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21孙琦皓

西部财会 2022年9期
关键词:非营利民办高校财务

朱 霞 孙琦皓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教育体系进一步的革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已经取得重要的突破,成为深化改革背景下的一股强劲力量。尤其是在长期的理论探究后,民办高校迎来了实践的探索,即民办院校分类管理。而民办高校在税收问题上受其特殊运营性质与有限办学规模的影响,其管理水平与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相比更为薄弱,在资金管理上也暴露出更大的风险隐患。非营利民办院校资金管理水平的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会对高校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因此,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需要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努力推进资金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民办高校取得更好的发展助力。

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一)运营特殊性的需求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是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普通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则是以筹资、投资和运营为主。其中,最主要的是筹资部分,即学生学费等事业收入。伴随着这种筹资模式而来的就是筹资风险,由于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其生源数量和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进而增大了筹资难度。不仅如此,由于其特殊的运营性质,许多民办高校缺乏针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一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投资者本身还经营着企业,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挪用资金现象。因此,非营利民办高校必须提高资金管理能力,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减少资金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从而保障民办高校内部财务系统的健康运行。

(二)生存发展所趋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加上独立院校近年逐渐转设成为专业技术类院校,普通本科院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实力和层次差异逐步扩大,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长期处于“以学养学”状态。因此,民办高校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是对当前市场的迎合,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体制下民办高校求生存、迎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种竞争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民办高校只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增强资金收入的稳定性,才能维持自身的健康运营,在一众竞争对手面前占得先机,为其整体发展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现状

民办高校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一种补充,但其办学性质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民办高校的运营性质具有特殊性。尤其是民办高校分类后,许多民办高校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非营利办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营利动机。首先,非营利民办高校所享受的扶持政策既不同于营利性质的民办高校,亦不同于普通公立院校,非营利民办高校的资金更多仰仗于投资者和赞助商,以及学费和校内食堂、商铺等门面的使用权出租。因此,其当下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其次,非营利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权限较为集中、不够分散,这种情况在投资业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毕竟非营利民办高校的本质仍旧是非官方性质的办学,管理决策相对而言有更大的自主性。非营利民办高校在购买大型仪器等固定资产的时候,往往直接由所有者决定,而非通过必要性分析来论证购买该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当资金管理的权限集中在投资者身上时,也更容易发生财务舞弊的情况。例如,从商业合作伙伴处购买所需的固定资产,忽略了投资成本和性价比等综合因素,缺乏购进资产的科学性,未对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进行仔细分析。最后,非营利民办高校资金管理还存在缺乏长远规划的现象,难以合理规划资金进行采购和投资。普通公立本科院校在购进资产和进行投资时,往往会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和监督,以购进资产为例,公立院校不具有品牌的自主选择权,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规格和功能性要求。而非营利民办高校在这方面所受到的限制很小,不需要严格按照以功能为导向的模式进行采购,可以自主选择品牌,这就加剧了采购环节资金的失控,导致实际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资金的安排缺乏长远规划。

三、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需要自筹资金的特殊经营性质,其办学目标不仅要保证教学质量,还要保障资金链健康。因此,非营利民办高校往往非常重视经营收入,但重视资金收入不等于重视资金管理。不少非营利民办高校的管理者缺乏对资金管理的认识,因为民办高校的整体管理体系、模式甚至是规章制度,都是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缺乏与自身情况相结合的独特性,资金管理体系和制度也不例外,这种无差别的借鉴导致制度缺乏针对性,在非营利民办高校实际资金管理中缺少实用性。不匹配自身的资金管理体系,导致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局限于最基础的记账实务处理,未能建立起完整的资金管理以及配置优化的体系,没有将管理落到实处。资金管理的本质目的是让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投资者参与到相关的经济活动中,了解高校资金收支情况,从而对经营情况和投资业务进行及时调整,甚至可能会影响其决策。对于许多非营利民办高校来说,他们的资金管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资金管理颗粒度大

过去的数十年间,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惊人,我国许多行业纷纷步入信息化发展的特快列车,高校财务也不例外。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财务核算、监督、管理上都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传统财务结合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可以有效保障资金活动监管力度。当前,非营利民办高校的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相对公立院校难免有些滞后,这严重限制了民办高校的财务发展,使其资金管理水平无法支撑实际需要,资金活动难以做到实时精准掌控,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高校资金管理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当前众多民办高校所欠缺的。因此,民办高校的资金管理急需与信息化系统相结合,从核算、监督、管理等多维度进行匹配,将资金管理做到精细化。

(三)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由于现阶段各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对于毕业生学历普遍存在着较高要求,民办高校的文凭逐渐不能满足毕业生应对社会激烈竞争的需求,多年来依靠降低招生门槛的差异化录取战术遇到瓶颈,很多民办高校出现了生源紧张的情况。这对于原本筹资渠道就主要依靠学费的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直接导致其收入减少,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营。政策扶持层面,国家对于普通公立院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如资金扶助、税收的优惠、经费补贴等。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并不完全享有这些国家政策,在面对收入减少的问题时,只能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方式只能帮助民办高校实现短期过渡,还会导致其承担相应的利息,进一步增大财务压力。因此,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需要发掘更多的筹资渠道,从而维持资金链的健康,维持高校财务系统良好运行,不能仅仅依靠“以学养学”。

(四)资金管理专业程度低

当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对资金管理的理解停留在计划层面,没有将控制、监督和考核体现出来,认为对学费收支情况进行记账等操作属于资金核算工作,而非资金管理工作。首先,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管理者缺乏对资金管理的重视,没有成立专门的资金监管部门,笼统地让财务部门内部承担资金管理与监督两项本该相互分离的工作,导致资金管理的内部监督没有落到实处,产生了财务风险。其次,非营利民办高校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即便高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但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以完成工作,导致民办高校内部的执行力度不达标,制度的作用无法在高校的业务工作中得到体现。最后,由于不具备企业法人的法律地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税收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难以对税收政策进行全面把握。综上,非营利民办高校需要提高其资金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规范会计人员的执行操作,不断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强化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当前,国家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监管趋势进一步加强,规则更加细致,方法更加多样,监管力度更大。传统记账算账都在向着经营管理财务的方向转型,这要求民办高校把财务工作重心从资金核算过渡到资金管理上。非营利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市场发展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并制定更符合实际需求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再根据制度做到严格执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要突破原有框架的限制,以促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结合实际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其中,制定并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只有将制度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在执行时有规则可循。要从资金的筹集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管理制度、资金使用审批制度以及资金预算制度等环节,逐一完善并且延伸到每个环节的二级组成。以现金管理制度为例,除了现金的使用范围和限额,还应完善现金管理的其他事项,不得坐支现金,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的,需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予以支付。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金精细化管理

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也有效地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首先,在互联网+的信息化背景下,为了确保资金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开展,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各个环节做到精准核算,确保对经济业务做到完整、连续记录,并且及时反馈,运用统一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确保会计信息及时有效。同时,在资金管理的监督层面也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高校资金的支出情况可以反映其经济活动,高校应做好监督工作,将所有的资金控制关键节点都涵盖起来,形成一张完善的监督网络,健全审核监督体系,从而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加强资金管理的监督职能。其次,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要明确非营利民办高校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当前来看,还尚未形成一套可以适用于全国的统一方案,因此,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要做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非营利民办高校资金管理、税收优惠等政策,以促进信息化管理在非营利民办高校的使用。

(三)合理规划闲置资金进行投资

目前,学费仍旧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最主要的筹资来源,每年开学季都会有相对固定的资金收入,这段时间资金比较充裕。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该通过以前年度的资金支出编制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计划,在对资金支出进行控制之后,对闲置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制定闲置资金投资计划。学校可以与银行进行合作,投资购买合理的理财产品。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该以风险控制为主,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项目投资,即便回报率较低,但基于庞大的本金以及相对稳定的增值,长期来看依旧可以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取得高额的投资收入,可以有效缓解其营运压力,避免了闲置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非营利民办高校应对高校发展进行合理的投资,尤其是在人才引进方面投资可以提高师资力量,有助于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社会声誉和口碑的跃升,从而应对招生难的问题。对高校内部持续进行合理投资规划,形成优质资产以提高社会声誉,进而吸引资本前来投资,拓宽民办高校筹资的渠道。

(四)建设专业资金管理队伍

建设专业的资金管理队伍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管理层要意识到资金管理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费等事业性收入,虽然这部分资金收入看似不存在较大的风险,但后期的资金管理,需要财务人员对外部市场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敏锐。同时,资金核算和资金管理履行的是不同的职能,应该将监督主体和被监督主体划分开,必要的话可以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队伍,将内部监管的作用发挥出来。其次,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会计核算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只有提高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资金管理队伍,才能确保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资金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

猜你喜欢

非营利民办高校财务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Bringing clean water to millions 净水进万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