石质山地上,整地时挖的鱼鳞坑呈三角形排列,坑的规格为长、宽、深分别为1 m~1.2 m、60cm~80 cm、30cm~40 cm,坑的两侧分别倾斜开一道便于引蓄雨水的小沟;二是水平沟整地。此种整地方式多见于黄土丘陵地区,有的缓坡石质山地厚层土上也可应用。整地时挖品字状的水平沟,沟的规格为长、上口宽、下口宽、深分别为2m~4 m、70 cm~80 cm、50cm~60 cm、40cm~60 cm,沟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m~2 m,水平距离控制在3 m~5 m[8];三是穴状整地。此种整地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平缓的坡、沙地上,提前挖穴,规格为直径、深分别为40 cm~60 cm、30cm~40 cm。整地需要在栽植前一年左右进行,坑的上方堆放表土,下方用土心做埂,最后将表土逐渐回填,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抗旱保墒效果[9]。
2.2 苗木的准备
造林的油松要求有着均匀的树冠、树姿挺拔、没有病虫害发生。如果地径低于10 cm,则结合地表树木基部周长作为半径进行土球的挖掘、起苗,如果地径超过10 cm,则结合油松树木基部上方40 cm左右位置的树干周长作为半径进行挖掘。起苗的时间尽量与栽植的时间结合起来,以随时起苗、随时栽植为好,成活率更高[10-11]。结合油松树木在当地适合的栽植时间进行栽植,如果栽植的时间不适合,则需要提前制定计划,要求栽植的油松苗土球完整、当天运到当天栽植,如果当天无法栽植则要做好假植处理,避免油松苗木失水过多而导致死亡。
油松苗木上有的枝条枯萎、发生病虫害、互相重叠,要结合实际做好苗木的修剪管理。苗木的根系中受到损伤或者发生腐蚀的部分,要及时修剪清理。
如果选择裸根油松苗进行造林,要求生长满两年、有饱满的顶芽及发达的根系、叶片颜色深绿、没有病虫害发生、苗高超过13 cm、地径超过3.5 mm、根系长度>22 cm、侧根I级(长在5 cm以上)的数量超过6根[12]。
在油松苗木起苗后,按照不同的规格分类捆在一起,根系蘸取泥浆后用塑料袋包裹起来,以减少运输期间苗木的失水,运输过程中的管理也会更加方便[13]。
2.3 挖种植穴
以选定的油松栽培点作为中心,沿着周围往下挖穴,结合油松土球或者树盘的规格确定栽植穴的大小,一般土球直径加上30 cm~40 cm即为种植穴适合的穴径大小。与带土球的苗木顶部进行比较,种植穴的深度一般深为2 cm~3 cm。挖穴时需要及时检查地下电缆、地下水管等的布设,将其中的石块、垃圾等清理后进行挖穴,表层土单独堆放在不会影响到施工进展的区域,也不能对原来的植被产生不利影响,在栽植后便于回填。挖穴过程中一旦出现地下水泄露等问题,要及时与设计单位等进行协商,可以适当调整栽植点或者通过其他的措施进行补救[14]。
2.4 造林
2.4.1 造林密度
幼龄期的油松生长速度较慢,干形长势不直,有着较粗壮的侧枝,栽植时需要控制密度、适当密植。具体的密度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栽植地土壤中有较好的水分条件,油松栽植的株行距可控制在(1.5 m~2 m)×2 m左右,折合密度在3 333.33株/hm2~2 500.00株/hm2;如果栽植地的气候干旱、土壤中水分含量不足,作为防护林营建时适合的株行距在(1.5 m~2 m)×(3 m~4 m),折合密度在1 666.67株/hm2;如果栽植地的土壤为沙地,适合的株行距一般为2 m×(3 m~4 m),折合密度范围在1 250株/hm2~1 667株/hm2。
2.4.2 混交
油松在北方地区用于营建防护林时,如果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瘠薄、水土流失严重、风蚀严重,则可在株间或者行间与沙棘、胡枝子、山杏等进行混交,将灌木植物改良土壤、保护土壤的效果发挥出来。为了避免混交林营建初期油松的生长被灌木所抑制,灌木的行距可超过2 m,必要时可开展平茬管理,以利于油松的健康生长[15]。
2.4.3 造林方法
油松的栽植方法主要为穴植,以确保苗木根系舒展。油松造林的方式有多种,主要为植苗造林。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油松的造林主要采取裸根丛植造林的方式,后来逐渐采取裸根单株栽植,20世纪80年代后小范围开始了容器苗造林,20世纪90年代后广泛应用油松的套袋苗[16]。近些年,逐渐推广了油松的菌根化苗,提高了其抗旱水平,大幅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油松栽植时将底肥施入,主要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复合肥等,施肥的量要求合,在提前挖好的穴内将底肥施入,之后盖上一层土,以免根系直接接触到肥料导致烧苗。
2.5 抚育管理
2.5.1 修枝
油松造林结束后的前三年的林间管理措施主要是进行松土除草等。油松有着长势粗壮的侧枝,不能明显发挥出高生长的优势,因此可在造林后采取人工修枝措施,一般8年~10年的油松修枝程度宜轻,不可过量,以免对油松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当油松树的高度在2 m~4 m时,树冠控制在树高的2/3左右为最佳,当油松树的高度在4 m~8 m时,树冠的宽度控制在树高的1/2左右为宜,当树的高度超过8 m时,树冠的宽度要求超过树高的1/3左右为宜。
在冬季进行修枝效果最好,将枝条修平即可,切记不可对油松枝干的树皮造成损伤。当油松林进入郁闭后即开始出现分化现象,需要通过修剪对林间的密度进行调整,对预防林分衰退效果明显。
2.5.2 支撑
大规格的油松栽植后易发生风折,需要用三角桩等进行支撑,下埋的深度要结合栽植地的土壤情况及油松苗木的规格而定。一般大支撑要求埋入的深度达到幼苗高度的1/2以上,并用布条等将支撑点绑扎包裹住,以免对油松树皮产生损伤,或者导致环剥等。支撑杆的设置要求均匀,用石块垫在着地点的下方。
2.5.3 整形
按照“强枝弱剪,弱枝强剪”的原则对林间长势较弱、互相重叠的主枝进行修剪,促使枝条向外、向上扩展,使树体成形时树冠的遮蔽面积更大。此外,还可对油松的树叶进行摘除,一般以摘除1/2为好,以减少树叶的蒸腾作用,确保水分充足供应到树体。
2.5.4 浇水
在栽植穴的附近提前挖槽,深度宜浅,以便于水分充分渗透到土球的根系中。灌溉时可先对树木的干部进行喷水,再对根部进行集中灌溉,要求灌透水。油松刚栽植结束后需要加大灌溉的频次,多对幼苗的叶片进行喷水,保持叶面表面的湿度条件适宜。
2.6 病虫害防治
油松生长阶段发生的病虫害类型主要包括松针锈病、落针病、立枯病、松梢螟、松毛虫、松梢小卷叶蛾、松干蚧等,要结合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针对性地做好防治。现对各病虫害类型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油松松针锈病:此种病害一般在油松树冠下部发病程度更重,上部相对较轻,防治方面,尽量不要营建油松纯林,可通过营造混交林等方式对该病的扩散蔓延速度进行控制。定期对侵染源进行清除,并选择0.5°Bé石硫合剂对准树体进行喷洒,预防效果较好。
油松落针病:该病的高峰期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月,此阶段油松林温度及湿度条件均增加,适合病原菌的侵染发生。防治方面,可针对性选择药剂,如退菌特、敌克松及代森胺等,重视营林管理,林间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确保林间透风情况良好,降低病原菌的蔓延爆发。
油松立枯病:主要在幼龄的油松林内发生,一般油松苗刚出土后易感染,可导致幼苗枯萎死亡,发病程度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油松的大量死亡。防治方面,可针对性选择药剂,包括75%白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等,对油松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松梢螟:松梢螟也被称为钻心虫,油松树龄低于10年的情况下可产生较大的危害,发病油松的主干弯曲程度严重,对其健康生长不利。松梢螟一般每年发生2代,越冬场所通常在油松的枯梢内,并在嫩梢的针叶等部位进行产卵。防治方面,可对油松的枝条进行适度修剪,以扑杀松梢螟。松梢螟的防治还可在油松林内悬挂黑光灯进行集中诱杀,效果较为明显,且操作步骤简单。
油松毛虫:油松毛虫的繁殖能力较强,是油松林内一类危害较大的主要害虫。油松发生该虫害后,针叶可全部被其吃光,不利于油松的生长,虫害发生程度重的可导致油松的枯萎死亡。防治方面,可通过人工繁殖释放寄生蜂、黑蚂蚁等天敌生物,对松毛虫的虫口基数进行控制,避免其在油松林内爆发成灾。药剂防治方面,可选择杀螟松乳剂1 500倍液~2 000倍液;此外,越冬前、越冬后及时通过施肥对灭杀松毛虫也有效果。
松梢小卷叶蛾:松梢小卷叶蛾主要对油松枝梢和球果等位置产生危害;该害虫的幼虫颜色为红褐色,体长为8 mm~10 mm,春季温度升高后,松梢小卷叶蛾侵入到油松的嫩梢内产生危害,逐渐将嫩梢内部掏空,导致枝干弯曲、矮小,对油松的生长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害,导致大面积油松林的死亡。针对松梢小卷叶蛾的防治,可在每年的5月—8月选择敌百粉剂进行喷施,利于降低松梢小卷叶蛾的危害。在春季对油松的枝条进行修剪,并采取烧毁等无害化处理,对预防该虫害的危害有很好的作用。
松干蚧:松干蚧的成虫体长2 mm~4 mm,每年的盛发期集中在5月—10月。针对松干蚧的防治方法,首先,可以通过营林技术措施,加大对油松林的管理,对那些有松干蚧虫害的病枝修剪后进行焚烧。其次,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在油松林中引进蒙古光瓢虫和中华草蛉等松干蚧的天敌生物,能够很好地解决松干蚧对油松的危害。最后是使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可以使用50%杀螟虫松300倍液(不会危害到人畜的安全)对油松树干进行喷洒,能够有效地杀死松干蚧及幼虫。
3 结语
油松的抗旱、抗寒能力强,适宜种植的范围广泛,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是当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其发达的根系可以适应北方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适合在干旱地区营建防护林,发挥出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要在油松的栽培管理技术上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出先进的油松育苗技术,发挥出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1]刘卫国,仲国庆.油松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0(24):28.
[2]朱婧.油松繁殖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20,43(3):88-89.
[3]周树智.油松栽培技术要点探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4):80.
[4]张晓红.新形势下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2):62-63.
[5]张丹丹.油松移植与栽培管理技术初探[J].种子科技,2019,37(2):65,68.
[6]杨慧.油松园林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9(8):38-39.
[7]刘晓利.浅析油松栽培和管理技术[J].花卉,2019(4):216-217.
[8]冯芳.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1):35.
[9]郭秀梅.油松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3):66.
[10]张培华.油松移植栽培技术及其养护管理[J].农家科技(下旬刊),2021(2):63.
[11]张君毅.浅谈油松大苗移植及栽培管理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5):56.
[12]祁明芳.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J].农村实用技术,2020(6):78.
[13]王凤琴.油松的栽培养护与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21(1):213.
[14]党文斌,康小燕.油松移植与栽培管理技术[J].乡村科技,2020(2):61,63.
[15]冯凯.新形势下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8,38(6):184.
[16]苏步军,徐素珍.新形势下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J].现代园艺,2017(2):30-31.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1.38
S791.254
A
2095-1205(2022)01-112-03
周娜(1976- ),女,汉族,辽宁北票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干旱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