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通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11-22尹邵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秸秆农户农业

尹邵军

(淮南市大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淮南 232033)

农业循环经济,即对农业资源采取低开采、高利用的方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方式[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缓解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农业生产中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2]。

大通区地处安徽省淮南市东部,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2021年大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79×104hm(2经开区不包括在内)。近年来,在《淮南市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指导要求下,大通区结合当地实际,坚持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有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农业逐渐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 大通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提高了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近年来,淮南市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上加大投入,下发了《关于印发淮南市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淮农〔2021〕96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作物秸秆产业化的利用工作。2021年大通区全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总量为12.92×104t,其中10.41×104t属于可收集的秸秆,实现综合利用的总量约为9.49×104t,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1.16%。

大通区作物秸秆的利用主要包括:用作肥料,大通区机械化还田的作物秸秆量为4.24×104t,还田面积6 800 hm2;用于基料。大通区食用菌产业中利用作物秸秆作为基质的用量为0.89×104t;用于饲料。秸秆作为青储饲料的量共计1.67×104t;作为能源。利用作物秸秆进行发电的量共计2.02×104t;其他。作物秸秆其他用途的量为0.67×104t。在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中,产业化利用的占比达到55.32%。

1.2 推动了土地流转进程

为了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大通区加大了土地流转工作,强化引导,促使土地流转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了有利的推动作用。以大通区孔店乡为例,该乡从2008年开始以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用于草莓示范区的建设,涉及到的村民小组有6个、农户超过300户。通过进行土地的集中流转,实现了草莓集中连片生产,实现了品种、技术、管理的统一化,提高草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农户的纯收入较土地流转前增幅超过30%。

1.3 重点推进了合作社建设效果

对辖区内的38个行政村进行投资,用于农业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以进行农业先进知识、项目的有效传递。结合大通区各乡镇的实际进行多种类型专业协会的创办,对具有当地特色、农民自办或者联办的专业协会予以扶持,以使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得以提高,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成为中坚力量。对跨乡镇、跨县区的专业协会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其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托。与此同时,大通区还利用龙头企业、经纪人等的作用,积极打通市场信息网络,扩大农产品销路,实现增收的目的。目前,大通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还在协会的“磁场效应”下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的集约化经营,引导农户进行一些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营建出争创特色的发展新格局。

1.4 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大通区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就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制定出适合的优惠政策,围绕当地的主导及特色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同时,引进现代发展的理念,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如“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于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

1.5 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循环化、清洁化

大通区将循环农业的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工程之一,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提前进行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加大宣传、针对性技术培训、树立典型、发挥示范的带动作用等,营建良好的循环农业发展的氛围。针对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等问题,大通区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对现有的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及整合,使农业产业链得到不断完善,逐渐实现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基地化,最大程度降低污染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循环农业生产中兼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大通区2007年开始兴建食用菌种植基地,2010年基地建设面积超过20 hm2,双孢菇的产量年均超过210×104kg,利润每年可超过800×104元,每年消耗的作物秸秆量达到5 000 t、干牛粪4 000 t,有机肥的产量年均在1.5×104t左右,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1.6 农药及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淮南市在推进农业循环发展模式中,实施农药及化肥的减量增效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6.1 重视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与发布

在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下,结合区域实际开展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与发布工作,2021年大通区在病虫情报的转发或发布方面共计10次,为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1.6.2 着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2021年当地水稻生产中稻瘟病绿色防控推广面积超过了440 hm2,促进了水稻的优质增产。2021年对于辖区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开展了50人次的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发放了共计1 000张左右的关于药剂安全应用方面的宣传页,在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中意义重大。

1.6.3 有序开展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经过统计,2021年,大通区在统防统治上补助的资金总额为62.788 4×104元,防治的面积达到1 046.47 hm2。

1.6.4 加大了对农药市场的监管

2021年大通区共计开展了8次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加大对农户在农药技术方面的指导,通过发放明白纸、宣传栏、手机短信、现场指导等,就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农药的科学使用等对农户进行指导,提高广大农户在用药方面的安全意识。

1.6.5 降低了农业中化肥的用量

在化肥等投入品方面,开展了配方施肥技术,使化肥的用量大大降低。2020年大通区化肥用量12 070 t,2021年减少到8 415 t,较2020年降低了30.29%,效果明显。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息不畅。当前虽然大通区从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企业不少,但是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平台缺乏,在信息的产生、利用方面未建立起畅通的体系。二是农户参与积极性不强。当前循环经济的效益不高,以秸秆综合利用为例,大通区目前秸秆粉碎还田政府给予的补助标准为750~1 050元/hm2,但是还不足以弥补农户在还田秸秆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因此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基础建设水平差,如道路、水利设施等,且机械化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加上农户重视程度不够,先进的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难以有效推广普及,成果转换的速度慢等。四是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不科学,利用率不高。作物秸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单一,以农业废弃物秸秆等为例,农户习惯于焚烧,造成环境的污染;有些还处于摸索阶段的资源化利用模式还不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五是在多年来传统农业发展以及当前农业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面不完善的背景下,化肥、塑料薄膜、农药等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当前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需要在环境治理方面给予关注;此外大通区农业循环经济的企业相对规模小,抵御市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3.1 构建新型农业综合体和信息服务平台

结合新型农业综合体,有机地将农产品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为农业经济发展建立起有效的保障机制[3]。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以在技术、信息服务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建立互联网信息网络平台,基于此做好惠农助农智慧平台的搭建工作,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农业信息、农业知识、生产资料等,及时解决农户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营建起智慧农业网络、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3.2 不断推进农民积极参与意识

农村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只有让广大农民群众明白其科学道理和切实的感受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才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1]。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诸如“送科技下乡”“举办新型农民培训”“互联网+农村电商平台”“微信+抖音短视频”等形式多样活动进行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知识,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理论、技术在农户中的普及率,促使农户的主观意识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农民的主动参与意识。此外,建议结合各地实际适当提高政府在循环农业方面补助的标准。

3.3 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耕地修复、水利设施、农业机械、植保无人机植、温室大棚等,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与信息化,逐渐往循环农业方向发展[4]。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加大对农户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等农机的补助。

3.4 进一步高效利用现有的资源

高效利用资源,即为反复、多次地对资源进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4]。高效利用资源,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节约化使用,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农业废弃物秸秆等为例,通过对秸秆等进行再次利用,改变原来单一焚烧的习惯,用于还田、生产沼气、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等,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生活所需、降低用电成本,二来还减少了食用菌的培养成本,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3.5 在环境整治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查处[5]。一旦发现治理污染没有合格的配套设施、或者治理效果不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处理、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确保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良好。大通区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关企业规模小,需要给予扶持、尽可能发挥出规模化企业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结合农业生产中大量的作物秸秆以及畜禽产业中大量的粪污问题,可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大综合利用的程度。继续推进化肥及农药的零增长,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保障。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对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人才的培养,加大农技、植保等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建立专项的资金用于环境的治理。

4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政府部门需要给予重视,加大研究力度,做好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猜你喜欢

秸秆农户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