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的“羊瘾”实为游戏套路
2022-11-2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韩耀静
文◎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韩耀静
“第一关瞎玩都能过,第二关玩瞎了也过不了。”前段时间,一款名为“羊了个羊”的小游戏突然火出了圈,这是一款卡通背景的消除闯关游戏。很多玩家体验之后表示“非常上头”,对于“已试玩几天,仍未通过第二关”的情况也纷纷吐槽。即便游戏闯关设置如此“不通人情”,还是有很多玩家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有的人连续玩了一千多遍。
迎合玩家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游戏“羊了个羊”火爆主要得益于三点:一是规则简单,容易上手,玩家不容易产生挫败感。二是游戏文案极具诱惑性。“敢不敢来测算下你的智商够不够?”“通关率不到0.1%!”的表述,激发了玩家的挑战欲。三是营销策略下,游戏在熟人社交圈内成为了谈资,这激发了众多玩家的胜负欲。
给予不确定性惊喜
多巴胺是可以使人感觉兴奋、传递开心激动的物质。不确定的结果可以让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就像微信的抢红包功能,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明知道只抢了几分钱,但是看到红包就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不确定能抢到多少,这种不确定的惊喜让大脑中分泌的多巴胺远远多于别人直接给几块钱带来的惊喜。而“羊了个羊”这款游戏,在闯关上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
适可而止防伤身
游戏成瘾的底层机制,是玩家通过游戏,在心理上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正向反馈。在游戏中,玩家打怪、升级、完成击杀,都获得了正向反馈。每次玩完之后,心里就会想着继续玩,继续获得正向反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如果表现不好,会获得负向反馈,这将刺激玩家下次再来,并加强下次的正向反馈。
适当玩些休闲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身心压力,但游戏成瘾伤身又伤“心”。“羊了个羊”这款游戏比较简单,受限于载体和类型,玩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上瘾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然而,即使没有游戏成瘾,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也会对玩家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防止游戏伤身,首先要限制游戏时间;其次是丰富兴趣爱好,找到有益身心、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来替代游戏;最后要保持社交融洽,多参加阳光下的户外活动,当内心的压力得以释放时,我们对游戏的依赖会随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