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MSCT影像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2022-11-21张继光
张继光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介入科(河北 邯郸 056000)
肺癌是临床呼吸系统中发病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躯体健康和生命质量[1]。根据病灶发生部位可将肺癌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三种,其中半数以上肺癌是周围型肺癌[2]。该病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早期发现困难,绝大多数病例确诊时疾病均已进展至晚期,对于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常不尽如意,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周围型肺癌患者预后尤其重要[3-4]。临床上检出及诊断周围型肺癌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其中CT是主要的检查方法。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出现,逐渐成为了早期肺癌临床诊断的有效途径。该检查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广,平扫检查可将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清晰显示,而进一步的增强扫描则可更加清楚的反映出病灶的血管供应情况,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5]。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细胞的浸润及远处转移是周围型肺癌最本质的生物学特征,也是促进周围型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2是Ⅳ型胶原酶的一种形式,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与其阳性表达密切相关。故本组研究通过分析MMP-2在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表达,研究周围型肺癌MSCT影像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与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整理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或病理学活检证实为周围型肺癌。63例患者中,男/女:33/30,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55.51±9.37)岁。病理类型腺癌、肺泡癌及鳞癌分别为36例,6例及21例;根据 Yesner分型和WHO制定的标准[6]: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1例、26例、26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本次入院前均未进行任何其他治疗;既往无造影剂碘剂过敏史;临床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恶性病变者;不能难受或配合完成所有检查及治疗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既往有手术史。
1.2 方法检查仪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机,体位:仰卧位,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5mm。首先进行平扫检查,平扫完成后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mL碘海醇进行1min20s、2min20s、3min20s三个时间段的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各切面图像重建。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采用鼠抗人MM P-2单克隆抗体,细胞质内出现棕色颗粒表示MM P-2阳性染色。阳性强度标准:-为阴性,+为阳性细胞数不超过25%,++为阳性细胞数在25%~50%之间,+++为阳性细胞数在51%~75%之间,++++表示阳性细胞数超过75%。
1.3 观察指标采用双盲法,由两名或两名以上高年资的影像科诊断医师进行阅片,观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分析周围型肺癌MMP-2表达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与MSCT征象的关系及与MSCT增强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周围型肺癌MMP-2表达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63例患者中MMP-2阳性表达者38例,阳性率为60.32%;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与MMP-2表达不相关(P>0.05),但是其病理分级与MMP-2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理分级Ⅲ级MMP-2阳性表达占比76.92%,高于Ⅰ~Ⅱ级的48.65%(P<0.05)。见表1。
表1 周围型肺癌MMP-2表达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n (%)]
2.2 周围型肺癌MMP-2表达与MSCT征象关系MSCT征象中肿瘤的直径、深分叶征、棘突征、纵膈淋巴结转移与MMP-2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MMP-2表达不相关(P>0.05);其中直径>3cm者MMP-2阳性表达强度高于直径≤3cm者(P<0.05)。见表2。
表2 周围型肺癌MMP-2表达与MSCT征象关系[n (%)]
2.3 周围型肺癌MMP-2表达与MSCT增强关系63例患者中,MMP-2阳性表达者明显强化占比65.79%(25/38),高于阴性表达40.00%(10/25);MMP-2阳性表达者一般强化仅34.21%(13/25),低于MMP-2阴性表达者(P<0.05),见表3。
表3 周围型肺癌MMP-2表达与MSCT增强关系[n (%)]
2.4 病例分析见图1~图4。
3 讨 论
3.1 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MSCT检查是在常规CT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与常规CT扫描检查相比较,MSCT扫面检查范围更加广泛,且在仅一次扫面中可同时获得多个切面的图像;此外,MSCT检查后的图像处理功能更为强大,可获得清晰的3D重建图像,有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更清晰显示肺部的解剖结构[7-8]。既往有研究显示,目前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已经高达80%以上[9]。MS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的较好价值主要在于可以更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相丽[10]等研究结果显示MSCT检查对于胸壁受侵的发现率可高达84%左右,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可高达90%左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纳入的病例数目有关。MSCT还具有高密度和高空间分辨率。可清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结节边缘。对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等CT征象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T。其次其三维重建技术显示支气管狭窄程度及受累范围的效果比横断位要好,可有效显示血管挤压破坏等情况,所以利用MSCT检查诊断或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11]。
3.2 周围型肺癌MSCT征象与MMP-2表达的关系基因金属蛋白酶(MPPs)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降解酶,细胞外基质是指在生物多细胞有机体内,除细胞之外的非细胞性的固有物质成分,在组织结构中的维持与细胞的存活等均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MPP-2对细胞外基质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12-1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周围型肺癌MMP-2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这与林国成[14]等研究报道相似,表明MMP-2在肺癌病情进展及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作用,也为研究周围型肺癌恶性程度与MSCT征象的关系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依据。本组研究结果还显示,肿瘤直径>3cm的肺癌患者其MMP-2表达强度显著更高,由此提示:肿瘤直径大小与其生物学特征相关。棘突征被临床上认为是分叶的一部分,是在分叶的基础上向外先行浸润的肿瘤组织,病理基础是肿瘤发育先端的浸润性生长[1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有深分叶征和棘突征的肺癌患者的MMP-2表达强度也要明显高于无深分叶征和棘突征的患者,这提示深分叶征棘状突起的出现预示肿瘤具有更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次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MP-2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无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提示MSCT显示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肿瘤恶性程度较无纵膈淋巴结转移者的高。
综上所述,MMP-2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病理分型、MSCT征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影像学征象可评估周围型肺癌患者浸润转移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