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行为博弈研究
2022-11-21苑丁杰王利罗丽苹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000
苑丁杰,王利,罗丽苹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以政府财政直接投资和行政配置资源为主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我国的情况。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得到政府和社会资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至2014年开始实施PPP项目以来,截止2020年8月,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显示,累计在库项目9626个,投资额14.8万亿元,签约落地项目6546个,投资额10.3万亿元,落地率68%;开工建设项目3927个,投资额5.9万亿元,开工率60%。其中2018年统计社会资本合作方类型中,民营企业占比39.8%,2019年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参与合作的社会资本共10713家,其中民营企业占34.6%。截止2020年9月12日,明树数据对中国不同所有制社会资本PPP成交额统计数据显示,央企和地方国企PPP成交额分别为52043亿元和52774.4亿元,分别占比38.49%和39.03%,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PPP成交额分别是26452.6亿元和3928.2亿元,分别占比19.57%和2.91%;不同所有制社会资本PPP成交数量及占比也有差距,其中央企成交PPP数量1725个(20.29%),地方国企成交PPP数量3261个(38.36%),民营企业成交PPP数量3163个(37.20%),外资企业成交PPP数量353个(4.15%)。从以上统计数据看出,PPP项目的主要社会参与方依然是国有企业占据主要地位,民营企业参与度不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所参与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PPP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不足与推广PPP项目初衷不符,是PPP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民营企业群体参与PPP项目的行为选择,为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提供思路。
1 相关文献综述
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印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中规定了社会资本主体的类型,包括“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其他投资经营主体”[1]。至此,我国的PPP模式定义有别于其他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也可以参与PPP项目[2]。PPP模式的引入初衷是缓解财政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提高社会资本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热情[3]。民营企业参与度的高低也体现了PPP项目是否运行的健康成功,所以关于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引起学者的注意。王雨辰[2]等基于公共性的风险分析并结合数据分析验证,提出民营企业的低参与度主要受地方政府选择偏好的影响,同时解释了地方政府偏好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基本逻辑;严成樑、龚六堂[4]通过我国36个省会、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最优份额为50.4%,为后续民营企业参与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曾莉、罗双双[5]基于731个县域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从政府、企业、项目层面研究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注意力、项目期限、项目类别、付费方式、企业类型等对民营企业参与度有显著影响;薛菁[6]从政策扶持角度考察对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影响效应,发现政策扶持对增强民营企业参与意愿和提高参与机会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政策扶持有企业规模偏好,虽能激励中小企业申报PPP项目,但并不能提升其获得PPP项目的机会;向鹏成、王碧[7]通过构建民营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复制动态模型,运用演化博弈论解释PPP模式中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降低的原因,研究表明,项目投资回报水平低、融资成本高、扶持效果不佳、缺乏上级政府监督约束力等因素会使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向消极方向演化;王玉霞、孟繁锦[8]运用演化博弈论探究PPP项目风险分担管理对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P项目运行过程中若政府风险管理没有完善,民营企业的参与决策会有积极演化为消极,最终不利于PPP实践的成功。
以上学者大部分是针对影响民营企业参与度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的相关研究,但是由于PPP项目类型的外部性特征,使得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不高[9]。针对缺少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行为主动性研究,本文基于外部性理论通过建立民营企业群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索其行为演化策略,进而分析其参与度的影响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推动PPP项目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2 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的概念涉及许多领域和学科,尤其在经济学研究中更为突出。外部性的定义一直未有统一,原因在于研究的外部性对象并不一致[10]。简单定义外部性是一个人的效用受到其他人的消费或厂商行为的影响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例如,当A走在大街上,街上行驶的汽车排出的汽车尾气就是对A的一种外部性。外部性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分类,如根据承受者不同,外部效应可以分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按发起者不同,也可以分为消费活动产生的外部效应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外部效应;按照结果不同,可以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对承受者有利,负外部效应对承受者不利。
在此我们对PPP项目的类型进行界定,在本文所讨论的PPP项目是涵盖市政道路、水利、港口、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具有公共属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筑,同时具备外部性特点,存在“搭便车”的现象。民营企业群体之一参与PPP项目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供了公共设施服务,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然而此时PPP项目带来的溢出效益会被社会和他人共享,民营企业付出的成本却未被分担和补偿,这种“搭便车”的现象会使得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降低。所以解决“搭便车”影响的办法是政府对“搭便车”的他人进行相关税收,对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进行补贴。
3 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博弈模型构建
3.1 基本假设
假设1:本文以民营企业群体间的策略抉择为视角,根据群体间不同策略选择把民营企业群体分为两类,参与PPP项目(A)和不参与PPP项目(B)。假设2:博弈双方为有限理性人,在群体中随机抽取,策略选择互不影响。假设3:设置群体中A的比例为x,则对应的B的比例为(1-x)。假设4:在无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A和B选择“参与PPP项目”策略所得收益为p(p>0或p<0);当只有一方选择“不参与PPP项目”策略时所得收益为q。由于PPP项目对于社会其他人具有正外部性,对参与者具有负外部性特征,则q>p;双方都选择“不参与PPP项目”策略时收益为0。假设5:在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博弈双方A和B选择“参与PPP项目”策略时会得到政府经济激励为t(t>0)。
3.2 无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民营企业参与行为博弈分析
无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行为受市场自由调整,根据以上假设1~假设4构建双方博弈模型,其收益矩阵见表1。
无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民营企业参与行为博弈收益矩阵 表1
对于民营企业群体,其选择“参与PPP项目”策略的期望收益(U1)和选择“不参与PPP项目”策略的期望收益(U2)及其平均期望收益()分别如下:
当局中人的选择策略中的一个的收益能够高于选择其余策略的收益时,模型则会自主向该策略演化,复制动态方程所得结果可以保证演化稳定策略均为演化均衡[11],可得民营企业选择“参与PPP项目”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F(x)=x(1-x)(U1-U2)=x(1-x)(pxq),令F(x)=0,得到x1=0,x2=1,x3=p/q。
3.3 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民营企业参与行为博弈分析
根据假设5得知,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双方的博弈收益发生改变,构建新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民营企业参与行为博弈收益矩阵 表2
同上可得在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民营企业选择“参与PPP项目”和“不参与PPP项目”的期望收益分别为U3和U4,以及其平均期望收益分别为:U3=x(p+t)+(1-x)(p+t)=p+t,U4=xq+(1-x )× 0=xq,=xU3+(1-x) U4=x(p+t)+(1-x) xq。
其复制动态方程为F(x)=x(1-x)(U3-U4)=x(1-x)(p+txq),令F(x)=0,得到X1=0,X2=1,X3=(p+t)/q。演化稳定策略要求dF(x)/dx<0,同理得即,带入特征根得。
4 结论
在PPP项目外部性的背景下,建立民营企业群体参与PPP项目的演化博弈模型,基于民营企业群体的策略选择视角,分析有无政府经济激励条件下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行为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群体参与PPP项目策略选择主要受PPP项目的外部性、政府经济激励、参与PPP项目所获收益的影响。同时,政府实施经济激励能有效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比例和积极性。因此针对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参与度低、项目中标金额小等问题,可以从政府方和民营企业参与方同时进行改进,以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意愿和积极性。
针对PPP项目的外部性特征,民营企业首先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建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将外部成本实现内部化,来弥补PPP项目外部性带来的损失。扩大企业规模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民营企业逐渐积累,整合自身资源和管理,提升企业资质,及时关注国家政策,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针对一些有意愿参与但是资质实力暂时不合格的民营企业,不仅要注重企业资质升级,也可以与大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实现优势互补。
政府方首先可以推进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立法,打造良好法制环境,保护民营企业的相关利益,同时增强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信心和积极性;其次,政府方可以加大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政策补贴,针对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但不符合资质要求的民营企业也可以实施适当税收减免等策略来逐步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再次,以民营企业投资回报率和管理效率为指标,政府方可以构建一个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有效评估哪些民营企业可以参与PPP项目,另一方面可以对具备核心技术但是需要政府提供融资优惠或政策补贴的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扶持,提高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收益,同时逐渐改善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和歧视,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