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屠宰行业生产管理情况及发展建议
2022-11-21谢玲玲翁吉梅杨齐心杨红文郭小江王安波张双翔
李 晨, 谢玲玲, 姚 敏, 翁吉梅, 杨齐心, 杨红文,岳 筠, 郭小江,申 李, 熊 力, 王安波, 张双翔*
(1. 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 贵阳 550001; 2. 贵州省种畜禽种质测定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1;3. 贵州省草地技术试验推广站,贵州 贵阳 550001; 4.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8;5. 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贵州 威宁 553100; 6. 贵州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贵州 贵阳 550008)
屠宰行业上连畜牧业、下连加工业和服务业,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是保证肉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生猪、牛羊、家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对贵州省屠宰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结合全省畜牧产业和屠宰行业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1 贵州屠宰行业基本情况
1.1 生猪屠宰企业据行业统计,2021年全省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53家,其中生猪定点屠宰场95家,小型定点屠宰点58家。全省除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等城市中心区域未规划建设屠宰场外,其他县(市、区)均建有或正在建设生猪屠宰企业。2021年生猪屠宰量达502.35万头。
1.2 牛羊屠宰企业据行业统计,2021年全省牛羊定点屠宰企业45家,其中专营牛羊屠宰企业10家(专宰牛5家,专宰羊2家,牛羊混宰3家),在生猪屠宰场增设牛羊屠宰线35家。2021年牛屠宰量达11.89万头,羊屠宰量达10.57万只。
1.3 家禽屠宰企业据行业统计,2021年全省家禽定点屠宰资质企业20家,其中专宰家禽企业11家(以屠宰鸡为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省活禽交易市场关闭,根据贵州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设置家禽临时集中屠宰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62号)精神,各地根据情况可设置家禽临时集中屠宰点。2021年家禽屠宰量达2 542.26万羽。
2 屠宰监管措施
2.1 强化体系建设,筑牢产业发展基础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将屠宰行业发展作为促进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环节,出台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屠宰行业健康发展。2019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贵州省畜禽定点屠宰厂(场)设置指导意见》[1],明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有利流通、方便管理”的设置原则,在全国率先完善牛羊禽屠宰企业设立依据。根据文件精神,“温氏”“德康”“高金”等全国大中型品牌企业以及“贵州黄牛”“盘州火腿”“富之源”等本土品牌企业纷纷在产业聚集区建立屠宰加工基地,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为推动屠宰行业提质增效夯实了基础。
2.2 强化清理整顿,全面规范行业秩序为解决行业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屠宰行业管理、规范屠宰行业秩序、提高屠宰行业素质,2019年以屠宰环节“两项制度”(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百日行动为契机,对全省畜禽屠宰企业建立电子档案,摸清企业基本情况、非洲猪瘟自检情况和官方兽医派驻情况,全面核查屠宰企业定点屠宰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污许可证“三证”等情况,清查“停产不销号”“资质不全仍经营”“两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企业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99家企业取消定点屠宰资格。经清理整顿,基本实现了生猪屠宰企业由“多、乱、小、散、差”向“少、齐、强、精、美”的转变,行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2.3 强化示范引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切实贯彻执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中“推进屠宰标准化创建”和省委省政府围绕“四新”(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先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抓“四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精神,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化、厂区环境整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生产经营规范化、检测检验科学化、排放处理无害化的要求,争取专项财政资金100万元,推选10家生猪屠宰企业开展省级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2021年全省共有7家企业通过省级验收,其中开阳金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荣获“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称号。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在全省范围内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2.4 强化安全监管,保障肉品质量安全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生猪屠宰“扫雷行动”、打击危害肉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紧盯关键时间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注水注药、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开展全省屠宰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监测,2021年完成屠宰环节猪牛羊肉水分监测400批、“瘦肉精”等违法添加物监测258批,合格率均为100%,未发现注水注药肉品,未发生肉品质量安全事件。
3 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法规较为滞后《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实施9年多来,有关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屠宰管理工作的需要,加之国家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于2021年8月1日正式施行,《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也亟需修订完善。此外,国家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家禽、牛羊屠宰管理办法,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2]。
3.2 畜禽定点屠宰率不高《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规定,全省实行猪牛羊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部分市(州)、县(市、区)将家禽纳入定点屠宰范围。由于我省农村人口占比较大,全省畜禽定点屠宰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偏远乡镇存在未经定点屠宰销售肉品的现象。
3.3 屠宰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我省畜禽屠宰企业主要采用代宰模式,以热鲜肉就地消费保供为主,特别是小型生猪屠宰点受资金、土地、生产规模等影响,更新改造发展后劲不足,“量多质低”特点明显,市场竞争力弱、利润率低且取缔困难[3]。另外,政府政策资金支持较少,缺乏有效的激励奖补措施。
3.4 行业现代化水平不高部分屠宰企业设施设备简易、老化且硬件投入不足,机械化生产程度低。行业初级阶段特征明显,融合度不高,链条不完整,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市场销售、品牌推广等短板仍然存在,无法实现价值和效益最大化,还没有充分发挥助推我省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4 对策建议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大力发展牛羊,优化发展家禽,促进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4]。屠宰行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要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构建生产高效、布局合理、质量安全、产销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4.1 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顶层设计以《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为依据,结合我省实际加快修订《贵州省牲畜屠宰条例》,进一步规范小型屠宰点和牛羊禽屠宰的管理,健全屠宰违法犯罪打击机制,完善屠宰环节全链条监管,保障畜禽肉品质量安全[5]。
4.2 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严格定点屠宰严格施行定点屠宰制度,落实“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抓好屠宰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部门联动,深化强化“行刑衔接”,建立打击私屠滥宰案件查处通报联动机制,严惩重处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
4.3 进一步严格企业监管,促进规范发展按照“招商引资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取缔关停一批”的思路,鼓励各地引进大型养殖企业建设屠宰场、延伸产业链条,通过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本土屠宰企业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提升标准化水平。督促屠宰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快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撤、停、并、转”。严格屠宰企业设立审批,引导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推动畜禽就地屠宰。
4.4 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提升整体水平鼓励屠宰企业开展肉类产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快冷链配送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统一的肉类流通经营体系,推进畜禽产品冷链配送、冷鲜上市[6]。鼓励引导大型养殖龙头企业和屠宰企业加强产销合作,逐步转变现有代宰模式,推动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