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建设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2022-11-21庄社明
■ 庄社明
昆山有著名的阳澄湖,湖中盛产的大闸蟹更是誉满天下。为进一步挖掘蟹文化,保护蟹品牌,繁荣蟹经济,强化大闸蟹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大闸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全力写好大闸蟹产业发展新篇章,为昆山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实现“新的超越”贡献力量,昆山组织建设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
一、昆山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的现状及特点
阳澄湖大闸蟹是昆山传统特色产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业底子牢。多年来,大闸蟹池塘养殖面积占全市池塘养殖总面积的70%左右。2021年,昆山大闸蟹养殖面积4.42万亩(阳澄湖大闸蟹养殖面积3.2万亩),年产大闸蟹约3000吨。二是带动能力强。依托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优势,产业带动就业3万多人,一年吸引游客达300余万人次,产业链年产值近40亿元。三是竞争优势足。核心产区巴城镇先后被评为“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入选全国特色农业产业强镇。昆山先后获评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3个国家级示范县和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阳澄湖大闸蟹)优势区,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名单。四是品牌影响大。阳澄湖大闸蟹是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特色农产品,拥有雄厚的资源禀赋和强大的市场支撑,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阳澄湖”甚至可以作为大闸蟹的代名词,远近驰名。
二、昆山建设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的工作目标
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营造产业、品质、品牌、竞争和生态五大优势,初步建立起一个“育繁推一体,产学研融合”的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创新集群,产业链年产值向60亿元迈进。
1.产业优势突出全链布局。形成资源配置得当的“亲本-大眼幼体-扣蟹-成蟹”全流程生产链,做到养殖生产产量有保障,品质有保证。进一步延伸蟹产业链,囤养、仓储保鲜等初加工企业有序发展,开展精深加工制品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阳澄湖大闸蟹文化底蕴,发展特色农旅,实现“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2.品质优势突出专有唯一。阳澄湖地区独特的气候和水质特征成就了“蟹中之王”。通过品种和技术革新,培选“精品蟹”。“精品蟹”除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四大特点外,还需兼有“肉甜、黄肥、膏满”等主要特征。制定分选标准,从外观性状、规格、肥满度、出肉率、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等方面细分大闸蟹等级。推动地产大闸蟹信用体系建设提档升级,通过优化评级标准、完善可追溯系统建设等方法建立健全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质量信用体系。
3.品牌优势突出保护提升。在加强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保护的同时,培育一个国内顶级大闸蟹自主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实行限量销售,打造高端小众品牌。品牌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4. 竞争优势突出行业标杆。精品蟹养殖与销售、养殖标准制定与发布、前沿农业技术与装备落地等举措有效推进,昆山大闸蟹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昆山蟹产业在行业内的引领性和话语权有效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引领者。
5.生态优势突出持续发展。加强与业内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引进与推广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制定生态养殖标准,全面推广应用各项先进的生态化手段,确保尾水循环回用或达标排放,好水养好蟹,以生态养殖成就生态产品。
三、昆山建设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的主要内容
1.品种创新,把握产业发展关键。一是加强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优质河蟹新品种(品系)进行示范推广。二是以错季上市、品质独特、回捕率高等性状为选育标准,设立“揭榜挂帅”专项课题,用5-10年时间培育昆山自有知识产权的河蟹新品种1-2个。三是通过优化养殖程序,形成“亲本-大眼幼体-扣蟹-成蟹”闭环化的全流程生产体系。
2.技术创新,培育产业发展核心。积极与行业重点科研单位开展合作,提升产业集群科学技术应用及转化能力。一是开展包括全程饲料投喂技术、高品质大闸蟹生产技术等在内的养殖技术研究。二是加快5G、新型机械装备、智能装备应用,打造3个以上可溯源、全程化、数字化的现代渔业示范样板。三是引导产业科技向实用型拓展,积极示范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3.标准创新,夯实产业升级基础。促进产业向新型标准化发展,制定并发布包括苗种培育、生态养殖、暂养囤养、产品品质、分级挑选以及园区建设、园区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流程细化标准。以标准定义产品,做好大闸蟹生产及品质技术保障,夯实标准输出基础。
4.销售创新,引领产业需求导向。认真分析产品市场需求,实行差别化产品营销策略。一是分级严选,结合养殖信用体系建设,形成标准化产品优选等级,施行年度限量销售制。二是发展订单农业,与高端餐饮、商务等形成对接,配以严选大闸蟹,抢占高端消费市场。三是开发特有包装盒及新型产品防伪标识,实现扫码溯源与产地认证,提升营销和质量监管水平。
5.品牌创新,树立产业市场形象。加强品牌保护意识,聚力擦亮“阳澄湖”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树立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创新,与品牌营销策划公司合作,集合昆山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名称、logo、吉祥物和宣传广告语等要素,培育一个国内顶级大闸蟹自主品牌。通过举办阳澄湖大闸蟹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引领性和权威性。
6.文化创新,挖掘激发深层动能。立足现有资源禀赋,进一步深挖大闸蟹文化内涵,赋予产业发展深层次文化属性,叠加发展动能。通过建设具有昆山地方特色的蟹文化展示馆、优质交易产业园等,结合气候认证和水环境认证等措施,创新建立“蟹道”文化。
7.业态创新,形成产业融合风貌。一是聚焦全产业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组建一支精干、懂行的优质团队,为推动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和行业龙头企业向昆山聚集。三是引进或扶持大闸蟹加工企业1-3家,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苏州龙头企业若干家。四是通过精致餐饮、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蟹文化节等吸引游客,促进服务业发展,结合巴城镇蟹舫上岸工作,打造“三产”融合最美业态。
四、建立健全昆山建设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的工作机制
围绕大闸蟹产业创新集群构建有一位挂钩领导、一个产业联盟、一项发展规划、一家高端智库、一批扶持政策、一支服务队伍、一个专业论坛的“七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1.一位挂钩领导。分管副市长挂帅,担任集群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支持者、服务者,全力保障“七大创新”落地。负责建立健全“七个一”集群培育体系,牵头制定扶持的集群政策、引育龙头企业,解决集群建设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关键难题。
2.一个产业联盟。推动大闸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加强阳澄湖蟹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在政府、企业、基金等资源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活跃市场、互通信息,推动“政府端”集群政策精准研发、“企业端”集群难题高效化解。
3.一项发展规划。围绕“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目标,推动集群一体化布局,制定水产养殖发展规划、国家现代农业(大闸蟹)产业园建设规划等一批专项发展规划。
4.一家高端智库。深入对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及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业内知名院校,持续开展创新合作,特邀业内著名专家学者来昆深入研究产业链全生命周期需求,发掘优势环节及发展短板,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从源头上解决优质项目筛选问题,为大闸蟹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最强外脑”。
5.一批扶持政策。加强政策研发创新,围绕产业所缺、企业所需,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合农业农村、科技、人社、商务等多个部门政策,出台一批专项扶持政策,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向大闸蟹产业集聚。
6.一支服务队伍。优中选优,将更多熟悉大闸蟹产业发展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服务队伍中。组建集群发展招商团队,整合招商引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等服务人员,围绕大闸蟹产业关键技术、关键环节,重点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大闸蟹加工企业和顶级餐饮企业,全面强化招商服务,促进集群的加速形成。
7.一个专业论坛。依托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研究院,举办大闸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集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投融资机构、产业联盟等各方资源,扩大大闸蟹集群影响。
五、加强落实建设昆山阳澄湖大闸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的保障措施
1.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建立大闸蟹产业创新集群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制度,市分管领导为组长,市委组织部(科创办)、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资规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体广旅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昆山生态环境局、气象局、金融办和巴城镇为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在规划引领、工作指导、资源协调等方面做好集群发展服务支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
2.建立闭环推进模式。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召集联席会议,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巴城镇和各部委办局协同配合,共同对照集群建设目标分析研究,形成工作闭环,一抓到底、有力推进。
3.加强工作落实宣传。聚焦“七大创新”精准发力,按照“成熟一条、推进一条”的原则,小规模、多频次开展集群招商推介活动,宣传推广“七个一”工作机制。主动出击,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报道,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推进集群建设的浓厚氛围。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做法,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