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的研究与实践
——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

2022-11-21刘明明宋高臣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药学医学专业

刘明明,刘 星,马 红,宋高臣

(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如果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就必须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并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此时作为高等医学院校要明确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类型及规格,从人才培养战略及专业结构等方面着手,特别是要瞄向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并从战略角度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017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了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等“六个强省”建设需要,这均明确指出作为一所省属地方应用型医学院校担负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等医学人才和服务地方卫生医疗的历史使命。到2020年牡丹江医学院结合黑龙江省关于开展地方省属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及专业结构调整论证工作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双论证”工作与“一流”本科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建设、“十三五”收官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等工作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供需两侧深度对接,实现专业结构优化和专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具备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1 坚持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总目标

牡丹江医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普通本科医药院校,也是医学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省属普通高校,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牡丹江市,初期的办学目的就是为牡丹江地区培养急需的医学人才,解决基层缺医少药的紧迫问题。学校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坚持为牡丹江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据此,学校确定了“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医学教育、科研、医疗中心”的功能定位。建校以来长期从自身所处的地域、办学实力出发,坚持服务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和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确定了“立足本省,面向行业,服务基层,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即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医药卫生行业,服务基层单位,辐射到全国。服务面向定位适应建设“健康中国”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确定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类型、目标、要求和规格,即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基层的医疗、疾病控制、保健、康复、药学及卫生事业管理等实际工作。伴随社会的发展,经过学校多次省内调查和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基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和人才需求社会调查报告分析,学校制定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动态机制,从战略角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供需平衡为目标,开展供给侧改革,以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2]。

2 形成特色的区域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

牡丹江医学院建有成熟的社会调查机制,在最近的省内调查和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基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和人才需求社会调查报告中得到了大量的最新分析调查数据。同时,学校为了更好的将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提上新台阶,2020年5月学校开始布置落实《关于开展地方属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工作的通知》,校长亲自参与《牡丹江医学院关于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解读工作,并组成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双论证”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还制定了供职能部门使用和二级学院使用的专门任务分解表,以系统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讨论落实“双论证”有关工作。学校各二级学院与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共同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开展“双论证”工作,并按要求完成各专业子报告和学校总体报告。创新性的将社会调查机制与“双论证”工作有机融合,形成了更为准确和高效的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模型。

根据学校最新的调查显示,依据《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黑龙江省“十三五”期间,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缺口总计约5.3万余人。黑龙江省绝大多数卫生健康统计指标均在东北三省排名最后。“十四五”期间,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配备标准将按国家要求有所提高,合计人员缺口至少5万人。全省卫生计生技术人员、公共卫生医生、卫生监督员合计缺口至少6000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检验技术人员缺口至少5000人。全省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药物研发、药品营销、医药物流和生产管理人才需求至少5万人。

近年来,牡丹江卫生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近5年市直医院共流出1973人。与省内其它地市相比,牡丹江市区医院数量相对较多,随着三年基本设施建设决战工程的结束,市直七所医院医疗用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相应增加。医疗机构使用面积将由19.1万平方米增加到47.5万平方米,床位由3128张增加到6260张,缺口2755人。所需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妇幼保健、儿科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麻醉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康复治疗学等。牡丹江地区县医院、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卫生技术人员缺口更大,至少缺8000人。所需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妇幼保健、儿科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麻醉学、护理学、预防医学等。

3 动态进行人才供给情况分析和调整

在此次“双论证”调研工作中,以牡丹江医学院2017~2019届毕业生及部分用人单位为调查研究对象,基于学校统计的全体毕业生就业数据,并结合专业第三方调研咨询公司搜集的调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毕业人数为2388,就业人数为2287,就业率为95.77%;2018年毕业人数为2470,就业人数为2372,就业率为96.03%;2019年毕业人数为2189,就业人数为2117,就业率为96.71%。以上三年数据分析说明学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都能找到就业岗位,从专业来看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市场营销、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和预防医学等几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高。

从留省就业情况来看,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以黑龙江省为主,占比为50.84%(牡丹江市为23.11%);2018届毕业生就业于本省比例为42.38%(牡丹江市为17.16%);2019届毕业生就业于本省比例为39.98%(牡丹江市为15.75%)。以上三年数据分析说明学校培养的人才大部分都能服务于本省的经济发展。但是呈逐年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出台政策吸引人才的能力越来越强。

从对口就业情况来看,2017届毕业生工作职位类别主要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最大,为86.38%;其次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比为7.90%;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4.00%。2018届毕业生整体择业行业较为集中,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占比最大,为89.74%;其次是教育业,占比5.26%。2019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为“卫生和社会工作”,人数占比达到了82.00%,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人数占比为5.09%,第三为“制造业”,人数占比为3.73%。按专业来看,近三年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专业为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生物医学工程。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是衡量一个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总体来看,我校毕业生整体可以胜任工作要求,专业基本对口,能更好地运用其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

从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分析及二级学院的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子报告反馈分析看出,学校急需要根据社会供需度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并启动专业预警机制,隔年招或停招市场前景不好、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例如,经过调研发现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率较低,经过论证现已将应用心理学专业启动隔年招生。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对口行业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口岸等部门,调研显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口岸招聘公务员对专业要求度总体不高,区域人才缺口较小,且此专业第一志愿填报较少、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经论证决定在2021年启动隔年招生。如一次性录取率和就业率没有提高将给予停招。动态的人才供给情况分析和调整将更加适应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的形成,也更加有利于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4 坚持人才培养战略定位顶层论证

学校“十三五”期间在自身发展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服务的具体目标。主要依靠医药人才、设备等优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黑龙江东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以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目前学校及附属医院在社会职能等方面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治疗防控等方面得到政府和社会广泛赞誉。但从总体上分析,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从定位和目标来分析,学校办学定位与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没有最大限度吸取校友、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卫生行政部门等相关利益方的意见与建议。应定期向广大师生、校友以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卫生行政部门等征求意见,充分体现各相关利益方参与学校管理。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来分析,学校的大学职能发挥不够平衡,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比较薄弱。应加强与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制药企业等行业部门联系,联合建设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与行业部门联合,积极争取已有科研成果转化。

5 持续开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

5.1 强化专业结构及专业集群建设学校按照学科专业一体化和学科专业交叉发展专业集群的思路,构建了与“大健康”服务紧密对接、以重点学科为支撑引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具有我校特色的医药专业集群。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以临床医学为核心,建设前期预防保健,中期医疗保健,后期康复保健,全程健康管理的“三期一体化”医学类专业集群[3]。前期以预防医学、心理学为支撑,构建预防保健专业群;中期以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为支撑,构建医疗保健专业群;后期以康复医学和护理学为支撑,构建康复保健专业群;全程融入健康服务与管理,实现健康服务全过程管理。依托地区产业地缘优势,以药学为核心,建设前期研发,中期制造,后期销售,集研发岗制药岗销售岗为一体的“全产业链”药学类专业集群。前期研发以药学为核心,中期制造以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为核心,后期销售以市场营销学和物流管理为核心。以黑龙江省东南部区域医药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围绕医药产业上下游发展要求,以专业互补和专业互错的形式,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紧密对接[4]。

5.2 制定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规划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在现阶段我校教学资源条件下,专业数量已趋于饱和,下一步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按照“改造一批”“替换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做强主干专业,做精特色专业,做实传统专业,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并进一步优化医药专业集群,做大做强集群规模。医学发展已从“治疗为主”向“生命健康全周期预防、治疗、康养”转变,学校将根据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依托学校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牡丹江市北药开发实验基地等科研平台,在今后五年内做好市场调研与论证基础上,申报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将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强化中医思维,加强中医药课程建设,打造小规模高质量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进一步丰富医学类专业集群,发挥中医药学治理和康养作用,在医疗保健专业群和康复保健专业群中搭建互通桥梁[5]。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我校将在依托传统医学影像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深化专业模块建设,培养出以影像诊断为主,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的“医学+工学”多学科背景复合型医学人才[6]。学校将逐步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依托学校多年来“两为”办学和作为全国首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教学经验,在今后五年内做好论证基础上,自选申报全科医学专业,开展公共预防类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基础临床融合的课程整合,扩大全科医学专业规模,为基层卫生部门培养一批定向医学生,培养出“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并依托地区产业地缘优势,进一步做好药学类专业集群内涵建设。进一步明确药学专业在药学类专业集群中的作用,缩减招生规模,增加新药研发、药学综合实验等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在教学中增加药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知识点,促进药学专业研究生升学率。增加制药工程与药物制剂学专业中实践操作学时比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药学类专业集群的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产需无缝对接,积极争取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学院,通过引进“企业大学”课程与订单培养,提高药学类专业集群的就业率[7]。

6 总结

学校经过多年来深入的应用型医学教育改革探索及“双论证”工作总结,更加坚定了应用型医学院校的办学类型定位和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不动摇。同时,基于社会需求和学校专业特征,进一步确定了人才培养类型为应用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的总体目标,并与岗位胜任能力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契合。未来学校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了解基层、农村对应用型医学人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的变化,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用详实的数据来支撑人才培养战略定位的确立和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用研究与实践来描绘出地方应用型医学院校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药学医学专业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部分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