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探究
2022-11-22张恒
张 恒
玉米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探究
张恒
(鹿邑县鸣鹿办事处河南周口477200)
文章阐述了做好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分析了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对策建议。
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方法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做好玉米栽培和各类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要想真正地做好该项工作,需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予以支撑,并结合我国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基于此,文章对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以促进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
1 做好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义
(1)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与农业相关联的多个产业有着密切联系。做好玉米栽培工作,探究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并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2)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发展好农业,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效益。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种植面积大,是多个地区农民种植的农作物,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帮助农民种植户掌握更多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种植过程中农民种植户的经济损失,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有效改善农民群众的经济条件。
(3)有效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均耕地面积却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产值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不再担忧温饱方面的问题,但是粮食安全问题却频频发生。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因此,做好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减少粮食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保证粮食安全。
2 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质量差
当前,我国玉米市场种类丰富,品种齐全,但部分农户对市场上的玉米品种类型了解不够全面,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只考虑到了价格,而未考虑品种质量,更未充分考虑到玉米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若玉米种子的质量较差,则难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此时出现病虫害的概率也将大幅增加,周边环境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2 土壤翻耕不合理
在玉米苗期时,土壤上部的玉米苗表现出的具体特征较少,但土壤下层的根系则较为发达,根部对玉米生长有着重要作用,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但在翻耕土地时,诸多玉米种植户都没有认识到下部土壤翻耕的重要性,导致玉米根系连接过于紧密,吸收营养物质及水分时受到阻碍,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最终导致玉米的质量下降。
2.3 种植密度不科学
玉米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增加种植密度反而会使产量下降。诸多种植户为了增加种植效益,在玉米种植期间,未充分考虑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从而肆意增加种植密度,使得玉米的根系连接在一起,导致玉米植株之间彼此争夺养分,玉米产量大幅下降。
2.4 病虫害防治方法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玉米生产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但当前我国诸多玉米种植户在防治玉米病虫害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其主要表现为防治期间药物选择不当,缺乏科学可持续的防治理念。玉米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三种,不同防治方法的作用也存在差异。相对来说,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更加环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而化学防治方法见效快,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若对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当前,我国许多农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比较频繁,但在使用化学药物时对于药物剂量及用药频次把控不准确,因此不仅不能达到预期防治效果,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3.1 栽培前准备
在玉米正式栽培前,做好相应的栽培准备工作是较为必要的,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前提条件。结合已有的玉米栽培经验来看,在栽培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要科学选种,不同类型的种子,产量、抗病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未选择合适的种子,那么会影响玉米的产量,所以在选种时要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保证玉米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在选种过程中,需保证玉米种子大小匀称,有效保证玉米出苗效果,在播种前可将种子适当晾晒,晾晒后的种子吸水性更强,出苗率更高。需要注意的是,晾晒过的种子在浸泡之后,不能再次暴晒,要保证种子通风,否则种子较难顺利发芽。为了有效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防止隐藏在地下的害虫侵蚀玉米种子,还可在栽培前实施拌种,即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玉米种子与抗病虫害的药物混合在一起预防病虫害,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1]。
(2)要做好土地开垦工作。土地因素也是影响玉米生长及防治病虫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栽培前还需做好土地处理工作,要使用专业的农具对土地进行深耕,将土壤中的害虫消灭掉。为了增加玉米的产量,还可以提前在土壤中施加底肥,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玉米的根系发达,对土地的适应能力较强,不论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玉米均能健康生长。但是玉米与花生、小麦等作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其茎秆粗壮,根系分支较多,因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分,这就要求在种植玉米时不仅要保证土壤肥沃,种植地还需保证排水便利,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3.2 播种
玉米播种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需保证玉米的高产并有效防治各类病虫害,需要注意以下内容:一是要考虑植株未来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通常运用宽窄行播种方式比较适宜,这样既可以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防治病虫害,保证玉米的生产质量;二是要考虑到出芽率的问题,若播种方式不对,可能会导致玉米的出芽率较低,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可使用一点三籽的播种方式,保证后期幼苗有效生长,也能及时拔除生长态势不佳的幼苗,做好补苗、控苗工作,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同时,灌溉或施肥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种植玉米后,需要注意时刻关注玉米的长势,若发现有缺水的迹象,要及时灌溉,以保证种子能够正常发育和生长。在施肥时,需要保证种子与化肥之间的距离,如果化肥直接与种子接触,那么可能会导致种子被烧死,降低玉米的发芽率。在播种之后,还需要控制好覆土的厚度,若覆土过厚,则会影响玉米的出土率[2]。
3.3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对于玉米的健康生长及病虫害防治也至关重要,其是保证玉米高产的有效手段。在进行田间管理时需要推进以下工作。
(1)要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玉米田中杂草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杂草会争夺本应属于玉米植株的养分,导致玉米生长期间营养摄入不够充分,从而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因此,发现玉米地中有杂草时,要第一时间将其清理掉。清除杂草包括化学药剂和人工除草两种方式,有机玉米生产需避免使用化学剂除草,应以人工除草为主,有效减少农药对玉米的污染。
(2)做好水肥控制工作。水肥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基础,水肥供给科学合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在施加水肥的过程中,要结合玉米的生长时间节点科学控制。比如,在玉米的拔节、扬花、接穗及灌浆阶段,水肥需充足,控制好水肥施加剂量,若水肥施加过于频繁,剂量比较大,则可能会导致玉米烂根或烧苗等情况发生,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4 玉米病虫害防治
4.1 病虫害种类
结合实际的玉米种植经验可以发现,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多样,其主要包含黑穗病、玉米粗缩等。病虫害会影响到玉米产量,严重时将会使得玉米大规模减产,最终导致玉米种植户经济效益大幅降低。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生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控制,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规避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比如,针对发生范围小、影响力小的虫害,可以采用草木灰进行防治。同时,还需准确掌握病虫害的特征,以玉米螟为例,玉米螟是一种钻蛀性害虫,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较常见。玉米螟会在玉米苗上留下许多小孔,玉米螟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可以蛀穿玉米苗的芯叶,当玉米抽穗后,害虫会直接从蛀穿的孔洞钻进玉米的雄穗,玉米的基部将会因此折断。害虫吃掉刚刚结出的籽粒,取食玉米后,如遇大风天气,玉米秆易被吹断,对玉米的产量影响较大。玉米螟如果越过冬天可能会在春季大规模爆发,因此对玉米螟这一虫害的防治需在越冬前完成,使用专业的药物适量喷洒。
4.2 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面临的病虫害种类也不相同。以玉米纹枯病为例,对该病害需清除病株残体,同时选择合适的玉米抗病品种,做好施肥工作,玉米所摄入的养分充足,其抗病能力将会大幅增强。防治纹枯病时,还需科学控制种植密度,保证玉米种植地能够有效降水排湿。如果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该病害,那么在喷洒药剂时需要找准喷洒的部位,发病区域需充分抹涂药物,这样才能保证药物作用的有效发挥,为了进一步优化防治效果,可以在正式喷洒药物前,先将已经染病的叶子清理并集中销毁,防止植株其他部位感染,然后再喷洒药剂[3]。
对玉米大小斑病进行防治时,首先,需要科学选择玉米品种,尽量选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如果发现有玉米患病,需要及时对病株进行清理,并适当施加有机肥,有效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在耕种玉米时,勿持续在同一块田中耕种玉米,这样可能会降低玉米产量,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最好采用轮作的方式,减小大小斑病的发生率。如果大小斑病发生于玉米的心叶末期或抽雄期,为了保证防治效果的有效性,需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在玉米发病部位喷洒药剂,控制好喷洒的剂量及间隔时间,在病害完全消失之后,及时停止喷药。
玉米病毒病的发生率也较高,玉米生长时容易感染矮花叶病,玉米出苗期到七叶期是玉米生长最关键的阶段,也易出现相关病害。如果出现矮花叶病,花叶上会有绿色的点和条,扩散之后会存在于整个叶面上,整个叶片将会出现黄绿色或者黄色的条纹。一旦发生这种病症,玉米的生长速度将会变得缓慢。因此,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加强防治,常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可以结合病害的严重程度灵活选择防治方法,以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此外,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需加强对玉米叶的观察,判断玉米是否出现病害,是否需要采取措施对病害进行控制,以大斑病为例,玉米在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一些灰色的斑点,且发病时的玉米地块温度较高或土壤较湿润,在雨水充沛且高温的条件下,该病害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对玉米病害进行防治时,需加强对玉米生长态势的观察,若发现异常,则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避免玉米减产。
实际上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高质,病虫害防治关键在于防,因为当病虫害大规模爆发后,必然会引起产量下降。为此,在玉米生产期间,需提高对各种病虫害的预防力度,在预防过程中深入了解玉米在不同成长阶段可能会发生的病害,然后结合病害特点及后果,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方法,最大限度降低病害影响[4]。
4.3 保证适时收获
除了要做好以上工作,保证玉米高产并防治各类病虫害以外,在玉米的收获期也需要及时添加水肥并预防病害。一般来说,玉米的成熟需要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3个阶段。玉米收获的时期最好选择玉米的籽粒在果穗上成熟且不易脱落的阶段,能够更好地保证玉米的产量。
在收获玉米时,需要加强观察玉米的生长特点,如果玉米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底部的叶片也呈干枯趋势,果穗黄叶比较松散且呈黄白色,籽粒乳线消失,有黑层籽变硬,显示出该品种玉米所特有的色泽,那么就说明此时玉米适合收获,可对玉米进行收割。要想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需选择根系发达且适宜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进一步对玉米的育苗、密植及苗床管理、施肥等工作予以优化,从而更好地保证玉米产量。
此外,在玉米栽培以及病虫害防治期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使他们对最新的栽培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栽培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玉米质量和产量,使得玉米种植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5 结语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物之一,其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业生产环节中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栽培玉米,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保证玉米健康生长,提高玉米的质量,增加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提高玉米的整体产能。
[1]刘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5):40-41.
[2]李文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20(20):77.
[3]王杨,沈菱菱,李晓伟,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析[J].山西农经,2019(10):117.
[4]李超.新时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3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1.20
S435.13;S513
A
2095-1205(2022)01-58-03
张恒(1993- ),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