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宁县布病防控现状及加强检测净化的对策

2022-11-22柳国涛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会宁县布病存栏

柳国涛

(甘肃省会宁县农业农村局 73079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人畜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人类感染大多是由患病牛、羊所致。根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反馈的数据分析发现,会宁县人感染的布病数也在逐年上升,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来保护人畜健康[1],提高经济效益。

1 布病防控工作现状

1.1 牛羊养殖情况

会宁县耕地面积大、饲草料资源丰富、群众养殖积极性高。截至2020 年底,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8.4 万头、332 万只,其中牛、羊规模养殖场分别为140 家、428 家,牛、羊规模养殖户分别为1425 户、1.3 万户,其中牛、羊散养户1.8万户、3.5 万户。

1.2 流行区划分布

根据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合近年来检测、净化、强免、扑杀的情况看,会宁县布病主要发生在羊上,分布为轻度流行区、零星散发区和未感染区。轻度流行区为郭城、土高等7 个乡镇,存栏羊113.54 万只,占全县羊只存栏量的34.2%;零星散发区为会师、翟所等11 个乡镇,存栏羊142.09 万只,占全县羊只存栏量的42.8%;剩余8 个乡镇属于目前未感染区,存栏羊76.36 万只,占全县羊只存栏量的23%。

1.3 防控预案

会宁县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2012~2020 年)》及省市动物疫病的防治要求。2016 年前对羊、奶牛实行严格落实布病检测净化,2016~2020 年对肉羊实行布病强制免疫,2021 起对牛羊实行抓点示范检测净化。

2 存在的问题

养殖户认识程度不高,没有从根本上了解布病的危害;政府防控政策的不连贯及产业扶贫频繁调种,引种时无布病检疫阴性证明,造成引进的牛羊自身就是布病阳性,导致畜群及人员二次感染;部分因为市场价格高,检测与净化工作没有形成无缝对接,农户偷买现象严重,监督执法管理不规范,布病阳性畜市场流通去向不清。

3 布病监测净化的对策

3.1 摸清养殖底数,明确目标任务

通过对畜间布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各乡镇根据牛羊养殖方式和用途,统计辖区内免疫和非免疫羊只数量,强行加挂动物标识,建立布病检测阴性证明。到2021 年底,全县牛布病阳性率控制在0.8%以下,羊布病阳性率控制在1%以下;到2022 年底,牛布病阳性率控制在0.4%以下,羊布病阳性率控制在0.5%以下;到2023 年,牛布病阳性率控制在0.2%以下,羊布病阳性率控制在0.1%以下,达到布病稳定控制标准。

3.2 抓好宣传培训,分析致病环节

布病的发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多起发病案例综合分析可知,产羔产犊时期是布病发病率最高的时间段,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但布病防控意识缺乏,徒手接产最易造成感染,并且感染得不到发现与治疗,错过最佳的治疗期。要通过电视、微信、宣传册等方式广泛宣传,将布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告知从事养殖、屠宰、加工等重点人群。

3.3 落实检测净化,查找问题短板

3.3.1 2021 年6~12 月

全县所有牛、羊停止布病疫苗免疫,开展检测净化。按照“分区域、分畜种、分时段、分层次”的检测原则,坚持“5 个优先检测”(即对全县奶牛全部检测,对近一年从外调入的牛羊及同群畜全部检测;对布病发生过的场(点) 牛羊全部检测;对布病感染人所在场的牛羊全部检测;对发生流产、死胎的牛羊及同群畜全部检测),加大分区检测净化覆盖面,对轻度感染区和零星散发区的乡镇牛存栏10 头以上、羊存栏50 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 全部进行检测;未感染区的乡镇牛存栏10 头以上、羊存栏100 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 全部检测。对所有检测出阳性动物的(户),每3 个月全群复检1 次,直至连续2 次检测结果为阴性为止,覆盖检测本舍所有牛羊。

3.3.2 2022 年1~12 月

在2021 年检测的基础上,对牛存栏10 头以下、羊存栏50只以下的养殖场(户) 全部检测,最终达到牛羊检测全覆盖。未感染区的乡镇对牛存栏5~10 头、羊存栏50~100 只的养殖场(户) 全部检测。对所有检测出阳性动物的场点,每3 个月全群复检1 次,直至连续2 次检测结果为阴性为止,覆盖检测本舍所有牛羊。

3.3.3 2023 年1~12 月

全县重点对2021 年、2022 年检测出布病阳性动物养殖场(户) 所在社的牛羊全部检测,进一步巩固检测净化成效。

3.4 严格执行检疫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1)强化牛羊调运监管。对跨省调入布病易感动物的要向调入地乡镇畜牧兽医站申报备案,调入时必须附有调出地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布病检测阴性报告,严禁从布病高风险区域引入易感动物,禁止免疫地区的易感动物向非免疫区调运。调入后用于继续饲养的动物必须隔离观察30d (种畜、奶畜隔离观察45d) 以上,再由调入地全群检测阴性后方可混群饲养。(2)做好检测后牛羊监管工作。对检测后的牛羊要及时加挂耳标识,建立“一畜一档一卡”档案。倡导“只出不进、自繁自育”的养殖原则,限制牛羊随意流动,由村级防疫员及村社干部进行跟踪监管,不定期核对圈舍牛羊存栏数量,防止调入患病牛羊。(3)加强贩运车辆和人员管理。对贩运车辆落实备案登记制度,大力推广“12411”监管模式(即“一车”指贩运人员必须有一辆备案的贩运车辆;“两牌”贩运人员佩戴的工作牌、用于贩运牲畜的车辆标识牌;“四证”指动物贩运证、动物产地检疫证、动物布病检测证、贩运人员身份证;“一码”指市场准入码;“一台账”指动物贩运台账),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一律不得从事贩运活动。(4)抓好养殖场户防疫监管。对检出布病阳性个体的,在强制扑杀前不得出圈放牧或私自出售,阳性场(户) 禁止调出种用动物和饲养用动物;用于屠宰的牛羊需逐头(只) 检测布病,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屠宰。阴性场(户) 调运前需逐头(只) 检测布病,动物检疫机构凭检测报告受理检疫申报,检疫合格后方可调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种畜、奶畜及冻精生产、经营、使用等高风险场群和环节的监管,布病未达到净化标准要求的不得向外供种,布病阳性场(户) 同场群动物不能用作种用。种畜调出和配种前必须进行布病检测。(5)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牛羊行为。充分发挥“群防群控”力量,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调运行为。县农业执法队要对货主及承运人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部门依法查处,绝不姑息,并向社会通报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以案明责,发挥处理一次警示一片的作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2]。

3.5 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人员安全

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在开展检测采样时如果操作不规范或防护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威胁。县卫生健康局要定期做好一线工作人员布病免费体检,建立职工布病档案,若发现阳性者迅速开展治疗。

3.6 准确进行效果评估,总结成功经验

定期评估检测净化效果,归纳布病阳性动物的性别、年龄、品种、区域范围、发病季节等特点,分析会宁县动物布病传播风险,掌握布病流行动态规律,总结检测净化抓点示范经验,根据效果评估进一步优化检测净化措施,切实达到“检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的效果。

猜你喜欢

会宁县布病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更正启事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会宁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布病防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