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域统筹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安溪县龙湖山公园为例
2022-11-21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08
徐 枫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公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公园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传播着精神文明与科学知识,提升了人们的身体及文化素质[1],在依托当地传统文脉的基础上,结合场地森林特征,融入“森康养、文化、娱乐”为辅的特色林场景观,打造全域型、多功能的综合城市公园体系,始终是设计师们永不止步所探求的目标。
龙湖山公园项目建设是安溪城市良性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城市参与生态环境维护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在城市中,公园是人们日常散步、锻炼的主要场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美化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给人们创造出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有助于增加周边社区活力,提高地区居民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间接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因此,建设与城市发展和人群需求实时适应的主题公园迫在眉睫。
1 项目概况
1.1 总体概况
安溪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和“世界藤铁工艺之都”,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城厢区,地处二环路与中山街交汇处,处于两条城市干道交错。地块距离安溪县政府1.5 km,距离城乡镇政府2.0 km,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安溪汽车总站3.0 km,距离安溪火车站3.0 km,驱车500 m即可到达福诏高速公路入口,交通十分便利。
1.2 场地分析
安溪县龙湖山公园规划总面积16.49万m2,本次一期主题园区规划面积5.38万m2(80.7亩)。项目区内土地以边坡地、草地、荒坡地为主。基地内大部分建筑被水塘淹没,存在坍塌危险,需及时拆除。
1.2.1 地形地势
由于基地南侧新建房地产、幼儿园项目,部分不合理利用导致基地内黄土大面积裸露,积水严重形成水塘,最大高差约8 m,生态受到较大程度破坏。水塘与边坡黄土裸露严重。
1.2.2 绿化植物
基地内土质较差,植物绿化量稀少,少许灌丛矮草和杂木,景观性较差,观赏性弱。场地东侧龙湖山土壤较肥沃,植被相对完善,多为中小型乔木、高大灌木生长,地被覆盖情况相对较好。
1.2.3 道路交通
场地内现状道路主要由龙湖路、308省道及建筑、工厂的生活、生产路组成。308省道、龙湖路与场地相衔接,其中308省道从场地西南侧以高架桥梁的形式跨过。
2 设计理念与设计目标
本项目的设计核心要求是维护“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设计方案上通过植物生态设计、透水材料的运用、地形地貌的整合、公共设施完善、植物的合理选用及种植、地形景观的营造及土方利用、本地材料和节约型材料运用、文化特色融入等,最大限度采用近自然方法和生态化技术,减少对环境的二次破坏、间接破坏。
通过路网连通、植被提升、生态修复和文化融合多位一体同步建设,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安全、开放共享、尊崇自然、以绿为核、弹性的综合性公园。设计手法上以“林业+文体”为切入点,“文化+娱乐+体育+森林康养”为组合形式,打造“森林康养+体育”为主、“森林康养+文化/娱乐”为辅的特色林场景观,让森林走近城市,让市民走进森林,实现从“生态加”走向“生态+”。
以期保护城市生态基底,延续绿地系统的格局,塑造安溪县生态绿廊;构建绿地游憩系统,汇集安溪城市人气,提升周边用地价值,激活山地空间;营造区域核心景观,形成安溪活力地标;发掘区域文化资源,塑造地域特色景观,延续安溪文脉。
3 规划总体布局
龙湖山公园分为两大块:休闲公园及山地主题公园。
3.1 休闲公园
图1 龙湖山公园总平面图
休闲公园重点打造休闲游憩景观、地域文化的利用与展示、水生态系统的恢复。空间布局分为六个功能区域,分别为入口印象区、配套服务区、多功能儿童活动区、运动健身区、湖面观赏区、滨水休闲区,重点打造悦目怡情、溢彩童年、荷塘秀色、水岸听风、龙湖揽胜、高瞰平湖六个景观区域。其中,悦目怡情: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功能要求,运用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创造开朗明丽、恬静自然的入口景观。
3.1.1 分区设计
溢彩童年:设置多功能儿童活动区,锻炼儿童的社交能力、培养创造力、锻炼身体。
荷塘秀色:设置观荷廊亭、栈道,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赏荷视线。
水岸听风:设计亲水大平台、疏林草地、亲水汀步等多种形式景观节点,达到水岸听风的效果。
龙湖揽胜:通过观景看台,观赏龙湖景致。
高瞰平湖:俯瞰龙湖,园区的溢彩童年、荷塘秀色、龙湖美景尽收眼底。
3.1.2 设计重点
图2 休闲公园景观设置鸟瞰图
休闲游憩景观的营造:500m环湖滨水步道、健身绿道的建设;高程多变,变化丰富的滨水休闲空间的营造;草坡入水的疏林草地生态亲水空间;亲水平台、景观桥、观景亭等丰富亲水体验[2]。
地域文化的利用与展示:将安溪滕铁文化融入到廊架、建筑、景墙、座椅、地面铺装等细节设计中。
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利用原有场地挖填形成的深潭,通过湖面岸线的梳理与调整,营造缓坡入水的自然空间,适当增加河心洲及泛洪漫滩,为动植物提供多样的生存空间,营造多样性生态群落。
湖心洲的营造:松木桩及河卵石固土。
泛洪漫滩融合城市海绵功能,预留弹性空间,保障行洪安全的同时,营造乡野生态景观。
群落植物主要选择:榕树、香樟、黄花风铃木、美人树、三角梅、紫薇、花叶芦竹、旱伞草、美人蕉、鸢尾。
3.2 山地公园
山地公园以山地运动、山地休闲、山地娱乐为主要功能定位。山地运动可开展山地自行车、小轮车赛道、儿童滑步车赛道、速降等运动项目;依托森林景观建设悬空栈道、观景平台以及森林星空露营等山地休闲活动;山地娱乐则可以策划森林探索、森林滑索、森林乐园等项目[3]。
4 交通设计分析
有效对接周边路网,增强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根据功能需求,分级设置道路等级(设置公园主干道、公园次干道、休闲慢道、滨水步道、应急消防通道),结合湖体高程与周边地块属性,合理布局,完善园区道路体系。
5 植物设计分析
龙湖山公园植物设计以开花植物为主题,点缀园区景观,丰富景观层次色彩,打造“隽秀婀娜,静逸雅致”的城市公园绿地。冬春以黄花风铃木、碧桃、福建山樱花为主打,夏秋以枫香、羊蹄甲、紫薇为主。层次方面:上层乔木以羊蹄甲、无患子、香樟为主;中层开花乔木有黄花风铃木、枫香、福建山樱花、紫薇、梨树;下层地被以粉黛乱子草、格桑花、百日草、木芙蓉、金森女贞为主。
6 海绵设计分析
通过公园生态湿地构建、植物缓冲带构建、沿道路植草沟建设、洼地构建雨水花园等多项措施,实现区域内雨洪、径流调节、控制污染、径流净化等[4]。
①生态湿地构建:龙湖山公园构建过渡型生态湿地,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相互延伸扩展,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起作用。
②植物缓冲带构建:通过多层次植物过渡带建设,形成沉水、、浮水、挺水、水生植物、草、灌木、乔木多层次的植物过渡带。
③沿道路植草沟建设: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可收集、输送、排放并净化径流雨水。
④洼地构建雨水花园:延缓雨水峰值出现时间,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染,调蓄雨水,降低峰值流量,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7 节能方案设计
通过乡土材料的应用、太阳能照明的运用以及垂直绿化的形式达到生态节能。
建议将规划用地中的乡土材料加以重新利用,作为墙体、铺装、坐凳、小品设施,并用植被避免或阻挡夏季阳光对建筑的直射以节约能源等。
8 结语
公园休闲城市具备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性三大特点,能有效加快公园城市建设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利用全域统筹的设计理念有利于公园进行综合设计,使公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对公园功能需求的变化,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经过对龙湖山综合公园整体规划设计,得出以下结论:打造以“开放通透、疏林草地、整洁简约、景观生态”为理念的综合性示范公园。重点突出如何使公园集休闲、文化、康养于一体。运用现代造园技术使得公园重新焕发生机,又可以保留住原来的熟悉的“味道”。城市综合公园的规划设计,仍然任重而道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