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助力临港新片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2-11-21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编辑章蔓菁
文/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课题组 编辑/章蔓菁
临港新片区的外汇管理改革探索,既是对自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的有力呼应,也是对推动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坚实支撑。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鲜明态度、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自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在总局指导和支持下,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下称“上海市分局”)持续推动临港新片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助力临港新片区涉外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刻把握临港新片区战略定位
临港新片区是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排头兵”,是上海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的“发动机”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是全国高水平改革开放的“试验田”。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对临港新片区提出了打造“五自由一便利”的制度型开放总要求,即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对临港新片区提出了“五个重要”的指示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片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这“五个重要”分别是: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
以“五个重要”为统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要初步实现“五个重要”目标,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上海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枢纽节点;基本建成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体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样板间、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围绕上述定位和目标,临港新片区要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港和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风险防范和化解体系,立足上海、融合周边、服务全国、参与国际,优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致力打造我国深度参与国际高水平经济合作的战略性功能平台。
“顶层设计+地方探索”助力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顶层设计引领临港新片区外汇管理改革先行先试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支持临港新片区实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开放创新,近年来,相关部门陆续发布多项政策,助力临港新片区跨境金融高质量发展。2020年2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银发〔2020〕46号),明确指出“积极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促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更高水平上加快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优质金融营商环境,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外汇局调研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共享有19项外汇创新措施(含自贸试验区6项措施,以及给予上海全辖、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的13项创新措施),外汇管理改革步伐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外汇局印发《关于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部分区域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通知》(汇发〔2021〕35号),试点政策涵盖9项资本项目改革措施、4项经常项目便利化措施,以及2项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该试点政策是外汇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改革开放和风险防控一体试点、一体推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临港新片区金融创新和高水平开放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将为进一步提高开放监管能力、探索“更开放更安全”的外汇管理机制积累经验。
地方探索推动外汇管理开放政策落地见效
自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上海市分局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工作部署,结合地方经济金融特点,主动融入、服务和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与发展。基于先行先试原则,助力临港新片区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稳步推进各项外汇管理便利化政策落实落地,着力提升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同时注重以临港新片区为载体,探索综合集成式、更开放更安全的外汇管理改革路径。
一是打通临港新片区外汇管理改革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制度建设层面,临港新片区成立伊始,上海市分局便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适用于临港新片区”为原则,将上海自贸区内试点的外汇政策自动适用到临港新片区。在政策落地层面,为深入了解外汇管理各项改革举措,特别是便利化措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打通临港新片区外汇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市分局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开展密切合作,组织召开多次银企座谈会,听取银企在日常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外汇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并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考察、外汇政策宣传与培训,“面对面”解决银企疑难问题,推动临港新片区各项外汇便利化政策落实落细。
二是助力临港新片区建设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为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制度优势,吸引国际离岸贸易向新片区集聚,统筹发展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参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竞争,上海市分局在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基于《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20年版)》(汇发〔2020〕14号)和《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21〕329号),同时结合对多家银行、企业的调研成果,形成了《关于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的十项探索》,全力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新型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2021年,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正式揭牌,离岸贸易服务中心、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研究基地等重要平台启动运行,《临港新片区促进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2021年全年,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所涉企业数量及交易规模均较2020年实现双倍增长,越来越多的高能级离岸贸易龙头企业加速向临港新片区集聚。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吸引上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并陆续开展离岸贸易业务。
三是支持临港新片区率先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上海市分局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措施,先后印发了4版《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汇管理实施细则》(1.0版到4.0版)。为进一步支持临港新片区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上海市分局在总局支持下,明确了自贸区外汇管理新政可自动适用于临港新片区,并以跨境投融资为抓手,先后在临港新片区实施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外债一次性登记管理改革试点、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外债额度共享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试点等一系列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实现临港新片区外汇管理改革的“特中之特”。目前,临港新片区资本项目下直接投资业务已基本实现可兑换,证券投资、其他投资业务可兑换程度显著提升,临港新片区实体企业的跨境投融资需求基本能够得以满足。
以高水平开放试点为契机,探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22年年初,临港新片区被纳入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为临港新片区探索跨境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落实“放管服”改革和提升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临港新片区的开放优势,从制度和政策上为临港新片区依托区位优势践行国家战略使命、布局新兴产业集群提供助力与保障,为临港新片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注入强劲动能。
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在总局指导下,上海市分局基于试点政策要求,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商讨政策细节。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2022年1月28日,上海市分局正式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下称“试点实施细则”)。2月14日,上海市分局联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召开试点启动会,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首批12家试点银行与重点客户签署试点项目启动合作书。同日,上海市分局组织人员对银行和企业开展了政策培训,保障各项改革顺利落实,及时惠及市场主体。
试点实施细则发布以来,辖内银企积极响应,踊跃申请,目前已有多项试点业务落地。经常项目下,截至2月底,上海地区共备案试点银行4家,优质企业37家,累计发生试点业务168笔,涉及金额1.22亿美元。其中便利经常项目资金收付政策成效显著,所涉金额占经常项下所有试点业务总额的98.71%。资本项目下,扩大资本项目外汇收入资金使用范围、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外债便利化、境内再投资免于登记等多项试点政策有序落地,临港新片区内不少企业获得切实收益。在近期上海疫情防控形势转向严峻的背景下,上海市分局紧急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应急工作预案,开辟“绿色窗口”,确保特殊时期跨境汇兑顺畅,同时成立工作专班持续积极助推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落地。
在推进试点政策落地的过程中,上海市分局坚持切实服务市场主体,守牢风险防控底线。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高水平开放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力度,促进试点政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引导辖区市场主体有序开展试点业务。另一方面,基于试点政策“监测有力、风险可控”的特点,在试点工作中坚持留痕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的监测、分析和预警,有效落实“三反”要求,加强对涉及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投融资活动的审查,强化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行业的监管,初期先将试点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及时总结经验,观察试点效果,稳慎复制推广。
统筹开放发展和金融安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2年是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与临港新片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后的第一个施工年,也是临港新片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要”要求,努力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决战决胜之年。从外部环境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围绕2022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部署,上海市分局将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稳步推进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助力临港新片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扎实推进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实工作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快落地、见成效、防风险”为原则,统筹疫情防控和业务推进,扎实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政策的落实工作。其一,加大政策落地力度,有效激励金融机构用好试点政策,为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跨境金融服务,支持临港新片区整体改革开放和产业发展,同时在实践中进行试点政策压力测试,科学评估政策试点成效,为未来政策推广夯实基础。其二,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面向临港新片区内银行、企业的多途径、多轮次政策解读和宣传,提升试点政策普及面,将政策落到实处。对于相关外汇业务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等涉及银行端系统改造的试点业务,组织银行人员接受分批次轮训,为登记业务平稳下放做好准备。其三,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联动机制,在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的同时,紧抓后台监测管理,做好资金流向、流量的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同时,充分利用数据系统,积极参与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实现政府管理服务联动、监督信息共享、异常风险协同防范的风险防控联动机制,强化试点业务数据监测分析,为深化改革提供支撑和保障。
打造临港新片区特色竞争优势,支持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发展
在机制层面,依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支持临港新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快形成临港新片区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金融创新新局面。探索建立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的合作“新机制”,构建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加大开放型经济风险压力测试的合作“新方式”,开展基于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发挥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新行动”。在业务层面,以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为契机,依托经常项下优质企业凭指令支付、银行自主决定新型国际贸易业务单证审核、允许单一客户办理货物贸易项下净额轧差结算等政策,全面提升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高端航运、保税研发制造等特殊经济功能,加快接轨国际通行规则,参与全球经贸竞争;依托资本项下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等政策,打造临港新片区在跨境金融、科技金融、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深化等方面的特色竞争优势,支持浦东承接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跨国公司区域财资中心等全国性、全球性功能。待条件成熟时,有序将临港新片区、自贸区的政策复制推广至浦东全辖,支持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开放发展,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结合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助力临港新片区引领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其一,持续推进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落地,有力落实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举措,支持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其二,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提质增效,全面深化临港新片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便利临港新片区外籍人才购付汇,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其三,稳慎推进临港新片区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稳健开展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业务,探索在临港新片区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其四,结合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定位,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支持跨境资本进入与退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动临港新片区科技园区真正成为核心技术的国际孵化器,支持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为临港新片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加强外汇市场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形势变化双向监测,做好风险研判和预警。一方面,充分运用上海外汇线索研判中心、分局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外汇监管非现场信息系统以及总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创新监测流程的力量,实时动态监测辖内跨境资金流量和流向,及时捕捉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另一方面,用好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涵盖海关、税收、物流等数据信息的一体化信息化平台监测力量,新增信息系统分类标识,确保事后监管和核查精准度;深入挖掘相关数据系统监测分析功能,推动业务和技术融合发展,实现监管规则数字化、监管内容可视化、监管过程智能化、监管服务平台化;灵活调整监测分析频度,及时掌握跨境收支趋势和波动情况,形成对跨境资金流动信息的整合挖掘和互动共享,为临港新片区承接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