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设计及其在交接中的应用
2022-11-21吴中义王宜庭邹圣强毕岑时佳琪高君艳
吴中义,王宜庭,邹圣强,毕岑,时佳琪,高君艳
(1.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江苏 镇江 212001;2.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3.江苏大学医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1)
手术间巡回护士与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士之间的术后交接就是一种护理过渡[1]。 而在既往研究中,PACU 的护理交接效果不佳[2],原因可能是其作为手术室各手术间、手术室与普通病房的流动中心[3],具有工作量大、患者周转快、技术操作密集的特点; 且随着全球手术台次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增加了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的难度。 研究表明[4],警示牌的使用能减少交接时间浪费、降低患者管理难度。 但随着PACU 的规模扩大,患者病情复杂程度的增加,常规警示牌内容单一、警示效果不强的弊端愈发明显。因此,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加速PACU 周转效率[3],本研究基于循证、专家函询的方法设计了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并将其应用于我院PACU,现报道如下。
1 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设计
1.1 成立设计小组 本研究由9 名专家组成多学科合作团队,其中护理部副主任1 名,负责本次项目的协调及统筹规划;麻醉科主任1 名,麻醉科副主任1 名,麻醉科及手术室护士长2 名, 负责本次项目的项目开展、质量把控、科室协调、证据解读及函询问卷审核;循证护理学专家1 名, 负责文献评价质量把控及循证方法学指导;循证骨干1 名,护理在读研究生2 名,负责文献筛查、证据提取、审查指标、数据收集及分析等。
1.2 警示牌设计
1.2.1 文献检索 由2 名护理在读研究生基于“6S”金字塔模型, 自上而下检索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JBI (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Cochrane Library、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医脉通、CINAHL、美国围麻醉期护士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Perianesthesia Nurses,ASPAN)、美国麻醉师协会网站(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Pub Med、EMBASE 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医学。 中文检索词包括:“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麻醉后恢复室/术后/术后护理”“交接班/交接/护理交接”。 英文检索词包括:“postoperative period/postoperative care/postoperative procedure/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post -surgical Nursing/recovery room nursing/postoperative”“patient hand off/patient hand over/patient sing out/patient sign over/nursing hand off/nursing hand over/clinical hand off/clinical hand over”。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 年7月20 日。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全麻术后患者;涉及术后交接的研究;研究类型为临床决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 排除标准:重复文献;文献信息不完整;评价后质量较低的文献。
本研究初步检索得到174 篇文献, 用软件排除重复文献27 篇,阅读标题摘要排除96 篇,阅读全文排除45 篇,依据与主题的密切程度和文献的等级最终纳入6 篇文献[2,5-9]。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依据循证的方法分别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指南、系统评价、 专家共识分别采用澳大利亚JBl 循证中心推荐的最新的AGREEⅡ[10]、AMSTARⅡ[11]、JBI 专家共识评价标准[12]进行评价。 所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1.2.2 形成警示牌初稿 所有组员独立阅读文献,借鉴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的不足[13],开展小组讨论后,确定警示牌的初稿。 内容包括牙齿松动、困难气道、打鼾等15 个警示项目,根据警示内容划分为注意事项、特殊疾病、基础疾病三个维度。
1.2.3 专家函询 邀请来自南京、苏州、南通、泰州、镇江等地三级甲等医院共9 名专家, 采用邮件的形式对警示牌初稿进行2 轮函询。 9 名专家中,博士1名、硕士4 名、本科4 名;高级职称5 名,中级职称4名;麻醉医学专家2 名,麻醉护理学专家7 名;工作年限>30 年2 名、10~30 年7 名。 第1 轮发放12 份调查表,回收9 份;第2 轮发放9 份调查表,回收9份。 2 轮各有8 名(88.9%)和2 名(22.2%)专家提出意见,专家判断系数为0.97,专家熟悉系数为0.81,专家权威系数为0.89。2 轮函询后,专家意见汇总如下:(1)建议将苏醒室常见医嘱加入警示牌;(2)建议提高警示牌的辨识度;(3)建议改进警示牌的应用方式;(4)警示牌临床应用前建议开展预试验。 结合专家意见,经过小组讨论后,对警示牌的内容改进,增加医嘱提示维度,包含测血气、输血、病理、拟送ICU 4 个警示项目;并对警示牌的使用方式、辨识度进行改进。
1.2.4 警示牌排版设计 借鉴ICU、 普通住院病房患者信息展示床头牌的设计思想, 通过对警示内容编排,改进警示牌使用方式。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主体为长29.7 cm、宽21 cm 的基体板,依据警示内容从上到下划分为责任护士区、注意事项区、特殊疾病区、基础疾病区和医嘱提示区,共19 个警示项目。 例如,注意事项区,包含7 个被等分的长方形凹槽和凹槽内可滑动的盖板, 可警示患者存在牙齿松动、困难气道、打鼾、肌力差、过敏、青光眼、传染性疾病阳性等PACU 常见注意事项。
1.2.5 警示牌颜色设计 根据既往警示牌因颜色设计不合理导致护士出现警示疲劳问题, 对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颜色进行改进。 研究团队为提高警示效果和降低警示疲劳, 以绿色为基体板的主色调,凹槽内为白底红字和白底蓝字,对比度强,信息辨识度高。
1.2.6 警示牌制作 由专业广告牌公司制作PACU多功能床头警示牌。 选用透光率高、展色效果好、质地坚硬的亚克力硬质塑料作为基体板, 规格为21 cm×29.7 cm×0.2 cm。 警示牌的具体内容见图1。
图1 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
2 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应用
2.1 一般资料 选取在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选取2021 年9—10 月入院治疗的1 565 例患者为对照组, 选取2021 年11—12 月入院治疗的1 762 例患者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全身麻醉未拔出气管导管入PACU 的患者;ASA 分级为Ⅰ—Ⅲ级; 年龄≥18 岁。排除标准:需二次手术或死亡的患者。 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相关资料及疾病个人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
表2 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3 327 例)
2.2 方法
2.2.1 预调查 由4 名接受过警示牌相关知识培训的护士作为统一调查员,采用便利抽样法,对45 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开展预调查后, 针对警示牌在实际应用期间出现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解决。将警示牌正式投入于临床应用。
2.2.2 对照组 患者转入PACU 后, 责任护士按照床旁交接制度,连接呼吸机、监护仪并与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交接患者相关情况。根据交接信息,取用常规警示牌悬挂于床头输液架。患者特殊情况解除后,取下警示牌挂回原处。
2.2.3 观察组 将制作好的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安置于PACU 各个床单元的床头。 患者转入PACU后,责任护士按对照组方法交接患者相关情况,根据交接信息拨动警示牌各分区盖板显示患者具体警示事项,特殊情况解除后及时将盖板拨回初始位置。患者转出PACU 后,将各分区盖板拨回初始位置备用。
2.2.4 评价指标 (1)交接效果:采用中文版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Handover Evaluation Scale,HES)[14]对护理的交接班效果进行评价, 该量表包括信息质量(6 个条目)、互动和支持(4 个条目)、效率(3 个条目)3 个维度, 共13 个条目, 采用李克特7 级评分法,“非常不同意” 记1 分,“非常同意” 计7 分。 在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应用前后, 分别邀请12名麻醉护士填写中文版HES,共发放24 份量表,回收24 份,回收率100%。 (2)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相关事件发生情况: 护士在患者照护的过程中未依从PACU 床头警示牌的19 个警示事项,出现相应问题。 由2 名护理研究生根据麻醉护理记录观察单进行资料的统计、收集。
2.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录入与核查数据,SPSS 24.0 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2 组麻醉护士交接效果比较 观察组麻醉护士中文版HBS 量表的信息质量维度得分、效率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 组麻醉护士交接效果比较(±s,分)
表3 2 组麻醉护士交接效果比较(±s,分)
项目我能收到最新的信息我能充分获得有关患者的信息我能将所获得的信息整理清楚同事提供给我的信息很容易交接重要信息我总是可以收到我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获得的信息上交班时当我有困难我可以与其他同事商量在交班过程中我有机会讨论有关工作量的问题我有机会讨论我交班时遇到的困难的临床问题我有机会请教我不理解的问题我发现交班不会花费太多时间我在交班时收到的都是与患者相关的护理信息我能够及时获得患者的信息信息质量维度互动与支持维度效率维度总分观察组(n=12)6.17±0.58 6.25±0.62 6.25±0.45 6.08±0.67 6.33±0.49 6.17±0.58 5.92±0.79 5.67±0.49 5.92±0.51 6.33±0.89 5.75±0.62 6.42±0.67 6.25±0.45 37.25±0.87 23.83±1.34 18.42±1.08 79.50±2.02对照组(n=12)5.92±0.67 6.17±0.72 5.67±0.78 5.33±0.78 6.17±0.58 5.42±0.67 6.08±0.79 5.58±0.51 5.75±0.75 6.08±0.90 5.25±0.75 6.33±0.49 5.67±0.49 34.67±2.02 23.50±1.78 17.25±0.62 75.42±2.61 t 0.980 0.304 2.244 2.532 0.761 2.941 0.515 0.405 0.632 0.685 1.773 0.348 3.023 4.080 0.518 3.235 4.284 P 0.338 0.764 0.035 0.019 0.455 0.008 0.612 0.689 0.534 0.501 0.090 0.731 0.006 0.001 0.610 0.005<0.001
3.2 2 组患者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相关事件发生情况 19 个警示项目中有5 个项目出现警示牌相关事件。 观察组测血气项目的相关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4 项相关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相关事件发生情况
4 讨论
4.1 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随着我国各级医院全麻手术量的攀升,PACU 已成为手术室最忙碌的场所之一, 转运交接紧凑,手术种类繁多;加上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比重日益增大, 增加患者围术期相关问题的发生率, 给PACU 护理工作者带来了挑战[15]。 本研究通过循证的角度,分析全麻患者在入PACU 交接及苏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使得护士能够在较为繁忙的工作中快速精准定位, 及时干预。如当患者存在动静脉内瘘或肢体偏瘫,应避免患肢的血压测量、静脉治疗,注意肢体保护;对于患者需术中快速病理诊断, 在病理报告未出前避免拔出患者气管导管,以防2 次插管;针对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阳性的患者进行提示, 利于做好隔离护理,避免职业暴露;这些警示内容均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与王丽梅等[16]设计理念基本相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此外本研究针对既往警示牌使用中出现的取用不便、警示不强的弊端,对警示牌的使用方式改进, 护士通过调整各分区盖板的位置显示警示项目,方便性好、直观形象,可反复使用、实用性强。 警示牌颜色设计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17]表明冷色与暖色或白色与暖色的组合对人的视觉舒适度和情绪有更有利的影响。红色作为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的暖色,更能影响人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回忆,可作为警告信号使用[18];绿色、蓝色属于冷色系,可通过降低自身亮度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吸引力[17];白色在色彩学上属于中性色,适用于任何色系,凸显其他色彩。研究小组成员从心理学和色彩学领域出发,依据不同色系相互搭配的原则, 降低医务人员警示疲劳,凸显信息辨识度。
4.2 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交接质量 有效交班是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级卫生组织(澳大利亚卫生安全和质量委员会、美国健康护理评鉴委员会)降低病人不良事件的首要措施[19]。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信息质量维度和效率维度方面较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拨动盖板显示警示信息, 表明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从护士的工作实践出发,责任护士无需领取、悬挂、放回警示牌,提高护理交接效率的同时加速术间周转。“关键交接信息”直达床边,确保转运交接过程的信息质量及后续责任护士持续获得并更新病人警示信息的准确性与方便性。
4.3 PACU 多功能床头警示牌的应用有利于减少PACU 相关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测血气的相关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有效降低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费用,提高了医嘱执行正确率, 这与PACU 多功能警示牌警示效果明显密切相关。而研究结果在肌力差、脑梗死、高血压、心脏病等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数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这可能与床头警示牌使用时间短,纳入样本量不足有关。就该警示牌应用而言,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使用,建议将来可以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完善使用流程。其次,本研究仅对警示牌相关事件展开调查, 后期可针对警示牌相关事件构建干预方案, 为麻醉科护士处理警示牌相关事件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