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发展背景下的沿街界面规划研究

2022-11-22李晓琴长治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门窗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界面规划

李晓琴 长治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1 前言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脉络”,保证街道的畅通性和美观性是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城市各阶段的发展,城市道路经过新旧交替,部分道路建设年代久远,道路建设阶段的理念和方法难以适应现阶段的城市发展需求,部分功能的应用效果有限。于城市道路沿街界面而言,则显现出脏、乱、差的问题。为了顺应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有必要加强沿街界面规划。

2 城市更新概述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诉求,其是一项解决既有城市建设设施适用性不足问题的重要策略。在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老建筑、老道路服务功能有限,难以满足社会生活需求,为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需要加强对既有设施的更新。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发展环境中,城市建设也显现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包含住宅、交通、环境等层面,各类问题的出现均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制约,为此,需要妥善解决各类问题。加快城市更新建设,充分依托既有的建(构)筑物,在此基础上予以升级,使其展现出新的面貌。在积极推动城市更新的发展方式下,保证城市的综合品质。其中,重建、整修、维护均是重要的城市更新方法,各自均有独特的适用性,取得的应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具体需根据城市实际发展环境做合理的选择。

3 城市更新发展中沿街界面的主要问题

3.1 建筑物现状问题

道路两侧建筑的规划偏零散,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在建筑初期,仅在沿街入口部位安排立面设计,除此之外的其他各方向均未得到有效的考虑,且建筑外路面缺乏美观性,材料粗糙,造型不佳;沿街商铺的牌匾灯箱未规划至合适的区域,零散的布置方式给人以杂乱之感,严重影响城市的整体观感;部分建筑的稳定性不足,加之违章搭建屡见不鲜,明显增加建筑的安全隐患;机动车随意就近停放,使本就狭窄的道路显得更加拥堵。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建筑环境复杂且杂乱,整体协调性欠佳。

3.2 绿化及配套设施现状

街道两侧的绿化景观未得到有效的规划,种植的绿植在色彩、形状方面缺乏协调性,杂乱无章;绿化系统不健全,难以营造出怡人的环境;配套的基础设施缺乏完善性,部分设施的功能不齐全、局部有损坏的迹象。

3.3 空调机和防盗窗设置不协调的问题

在建筑立面的组成中,空调机、防盗窗、栏杆均是重要元素,也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我国的城市建筑建设历程可知,多数老旧建筑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此类建筑在现阶段的城市发展格局中显得尤为突兀,于建筑立面而言,部分组成元素缺乏整体性,加之业主由于自身需求而随意摆放、搭建,导致元素之间不协调,元素与建筑整体难以兼容。尽管空调外机、防盗窗等建筑立面元素不会大范围遮挡建筑物,但从路人视角来看,仍会感受到建筑外立面缺乏协调性,甚至会由于设置不稳固而埋下安全隐患。

3.4 外墙面破损问题

沿街建筑立面具有重要的装饰作用,但建筑建设时间不尽相同,新旧建筑外墙间缺乏协调性。例如,部分老旧建筑的外墙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破坏,建筑的色泽在风吹雨打之下逐步褪去。而色彩作为建筑的“肤色”,其对建筑具有显著的装饰作用,甚至是情感和气氛的表达途径。若能够合理选用色彩并予以组合搭配,将使看似冰冷的建筑富有趣味性。因此,在城市道路沿街景观的升级中,色彩的合理规划属于不可或缺的内容。

4 建筑规划方法与策略

4.1 规划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筑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按特定的规划原则进行,以此提高对沿街界面的规划水平,保证规划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科学性原则:沿街界面规划需遵循科学性原则,即立足于沿街界面的现状,放眼未来的发展需求,以统筹兼顾的方式开展规划工作,确保规划后的沿街界面在满足现阶段要求的同时,还能够为后续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2)协调性原则:应注重人工改造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打破建筑与自然相互独立的局面,向自然环境中巧妙融入建筑。

(3)系统性原则:沿街界面的规划并非独立,需要将其与交通组织、建筑、绿化结合为完整的整体,做综合考虑,保证整个规划工作具有系统性。

(4)以人为本原则:在沿街界面的规划中,应充分强调人的主导地位,密切关注人们的各项合理需求,以此为导向,富有针对性地组织沿街界面的规划工作。

(5)特色性原则:城市建设势头迅猛,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也使人感受到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同质化问题,即各城市的建筑建设缺乏特色,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为此,需要结合所在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确定鲜明的主题,组织特色化的沿街界面规划工作。用特定的元素点缀沿街界面,提升景观效果、丰富内涵。

(6)有效性原则:沿街界面的规划覆盖范围广,需要确定具体的规划对象,采取针对性的规划措施,以保证规划的有效性,例如,需要围绕公共空间、建筑立面等方面逐一突破。

4.2 立面规划的方法

立面规划的常见方法有以下三种。

其一,对原墙体饰面材料予以更换,并对其色彩加以调整,以营造焕然一新的感觉。以调整材质、改变色彩的方式实现对立面的规划,创造良好的建筑外部观感。

其二,视实际情况适当增减立面装饰构件。对建筑物的外部造型做有效的调整,较为普遍的方法有添置山花、增加线脚,协调好比例、尺寸、风格,增强均衡性。

其三,对建筑表皮做全面的更换处理。完全更换建筑外观造型,在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赋予新的面貌。

4.2.1 规划策略探讨

(1)灵活应用“加法、减法、置换”等相关方法,识别原建筑立面材质、颜色、风格与街道改造存在矛盾的部分,对其加以改进,营造更加良好的视觉环境。对建筑构件做局部的替换处理,协调好门窗、墙面材质、颜色,使相关要素具有均衡性。对于已经存在的形态意义模糊的建筑,结合当地特色加以规划,突出鲜明的主题,赋予建筑内涵。

(2)部分建筑明显老旧或是内部存在安全隐患时,有必要将其拆除,以免诱发安全事故;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筑整体风格重新建设。

(3)拆除无序设置的广告牌,再结合建筑原貌特征,设计与区域内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广告牌,保证挂设位置、大小、风格均有合理性。对建筑的空调外机做相应的调整,空调水统一收集、引排,避免滴落至地面。

4.2.2 注重改善保护

依托中心区的地段优势,唤醒产业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城市设计目标扩宽至城市环境层面,打造集宜游、宜居、宜商于一体的优质发展模式,以此延续街区历史,兼容周边环境,使新、旧街区能够有效衔接,构成具有延续性与完整性的街区环境。

4.2.3 分区设计

根据现阶段街道的整体空间形态及街区的整体风格,划分整个改造的街区,形成重点规划区、普通规划区和一般规划区,由此进一步延伸,为此区域居民的需求,构建商业、文化及休闲三大广场,以服务区域居民为基本目标,辐射至周边区域。

4.2.4 交通规划

从近期、远期两个角度开展交通规划调整工作。

(1)由于交通现状条件的制约,考虑到行人安全,新增步行道。兼顾周边路网改造,将商业步行街作为远期发展目标,朝着此目标进行规划。于道路两端设车挡,禁止车辆通行;设置可移动的木制花箱座椅,搭配适量休闲太阳伞木平台,增强街区的趣味性,为人们提供购物条件的同时,保证有足够的休闲场所。商业街按时段禁止机动车通行,确保在人流量较大时,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方面的困扰。

(2)在形态空间规划方面,需加强对街道断面尺寸和街道视线的控制。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相继有更多的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此时也将显现出新旧建筑物在风格、形态等方面的矛盾,建筑形式的多样化甚至会影响传统商业街的整体风貌,出现格格不入的局面。因此,需要对街道空间节点加以规划,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而针对存在的

问题,则加强分析,做好对策的设计、整改的落实、整改效果的表达、后期的反馈等工作。

4.3 景观及基础设施的规划

4.3.1 街道景观的规划

精细修整沿街空间,保证建筑、道路、绿化各项元素的协调性,创设宜居的广场景观效果,也为人们提供短暂的休憩场所。

4.3.2 基础设施的规划

(1)绿化方面。沿街增设行道树,根据区域的气候特征合理选择植物,进行灵活搭配。例如,某地区夏季炎热且漫长,宜采取乔木与灌木搭配的方法,丰富植物层次,烘托出舒适的步行氛围。

(2)人行道规划。在此方面,主要根据“D/H=1~3”的思路开展规划工作,以保证街巷空间比例的协调性。部分人行道由行道树和建筑立面围合而成,在控制好比例后,能够使人们心情舒畅;条件允许时适当扩宽,设绿化隔离带,增强空间的层次性;部分人行道面受损时,安排修补,要求修补部位与整体道面风格一致。

4.3.3 照明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布置

按特定的间距布置照明灯具,配套具有特定风格的景观灯;有序布置休闲座椅和垃圾桶,为人们的休憩提供场所,并避免垃圾随意丢弃。

4.3.4 沿街界面的美化

美观是现代城市更新发展中的重点目标。在沿街界面的规划中,则要充分考虑到美观层面的要求,而基本思路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沿街界面脏乱差的问题。纵观现阶段的沿街界面,部分区域存在随意挂设空调外机、搭设雨棚等情况,为了减小其对建筑立面美观性的影响,以构架式的外罩予以遮挡。空调架用欧式栏杆和击孔铝板遮挡,设置线条,使建筑整齐,干净又不单调,赋予建筑新的活力。所选用的遮挡外罩在材质、样式、色彩方面应具有一致性,使整个沿街界面富有协调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老旧建筑的墙体相继脱落,可安排重新涂刷、清洗等相关方法,以此保证沿街界面的美观性。

为有效增强沿街界面的美感,需整改公共空间侵占问题,创设干净、整洁的空间,并腾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功能规划,丰富沿街界面的功能,为过往人员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此外,店招美化也是重要的途径,要注重协调性,以此缓解杂乱无章的问题。尽可能统一安排店招设计,使街道给人以和谐、美观的感觉。所设计的广告店招还需契合于所在城市的景观要求,与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相协调,甚至可以在广告店招中融入城市独具特色的元素,在字体样式、店招形式方面做细微的调整。

4.3.5 提高沿街界面的品质

沿街界面的规划高度注重美观感,但并不等同于单纯的“面子工程”,在沿街界面的规划中,最大限度提高沿街品质是值得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话题。例如,在沿街界面规划时,需要加强地区的文化传承,以文化元素来点缀沿街界面,同时又以沿街界面的各类设施传递优质文化,使两者达到相辅相成的良好状态。

文化传承需要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传统业态三个方面着手,并予以突破。

于物质环境层面,充分尊重历史建筑和空间肌理,予以有效的保护,力争使其维持原貌。

于精神环境层面,应注重社会结构的延续以及精神的传承。

于传统层面,鼓励特色商业的发展,予以政策层面的支持,消除地区特色商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除了文化传承外,铺装设计、设施整合等均是提高沿街界面品质的重要途径。以沿街交通堵塞问题为例,在对其规划工作中,可以合理规划空间,适度扩展街道,采取智能辅助措施,设置导向性较强的标识,通过多项方法的共同应用,提高沿街交通的通达性。而对于环境、设施层面的问题,则要对街道界面尺度加以调整、对既有的基础设施加以完善、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增添适量元素或是予以有效的协调,通过多项措施的共同应用,尽可能提高沿街环境品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美观性、功能实用性、文化特色性等均是重点发展目标,应当提升城市更新发展的综合性,取得多方面的发展成果。于沿街界面而言,相关工作人员需加强规划、优化,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助推力,以期在经济、文化等层面“全面开花”。经过本文的分析,提出在沿街界面规划中的具体要点,希望所提内容能够给同仁提供参考,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发展进程,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界面规划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不同截面类型钢管RPC界面粘结性能对比研究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规划·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