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携手,播撒劳动的种子

2022-11-21江苏省常州市银河幼儿园尤舒玥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家园劳动幼儿园

文/江苏省常州市银河幼儿园 尤舒玥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枫桥天籁城幼儿园 王 禹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以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在幼儿园阶段,我们该如何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底色,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积淀生活经验,是新时期家园协同育儿的重要课题。

在一次家园活动中,乐乐妈妈向老师诉说养育孩子的烦心事。最近,她和孩子奶奶之间为要不要让乐乐参与家务劳动而争执。妈妈认为,鼓励乐乐自己穿衣服、剥鸡蛋、扫地,可以发展他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可是奶奶觉得孩子还小,穿衣服慢,地扫不干净,简直是帮倒忙。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老师就“孩子要不要参与家务劳动”这个话题发起了讨论。

你们在家劳动吗

嘉嘉:饭后散步的时候,我会把门口的垃圾带下楼,扔到垃圾桶里。

乐乐:我家有扫地机器人,奶奶说不用我扫地。其实我挺想试试的。

壮壮:我有时候会洗碗。

多多:我也会洗碗。吃饭前,我还会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分发筷子和碗呢,他们都夸我能干!

苗苗:我会给爷爷奶奶捶背,他们夸我是个“暖宝宝”!

小亮:我也会洗碗!但是爸爸妈妈说,我这么小不用洗碗。

葡萄:爷爷奶奶说我是小公主,什么都不用干。

孩子有必要参与家务劳动吗

壮壮爸爸: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适当地做一些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长大了才能自己照顾自己。

小亮妈妈:孩子还小,而且家里有阿姨帮忙,所以我不怎么让孩子做家务劳动。

葡萄妈妈:都说女儿要富养,我可舍不得让葡萄干活。

苗苗爸爸:我觉得,让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挺好。前几天,苗苗在家给爷爷奶奶捶背,我们很欣慰,夸她是个“暖宝宝”。妈妈下班回来,苗苗又主动给妈妈捶背,把妈妈感动得不行。

橘子妈妈:我觉得不用刻意让孩子劳动。有机会的时候,让孩子多参与就可以了。

为进一步了解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的具体情况,以及家长对此的态度,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家务劳动参与状况调查”,希望能更具体、更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家劳动的情况。

家务劳动参与状况调查

教师对江苏省常州市银河幼儿园大、中、小班三个年龄段共235组家庭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39%的家长经常引导孩子做家务,42%的家长偶尔引导,19%的家长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引导;有33.19%的孩子经常做家务,64.88%的孩子偶尔会做家务,1.93%的孩子从来不做家务。

孩子参与的家务劳动内容以自我服务为主。如穿衣服、穿鞋袜、收纳玩具、自主进餐、自主如厕等,这类劳动内容的参与比例在90%以上。而扫地、叠衣服、叠被子、剥鸡蛋、收拾碗筷、收拾桌子等为他人服务的劳动项目,孩子参与得较少。

此外,近90%的家长在孩子劳动后经常给予鼓励和表扬。9%的家长有时候会鼓励、表扬孩子。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绘本引导和游戏激发,是家长较为常用的方法。综合上述调查,我们发现:

●大部分孩子有劳动意愿,但偶发性较强,坚持做家务的孩子较少。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参与家务劳动,只有极少部分孩子从来没有尝试过家务劳动。孩子是否参与劳动,以及劳动的频次,取决于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大部分家长只是偶尔引导孩子参与劳动,这导致孩子的劳动行为往往是偶发的、随机的,鲜少有孩子把劳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分别为支持型、顺其自然型、不参与型。第一种类型的家长支持孩子做家务,他们认为,家务劳动有助于孩子成长,会鼓励孩子进行基本的劳动体验;第二种类型的家长认为,做家务不需要特定的引导或多元的支持策略,语言上的肯定就足够了;第三类家长则认为,孩子没有必要参与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类型单一。家庭中,孩子参与的家务劳动类型相对比较单一,且从总体上看,自我服务类占多数,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内容差异不大。

●缺乏家园联动的支持策略。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劳动后,都会给予鼓励和肯定,且运用了除口头肯定以外的,如榜样示范、绘本阅读等方式引导孩子劳动,但没有提及家园联动的支持策略。

对爸爸妈妈说

●儿童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家、园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和指导方法。因此,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共读劳动教育的相关文件、专著,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同时,家长要与教师、其他家庭共同探讨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分享经验,提升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如何让孩子的“三分钟热度”延长至“五分钟热度”“十分钟热度”,甚至更久?兴趣是家长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劳动,提升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在劳动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体验和感悟,及时给孩子“加油”“点赞”,通过正向反馈,培养孩子积极的劳动态度。如果孩子在劳动中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家长也应以平常心对待,切勿指责和批评,更不能包办代替,要耐心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此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孩子一起商量家务劳动内容。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绘制“家务劳动计划表”,以孩子看得懂的表征记录方式展示劳动内容,动态更新,通过计划和记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劳动

小班(3-4岁)

年龄特点:模仿性强,能够掌握各种大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需求。

家庭劳动内容:将用完的毛巾、牙刷、脸盆放好;自己穿脱衣服、裤子、袜子;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脏衣篓里;把自己的碗筷放到厨房水池里;抹桌子、擦灰尘;将自己的玩具和图书放回原位。

中班(4-5岁)

年龄特点:对生活环境的熟悉度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动作更加灵活自如;初步拥有责任意识。

家庭劳动内容:饭前按照人数准备餐具;清洗自己的袜子等小物件;清洗瓜果蔬菜;饭后擦桌子;把晾干的衣裤分类叠放整齐;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准备自己第二天需穿的衣服。

大班(5-6岁)

年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萌芽。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显著提高。

家庭劳动内容:收拾床头柜;扫地、倒垃圾;叠被子,整理自己的床铺;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准备好第二天上幼儿园的书包。

劳动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家、园共同努力。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家园联动的共育机制。

家园共育,劳动伴成长

开展基于劳动体验的对话分享。教师请孩子定期带自己的家务劳动表到幼儿园,或请家长将孩子劳动的照片、视频上传班级群相册,在班级中组织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孩子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建构渗透劳动教育的主题课程。阶段性课程中,我们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实践中渗透劳动内容。

可以与劳动课程相结合的小班主题课程有《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中的自主入园、自主进餐、自主如厕、自主整理等;《美味的秋天》中的果实采摘、制作美食;《我是小小银幼娃》中的穿脱衣物、叠衣服、穿鞋子、整理物品;《春天,你好》中的认领一棵树、制作植物身份证、播种种子、照顾植物。

中大班也有专项的阶段课程让孩子体验劳动、探索劳动。中班孩子在课程《我身边的工具》中,探索各种工具的使用,了解工具给生活和劳动带来的便利。大班孩子在《人们是怎样工作的》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走访、记录等形式,了解大人工作的艰辛。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关注儿童的劳动品质、劳动能力的培养。

建立记录劳动过程的成长档案。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共育的方式记录大、中、小班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劳动体验活动。家、园定期围绕儿童的劳动档案进行共读交流、档案分享,使家长、孩子及教师都能看见孩子劳动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背后的成长。

档案一:劳动伴成长

银河幼儿园 中五班 星星

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我会洗袜子、洗碗、打扫卫生,还会剥豆子、剥竹笋、打鸡蛋、做蛋挞。

在幼儿园,我主动帮助老师,和老师一起植树,果实成熟后,我们一起收获、一起品尝。

我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生活的小主人!

档案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银河幼儿园 大四班 棋棋

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老师就鼓励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每天独立入园,自己的物品自己拿;我学习垃圾分类,主动帮助大人倒垃圾;在家里,我每天主动为家人摆放碗筷,尝试整理自己的房间;春天,我种下青菜籽,每天坚持浇水、施肥,收获了一片绿油油的青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大自然的事情”主动做,我自主,我快乐。

教育家叶圣陶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我们需要抓住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家园共育、共同努力,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家园劳动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