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2022-11-21周明益
周明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思路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教学目标逐渐从以往注重教学课堂实际效率转变为以提高学生学习思路为主。高等数学在高职高专学校中的具体教学要求是教师应将“数学应用”作为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目标,让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来对自身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行切实提高,而高等数学中所存在的相关数学基础方法及知识确实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成果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一、目前艺术类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和特点分析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因为大多数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高,学生文化课知识层面也相对较窄。因此,学生在正式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较高的自觉性,不少学生要通过教师督促才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高等数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但一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收能力较慢,其对教师所讲解的具体内容也不能产生更为全面清晰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高等数学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会对高等数学产生厌恶之感。艺术类院校学生对数字敏感度较弱,一些学生在面对相应的数学计算问题时,通常有很明显的畏惧心理。艺术类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主要涉及数理统计及微积分等。此类学习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必须拥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对该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运用。但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扩招,其对艺术生数学要求普遍降低,学生基础薄弱以及对高等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同样成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师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之一,而此情形也同时为高等数学教师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1]。
(二)艺术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学时相对不足
大多数艺术院校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少学校皆会开展相应的专业技术课程来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强化。大多数艺术类院校在课程安排方面多是将学生专业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生学习时间多被大量的操作训练、课程排练所占满。甚至部分即将面临毕业的高职学生可能还需要参加各类不同类型的比赛及表演。长此以往,学生的体力、精力皆会受到大量的损耗,其在进行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时,无法全身心投入教师实际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效率大多达不到理想状态。此外,艺术类院校对高等数学课程课时的安排不够充分,大多数学生一个星期仅有一节高等数学课程,部分院校可能会将课时安排到两节。但此种课程安排方式往往不具备一定的合理性,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思考性较强,若学校不能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课时进行集中合理安排,那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则很可能会陷入学了忘、忘了学的不良循环中。
(三)课程单一,没有层次差别
大多数艺术类院校学生数学知识较为薄弱,但也不排除个别班级中会存在学习方法及学习状态较好的学生。针对这种状况,高等数学教师应有效实行分层教学来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提高。但大多数艺术类院校所设置的教学课程较为单一,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多为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有效讲解来对学生进行统一提问等。此种单一教学形势下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无法真正集中注意力来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而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由此变得愈来愈大,若高等数学教师不能全面改善此种教学现状,那么学生便很容易在课堂之中形成一定的“惰性思维”,学生不愿意对学习内容多加思考,学生高等数学成绩及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同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2]。
(四)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艺术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师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完成相应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实际上此种教学形式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会令学生处在一个麻木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按部就班,对于部分题型的讲解,教师多通过令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题型的认知程度。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多是跟随教师的教学步伐来进行思考,教师并未给予学生合理充足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自身个性特点也得不到更为全面的展现。此外,高等数学教师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时,多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来令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学生学习时间被大量作业所占据。因此,学生往往无法拥有更多空余时间来思考探究课堂中理解尚不全面的知识。
(五)教学内容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够
艺术类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强化及培养。但教师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多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多数教师会侧重对学生讲解某一运算公式的具体由来,对学生强调知识结构的严谨性,但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问题,教师往往不会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讲解。对于高等数学教材中运用较强的题型,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先去记忆该类题型相关的公式定理,而对于题型中的具体演算步骤及实际运用过程,学生则无法进行更为详细的了解。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展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外,其同时要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过于侧重理论的教学模式则无法有效增强学生运算能力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不能通过有效的数学知识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妥善解决[3]。
二、艺术类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制定适合专业需求的改革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深切指引的有效性文件。因此,艺术类高等院校要想实现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改革,其必须从自身教学目标出发,改善教师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从而令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绩能够得到双重提升。高等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学生实际学习专业进行相应明确,并同时以学生在专业中的具体需求作为自身重要的教学理念,全面寻求高等数学与学生专业课程的共同之处,从而令高等数学课程能与学生专业课程相互融合。高等数学教师可将从前课程中的大体教学目标转换为能够顺应学生之间不同学习进度的弹性目标,从而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高等数学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并从高等数学教材的实际特点出发,找出能够对学生专业课学习起到帮助的高等数学知识,从而再对学生专业整体发展走向进行侧重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学习水平,对自身学习过程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查漏补缺。高等数学教师有了学生专业需求作为参考,那么其便能全面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进度来制定更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令学生在课堂之中更好地对高等数学知识进行消化及吸收。例如,高等数学中微积分、极限理论等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重点基础知识,而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教师则可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来进行选择性教学,对于动画专业或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高等数学教师可侧重为他们讲解线性代数的运用及函数相关的应用方法,从而令他们的构图比例能够更加准确[4]。学生在明白有效的高等数学学习中能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后,其也会对高数产生更为广泛的兴趣。高数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自身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合理利用“取舍平衡”的教学理念,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侧重性教学,这样一来,教师教学内容才能切实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学生学习效果也能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
(二)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
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后,高等数学教师便要开始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令自身教学效果能够全面符合自身的预想状态。高等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应深切明白自身以往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全面扭转“满堂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制定出符合高职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例如,高等数学教师可制定分层教学模式,对刚入校的新生而言,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如果根据入学时所划分的班级进行教学,那么高等数学教师则很难全面兼顾到数学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而有效的分层教学方法则能对此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并能同时从本质上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时一致的专业班级进行层次划分式授课,其主要以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实际学习基础作为参考来进行分层授课,从而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高等数学成绩皆能获得有效提高[5]。对于高等数学学习能力较强、基础知识较为牢固的学生,教师除了要按照课堂正常教学制度来进行授课外,还应同时对此类学生进行有效拓展知识训练,组织其参与相关的高职数学知识竞赛,从而最大化提高此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进度适当放缓自身教学步伐,对于授课内容,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这样一来,学生便可各取所需,共同感受到高等数学的乐趣所在。
除了分层教学外,教师还应对自身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外,学生也应配合教师来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思考。但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教师皆应全面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这样一来,高职数学教学目标才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实现。高等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积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参与进去,为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高等数学教师应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以及讨论交流时间,建立更加开放的互动式课堂。这样一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变得更加积极活跃,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其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更为全面的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也能因此得到更为良好的培养[6]。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大多较为薄弱,然而有效的建模意识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抽象性思维,学生数学逻辑思维也能由此获得更为有效的培养。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应适当加强学生数学建模意识,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课题难度较高,它主要是令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对现实中的模型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及解决。数学建模能将实际数学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编程、数学软件等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严谨的分析及处理,从而获得最为有效可观的解决方案。高等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其首先要对自身建模意识进行合理加强。此外,高等数学教师还应同时查找资料,搜集与数学建模相关的实际案例,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及教育思想,最大化将高等数学与各专业领域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令学生能深切明白高等数学的实际运用意义[7]。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可将数学建模设置为选修课以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选择学习。高等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适当为学生普及相关的建模知识,从而令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及趣味性。数学建模意识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兴趣,学生高等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也能由此获得一定的拓展及增强。
(四)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教师也能通过教学评价机制来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及总结。教师在强化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可设置相应的测试考核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例如,教师可制定基础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测试两个评价标准。基础知识考核主要涵盖学生平常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的实际完成情况等,应用能力测试主要是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其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以及明确学生是否拥有对数学问题的良好解决能力。在应用能力测试时,数学教师应与学生专业课教师共同探讨题目的出具方法,从而令学生能够通过对试卷的完成,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缺漏之处,而教师也可同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为学生制定更为全面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测试相结合,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学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同时拥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高等数学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除了能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外,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也能由此得到有效加强。
(五)适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黑板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但与此同时,教师应适当采用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技术,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教学体验。黑板教学能令学生非常清晰地观察到教师对数学题目的具体演算步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导数概念以及为学生展示求导方法时,传统板书教学能令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学实验已逐渐成为高等数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数学等逐渐在高等数学中被广泛运用。对于高等数学中比较晦涩难懂且又无法进行板书的知识内容,如与定积分相关的概念及例题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加强学生对该项知识内容的理解及掌握。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以往较为枯燥的教学氛围,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也能由此获得更为有效的提高。高等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展开式教学,从而将数学概念以及图形的发展变化更为清晰、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多媒体能加强高等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也能由此变得更加集中。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必须围绕自身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生动、客观的多媒体课件,从而从本质上加强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布置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任务给学生,令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数学知识后,按照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来制作相应的学习课件,并在下节课中进行上台展示。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无疑是对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内容进行了更新一轮的复习。此外,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对课件进行排版布局时,其审美能力能得到相应的锻炼。因此,高等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加利用现下社会所流行的教育教学方式来拓宽学生思维视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唯有如此,学生高等数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六)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创新的应用型人才,而此目标也同时对教师创新素质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高等数学的学习,从整体上来看是较为枯燥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的艺术院校学生而言,其很难真正将高等数学知识运用于自身实践生活之中。因此,高等数学教师需针对此种教学现状提高自身创新素质,从而在高等数学教学课堂中带给学生更为新颖的课堂教学体验。学校可组织教师多参加一些教改项目,令高等数学教师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学习[8]。此外,在新学期开始时,高等数学教师可多参加一些公开教学活动,并在课后对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及总结。这样一来,高等数学教师之间便可互相汲取对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从而扬长避短,使自身课堂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最佳。高等数学教师要想课程内容对学生专业课程产生更为显著的帮助,则可与学校数学教研组共同协商,结合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编写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高等数学教材。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对数学知识概念掌握得更加清晰,教师也可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高等数学教师创新素质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中不只拘泥于对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而是结合实际,努力探寻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此外,吸收优秀教师教学优点,将其他教师教学过程之中的可取之处运用于自身教学过程中,也可谓是对自身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创新。高等数学教师应妥善提高自身创新素质,结合教学实际来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突破,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对高等数学学习的热爱,学生学习效率也能由此变得更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类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需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紧密配合,其教学改革效果才能达到最佳。从我国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具体教育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及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皆较为繁杂。对此问题,高等数学教师应结合学校来对现行高等数学教学体制进行一定的转变,实行合理的分层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除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外,高等数学教师还应同时培养学生建模意识,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并妥善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利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技术来增添高等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通过对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来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教学效率相较以往也能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