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及质量通病治理

2022-11-22青岛城发信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门窗 2022年5期
关键词:施工人员裂缝管道

宋 翔 青岛城发信德产业控股有限公司

1 建筑施工管理的积极作用

对于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来说,应以行业规范及标准为基础,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安全有序,实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目标,强化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科学完善的建筑施工管理措施,能够使各项施工环节有序展开。第二,能够强化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及企业管理水平,避免施工环节存在质量及安全问题,强化施工效率。第三,能够使各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及施工人员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及时解决各项技术的应用难题,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基础上,减少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2 现代建筑典型施工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

2.1 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当前部分现代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较为落后,存在部门岗位设置不全、职责模糊、缺乏量化管理标准、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缺乏协作管理机制等问题。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未建立完善的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在编制各方面管理计划时,没有深入考虑计划实施期间对其他管理要素造成的影响,最终因过度追赶工期,没有为工序检验、现场抽检等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预留充足时间,导致工程质量通病频发。

因此,建筑企业应结合工程情况完善现行施工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引入权责机制。明确界定项目经理与各部门岗位的职责范围,如项目经理对工程的工期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等管理目标负有全面责任,负责统筹开展各方面管理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以及总结工程建设期间存在的问题与管理经验教训。在组织结构中设立专职的管理小组,如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开展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安全巡查、编制安全保证计划、安全教育等具体管理工作。第二,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引入动态化管理理论,在工程建设期间持续收集相关信息,包括现场施工进度、质量抽检与工序检验报告、建材市场价格等,用于评估管理成效、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施工情况与管理需求,做到对施工管理问题的提前发现、及时处理。例如,绘制曲线对比图,对比预期进度与实际进度,如果二者偏差值超过一定比例,则采取安排夜间施工、增加机具设备数量、调整工序安排等措施追赶工期进度。第三,明确管理标准。遵循相关规范文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所设定管理目标,在管理体系中标注明确的管理标准,起到监督、约束、指导管理工作开展的作用。以施工安全管理标准为例,明确规定安全合格率、一般工伤事故控制频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比例、违章作业与违章指挥等不规范行为的处罚标准、制度适用范围、工程参建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等标准内容。

2.2 施工材料与器械管理

材料器械管理方面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管控手段单一的问题,无法在施工准备阶段发现全部的劣质材料与机具设备隐性故障。在施工材料管理方面,部分建筑企业仅采取随机抽检方式判定材料质量,没有严格观察材料外观质量与核查详细资料文件,包括检查管道表面是否光滑、水泥材料的28d 出厂检验报告、铝扣板表面漆面厚度与PVC 塑扣板指标。而在施工器械管理方面,存在着机具设备随意堆置、缺乏长效维护保养机制、机械操作人员经验匮乏的问题。例如,因缺乏操作经验,在挖掘机等机具设备出现启动困难、发动机工作不稳、频繁自动熄火等故障征兆时,作业人员难以发现问题和确定故障类型。

针对于此,在材料管理方面,既要加强入场环节的质量检验力度,将材料外观检查、出厂检验报告等资料文件核查、规格尺寸检查、机械性能检查等纳入检验范畴内,并在材料质量管理规定中定期补充新材料的性能指标要求与检查方法,建立材料跟踪管理制度,分批跟踪施工材料的使用过程,包括清查盘点现场存储材料是否出现潮湿破损问题、在施工前重复检查所使用材料性能质量,更换破损与劣质材料。

在器械管理方面,明确管理标准,要求作业人员按照规定操作机具设备,重点检查设备运行期间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在出现异常状况后及时将问题上报反馈,并判断故障类型,如在挖掘机自动熄火时判断为低压油路气阻故障,在发动机启动困难时判定为喷油泵故障。建立长效的器械维护保养机制,明确挖掘机、塔吊、搅拌车等机具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作业频率、流程步骤与注意事项,如定期清理挖掘机油箱内部的吸油管、油箱盖通气孔、滤网和底部油泥,更换滤芯,检查所注入柴油品质颜色是否混入杂质,以此维持机具设备的最佳运行工况。最后,做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以机具设备正确操作方法、设备突发故障的检测与处理措施、安全生产规定等作为培训内容,并审核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关从业资质。

2.3 施工安全管理

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较为庞大,涉及大型脚手架、深基坑、外用电梯安装顶升、塔吊起重吊装等施工方面,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对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着严格要求。例如,在大型脚手架施工期间可能出现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事故,在深基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土方坍塌与边坡滑塌事故,在起重吊装施工期间可能出现塔吊倾翻与吊装结构失稳事故。

因此,在施工安全管理层面,首先,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由安全管理小组专职开展现场安全巡查工作,纠正高处作业物料堆放不平稳、井架吊篮乘人、人员上下坑槽踩踏边坡等不规范操作行为,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制定大型脚手架等高风险工序的专项施工方案,如在离地高度超过2m的楼板边与基坑口等部位设置防护设施、定期检查制动装置与超高限位等安全设施、在脚手架侧边缘设置密目式安全网。

其次,在现场布置大量摄像头,向系统后台上传所拍摄视频图像资料,帮助管理人员远程掌握现场施工情况,通过移动端设备向现场人员实时下达安全管理措施,以此解决信息传输滞后、现场管控力度薄弱、安全隐患发现不及时的问题。最后,组合应用层次分析法、风险列举法等识别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与可能出现的工程事故,深入分析风险形成因素、客观发生规律与造成影响,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发电机接地保护、采用五芯电缆作为电缆线路、禁止在外电架空线路下方施工、调整钢筋加工与焊接工艺。

2.4 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实现了创新及优化,许多新兴技术逐渐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这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受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制约,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施工进度受到影响。虽然已经有众多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得到了明显的强化,但实际上传统施工模式仍占据着较大的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无法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要点及难点,加之在施工过程中,现代化机械设备存在着应用不当的现象,使得施工技术应用水平受到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提高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质量,首先应充分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企业综合能力,积极研发新型施工技术,统筹协调各道施工环节。此外,管理方式及施工方式也会使施工质量及进度受到影响,企业应转变管理理念及施工手段,积极开发新型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

2.5 施工人员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结构的复杂程度也有所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受多种因素影响,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各类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但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还会威胁自身安全。

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施工人员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首先,应定期组织相应的技能培训,使各施工人员能够掌握施工环节涉及的各项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及应用难点。其次,应定期展开安全教育工作,使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误操作行为,威胁自身安全。第三,应建设完善的奖惩制度,充分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对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

3 现代建筑典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处理措施

3.1 混凝土开裂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普遍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此项技术有着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升温快的特征,在混凝土现浇期间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出现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干缩裂缝等质量问题。其中,温度裂缝产生原因为,未采取温控措施,混凝土内表温差超过25℃,或是养护环境气温过低,在温度作用下于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大拉应力,最终形成裂缝。沉降裂缝产生原因包括混凝土浆料坍落度过大、混凝土现浇结构下面地基软硬不均、模板刚度不足、未对现浇混凝土荷载差异部位进行加强处理,此类裂缝主要出现在板、墙构件。而干缩裂缝产生原因为混凝土表面失水速度过快,没有及时开展洒水养护作业,导致混凝土表面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内外湿度变化不均,受内部拉应力作用影响而形成裂缝。

针对混凝土裂缝问题,首先,在现浇前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性能质量是否达到使用要求,对坍落度不达标与存在离析现象的混凝土重新搅拌或废弃处理,在炎热夏季与寒冷冬季时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分别保持在30℃内与5℃以上。同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包括验算模板强度与刚度、夯实加固处理地基松软部位、在现场搭设遮阳与挡风棚。其次,控制混凝土现浇工艺过程,着重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浇筑高度、振捣顺序、留振时间等工艺参数,检查混凝土状态,必要时额外开展二次抹压作业消除混凝土表面因沉陷作用而形成的非结构性裂缝。待混凝土振捣完毕后,及时开展养护作业,在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与四周包裹棉帘,定期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以及采取内部冷却、表面蓄热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最后,待混凝土试块强度达标后,开展拆模作业,明确拆模顺序,禁止开展野蛮拆模作业,并对混凝土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处理,根据裂缝宽深度来采取内部修补法或表面封闭法。

3.2 地坪开裂

不同部位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以建筑地坪混凝土裂缝为例,要求所制备混凝土强度在C25 及以上,将坍落度保持在60cm~80cm 范围内,禁止在搅拌期间掺入粉煤灰,并在现浇期间对分块钢筋网片进行断开处理,将钢筋布置在混凝土地坪表面下方2cm 处,在混凝土现浇完毕7d 后,操纵切割机对板块间预留的分隔假缝进行切割处理来形成伸缩缝,待混凝土强度超过1.2MPa后,即可开展洒水养护作业。

3.3 回填土沉降

回填土沉降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所使用填料含水率超标而在夯击压实期间形成“橡皮土”、施工人员未按照准则要求开展分层回填夯实作业、没有提前清理基底部位分布的橡皮土与各类杂质、回填土因下沉量超标而出现沉陷现象。

为预防这一问题出现,应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填料检测。在回填前检测填料含水率,如果使用黏土作为填料,将含水率偏差控制在±1%范围内,对含水率不达标的填料进行翻晒晾干或洒水润湿处理,避免其形成“橡皮土”。其二,分层摊铺压实。分层开展铺土与夯实作业,结合工程情况设定铺土层数量、厚度与压实遍数,一般情况下,在使用素土回填时,将回填层厚度设定为200mm~300mm 范围内,操纵蛙式打夯机对铺土层反复开展3~4遍夯实作业,并在夯实完毕后检测夯实密实度与回填土下沉量。其三,基底清理。在填方回填前,施工人员清理基底分布的各类杂物、橡皮土与积水,将基底土体保持为干燥状态,如果基底原状土为腐殖土、淤泥质土等含水率较大的土体时,则采取换填法或是掺入适量干土,待原状土处理完毕后再行开展回填夯实作业。

3.4 管道堵塞

管道堵塞问题的产生原因为,在管道接口对准与焊接前,未清理管道内部掉入的杂质异物,或是管道安装坡度偏差过大,因管道倒坡而造成室外管道堵塞,严重时将因此出现管道脱落、破裂等质量问题。针对于此,在管道安装期间,施工人员必须在接口对准前清理管道内部掉入的异物,采取管道口遮挡与成品保护措施,禁止将建筑垃圾、包装袋等物品塞入管道中,并在管道安装期间反复检测安装坡度是否达标。同时,对于已堵塞的管道,可采取水压疏通、铁丝疏通和酸碱疏通的处理方法,以水压疏通为例,封堵管道其他下水口,将水管与堵塞管道口对准,启动水泵,控制高压水流冲刷管道内部堵塞异物,直至异物去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取得理想的工程管理效果,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建筑企业应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管控工作质量,正视实际存在的管理问题与常见质量通病,了解问题产生原因,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与防治处理措施,这也是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举措,推动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裂缝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从两起事故谈长输管道泄漏情景构建
地球的裂缝
裂缝
大宝小神探·奇异的森林管道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