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视野下特色品牌社团育人机制创新实践探索
——以爱心小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例

2022-11-21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小厨服务队爱心

费 璇

(大连市烹饪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 大连 116033)

公益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补充,是构建学校育人机制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公益社团秉承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社会治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被称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浸润心灵、体现善意,它为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通过爱老助老活动、保护生态文明活动、爱心助残活动,结合专业的实践操作,促进学生道德品格、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核心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培养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爱老敬老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1 创建背景与目的

为提高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信服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和造就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遵循与学生个性特长相结合、与兴趣小组相结合、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原则,相继成立了多个学生社团,其中公益特色品牌社团“爱心小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最具特色和影响力,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打造“爱心小厨”服务队等优质学生社团,能够较好地解决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口号化、形式化倾向,能够有效拓展育人空间,丰富育人形式,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将学校育人目标要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2 项目活动过程与特色创新点

2.1 确定活动内容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学生检验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发扬爱老助老精神,造福社区居民,突出学校育人功能。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校团委成立了“爱心小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自2014年起,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与李家街道文园社区结对子活动,确立了每月间周一次走入由社区提供的老劳模、老军人、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家庭的志愿服务制度。根据住户实际和学生所学内容,制订了每户服务两次,一次制作菜肴,一次清扫卫生的服务计划。“爱心小厨”志愿者在学校党员、团员教师的带领下,每间周周四走入帮扶家庭,为他们制作美味菜肴、打扫卫生、清理楼道,并将自己在专业课上所学的菜肴为帮扶家庭进行现场烹制,得到社区居民高度赞扬,社会效益显著。

特色创新点:构建了学校党组织主导、校团委负责、党员教师带队、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社区联动的组织工作体系,契合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进行了有益探索,建立了学校德育系统育人长效机制。

2.2 凸显专业特色

为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和学生的自娱自乐,学校注重以学生所学的烹饪专业为支撑,学校专业课教师定期培训“爱心小厨”成员,提高烹饪技术,规范服务,使学生更加熟悉和了解爱心小厨的工作性质与内容,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爱心小厨们每次入户要为居民制作的菜品,一则是当堂课上练习的菜肴,一则根据自己所学及当令的食材,与专业教师商讨菜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制订烹饪方案,认真准备,备齐菜品原料。入户做菜的带队教师也多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确保学生的出品色香味较好,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

特色创新点:较好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依托学生所学专业,探索激活学生的“认识理解—参与活动—体验感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习惯—养成品德”的内在驱动模式,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3 以街道联动社区共建

自2014年起,学校与所属的李家街道开展了社区共建活动。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与李家街道锦虹、文园、绿景、绿苑、锦霞、锦云、福园、绿香等8个社区联合开展活动共计30余次,对辖区内的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开展就业服务技能培训项目,教授营养、中餐、面点、西点等专业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梦想。期间,大连多家纸媒集团都进行过报道。与此同时,爱心小厨志愿者服务队每年3月份在学校组织开展的“青春暖夕阳”学雷锋活动中,都会走进福星福利院,为老人们精心准备各种文艺小节目,捶背按摩,读报纸剪指甲,听他们诉说往事,聊家常,温暖彼此。通过与老人们交流,学生也收获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自觉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继承。不仅如此,在每个传统节日如重阳节、端午节、二月二、中秋节、元旦、元宵节、母亲节等节假日,“爱心小厨”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教授面食、粽子、月饼、面塑的制作方法,先后开展了“民族一家亲,团圆和谐宴”“情暖空巢老人”“情暖重阳,孝亲敬老”“用我的画笔记下你长满皱纹的容颜”等主题活动,还与文园社区联合开展制作七彩水饺为母亲节献礼,深入李家街小学、52中学教授学生蒸花卷、包粽子,与大连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以及辖区居民开展“五彩绚烂闹元宵”等活动。

特色创新点:搭建了学校与社区共建的桥梁,深入挖掘社团活动和社区实践服务活动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资源,使其成为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手段和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通过活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邻里守望造福社区,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社会稳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活动育人机制成效

3.1 思想引导功能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接轨社会、深入基层为目标,实现了“回报社会、感恩他人”的目的。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提高利他精神和意识,提升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的人文情怀。学生在活动中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树立了爱老助老的时代新风正气,青年志愿者活动成为争创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关爱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弱势群体,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树立自信,更激发其追求进步、甘于奉献的后浪精神,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团结协作功能

通过公益类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提升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对他们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成功转变奠定良好基础。社团活动与社区的合作,引领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在烹饪技术上的提高空间,以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专业技术的动力,进一步增强探索精神。

3.3 提升职业素养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型、技能型、匠心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的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实践性人才。公益社团作为培养职业素养的载体,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在敬老院、社区的实操锻炼,提升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迎合了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技能操作方面、职业素养方面,都能成为社会需要和青睐的现代化人才。公益性社团活动的组织性、奉献性、自愿性等特征,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磨炼了学生的意志,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3.4 净化洗礼心灵功能

每次活动都在学生心中播撒了爱的种子,有的学生去过敬老院后,能主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与父母相处的方式,反思自我,礼敬亲人。有的学生还继续去养老院看望其负责的老人,为老人送去自己专业课上的作品请老人品尝,他们的事迹经敬老院院长反映到学校后,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励了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奉献爱心,德育效果非常突出。

3.5 其他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自觉传承了雷锋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命感和自豪感,而且在强化学校及班级团组织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今,“爱心小厨”已成为学校的一支颇具特色的社团,已形成学校品牌形象工程,较好地宣传了学校、宣传了职业教育。学校团委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获得先进团委和“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4 结语

每次活动后,学校都要把活动作为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和学校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契机,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强化孝敬父母、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的人文情怀,引领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在烹饪技术上的提高空间,以及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激励学生奋发学习专业技术的动力和积极性。当然,如何能将学生的志愿服务深入到学生自己所在辖区,如何保证志愿服务所需经费,如何让学生保持更长久的动力,如何使学生的技术通过志愿者服务而实现更加有效的提高,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小厨服务队爱心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爱心树(下)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爱心厨房”里的“小厨大爱”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乡味小厨诚献夏日经典鲁菜美馔
自愿服务队忙到点上了!
春运路上的“花甲服务队”
爱心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