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传播助力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

2022-11-22

视听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员大学生

刘 娟

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江苏广电荔枝新闻特别策划推出《跨越时空的对话|“00后”大学生党员对话老党员》,全景式跟拍,沉浸式报道,用图文、视频、海报等融媒体方式,真实生动呈现“00后”大学生党员与高龄党员之间特别的党课,探寻不变的初心,汲取信仰的力量。本文结合该策划阐释新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经验与做法。

一、以“精准传播”思维,让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

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实现了点对点的精准传播。正因为这样,主流媒体既要做好主旋律的生产和传播,又要做好内容的精准传播和个性订制,把用户“需要什么”和媒体“生产什么”结合起来,实现官方的声音与民间的声音同频共振。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全国的新闻媒体都精心策划选题,营造主旋律强劲的舆论氛围。如何在建党百年之际,把大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和青年人的成长现实结合起来,用青年人易于接受和传播的形式进行表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是所有媒体人面对的共同考卷。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无数青年人通过不同渠道学习。但要想真正理解党的历史、宗旨、初心和使命等丰富内涵,需要“前人带路”、星火相传,需要讲述和倾听,将遥远年代的故事转为青年人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年过耄耋的老党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年少时便追随共产党,是党和国家最早一批党员;“00后”大学生党员成长于中国崛起之年代,自信、独立、开朗,是最新一批党员……通过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唤起两代人的精神共鸣,把“大思政课”与青年学习成长的现实结合起来,让报道内容上有高度、有深度,形式上接地气、有新意,效果上有传播力、有影响力,把党的故事、英模的故事讲得更加生动可感,讲得更加深入人心,是这个系列的初衷。

二、统一价值与地方特色结合,让报道对象多元化典型化

对于融媒体报道项目来说,采访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决定着项目的成色、广度和深度。该系列在报道地域、老党员、大学生的选择上,遵循统一价值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原则。

在地域的选择上,结合每个地方不同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谱系,每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侧面,选择了建党百年史上拥有突出地位和重要意义的10个省、市——上海、浙江、江苏、贵州、江西、湖南、北京、陕西、四川、福建,覆盖东西南北中部。

在老党员的选择上,都是有贡献、接地气的普通老党员,平凡中藏着不平凡,同时又各具地域特色。2021年年初,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有40余位年逾百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并很快收到了回信。系列报道在这群老战士中,选择了一位与党同龄,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现为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名誉会长的老人顾海楼;在浙江,选择的是一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离休后在红船边义务宣讲的“南湖初心讲堂最美讲师”朱亚;在贵州,结合脱贫攻坚主题,选择了“时代楷模”遵义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也是2021年“七一勋章”获得者;在江西,聚焦红色传承,选择了《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烈士的女儿方梅;在陕西,跟延安精神相勾连,找到了获得总书记肯定、在自家院落里自费建立“曹凯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的老党员曹凯。

三、俯下身沉下心,让故事和细节“说话”

该系列试图在“一老一少”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找寻共产主义信仰秘钥与精神内核,但作为新媒体报道,“信仰”需要实实在在地落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和一件件具体小事上,“党性光辉”需要被拉近到每个青年党员的跟前。

因此,系列报道在策划推出之初就明确树立了三大原则:互动化、可视化、轻量化。重小故事、小细节、小切口,重图文并茂、伴随式互动。每个版块以小故事或对话切入,穿插可视化设计。增加如老党员为青年党员佩戴党员徽章、带领青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等具有仪式感的环节,以增加可看性。

系列报道增加了诸多生动的场景,力求让故事和细节说话:大学生手把手搀着“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老人一起巡渠、一起坐在山脚聊天;福建104岁的新四军女战士徐月明教大学生党员唱《新四军军歌》,声音嘹亮、气势十足;南京96岁老党员李剑锋,兴致勃勃地为大学生党员题字“传承红色基因”…… 这些故事和细节让对话的感觉有了,沉下来讲故事的感觉有了,党史学在田间地头的感觉有了。

在整个系列启动之前,考虑到老党员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每一期的短视频都计划控制在1分多钟,但几乎每一个记者采访回来反馈都是老党员们太热情了,想打断都难。比如四川老战士,计划拍摄时间是半小时,但是老人从怎么入伍,聊到芦苇荡里的蚊子,再聊到介绍对象,足足聊了3个小时。正是老党员们这些真实的故事和动人的细节,打动了无数网友。

四、立体化传播,让主旋律成功破圈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成为一个通用的评价指数。只有承载着正向价值的流量,才能被不断传播。时政类内容在主流媒体日常内容生产与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创新传播、吸引流量成为重要课题。江苏广电有两句经常说的话,第一句是“创新创意放得开开的”,要求在把好导向的前提下,打破条条框框,大胆创新;另一句是“没有全媒体方案不是好方案,没有新媒体产品不是好产品”,要突出融合创新、移动优先,形成传播强势。

从产品形态上看,该系列包括图文报道、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正片、人物海报、1分钟的宣传片以及集纳式H5等,适合在电视、新闻资讯客户端、微博等多平台进行发布和推广,形成了多种形态的“组合式产品”。

从传播渠道上看,构建包括电视大屏+移动小屏,老党员所在地政务媒体+大学生所在高校校园媒体,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平台,朋友圈圈层+微博广场等多个层次、多个终端的立体化传播与发布。

这个系列报道从2021年6月29日开始陆续推发,累计10篇,全网总点击超1亿。两个微博话题#跨越百年的青春对话#、#终其一生的叩问用一生来回答#总阅读量超4000万,混剪短视频《铿锵!我听到了您跨越时空的誓言》全网点击量1560万。5篇报道获得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多篇报道点击量超百万,被环球网、半月谈、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等媒体转载,还收获了不少网友真情实感的“自来水”,表示“希望自己也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事,做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结语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主流媒体不懈探索的课题。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带来舆论结构和舆论生态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要抓住目标人群的眼球和注意力,积极唱好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唯有求新求变求真,用新手段新方法,推出好故事好内容,才能让主流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猜你喜欢

党员大学生
我是党员向我看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当代大学生典型诗病举隅
放飞女大学生创业梦想
党员标准是什么?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