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1屈文丙
屈文丙
(临泉县鮦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临泉 2364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巨大,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尤为关键。小麦和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传统栽培技术模式下作物产量和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推广应用小麦和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小麦玉米轮作技术优势概述
1.1 优化品种搭配模式
小麦和玉米轮作前,需结合播种时间科学搭配小麦和玉米品种。小麦品种应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等特征,玉米品种选择以中晚熟高产品种为宜。通过科学搭配小麦和玉米品种实现轮作模式,有助于实现对品种搭配模式的优化,为2种作物后续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小麦和玉米轮作,在收获玉米后秸秆粉碎还田,然后播种小麦,秸秆还田后的地块,富含有机质,通过施加秸秆腐熟剂,可加快秸秆腐熟,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秸秆还田后极易出现地虚现象,所以要适当增加播种量,达到全苗的目的。
1.3 提高玉米播种质量
在小麦成熟且收获之后,将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并施加充足的底肥,然后贴茬播种玉米,结合地块墒情科学控制播种密度,营造良好的光照和通风环境,为玉米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1.4 优化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需重点做好小麦冬前、春季、后期管理工作及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管理工作。并结合小麦和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水肥的需求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优化田间管理措施,有助于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2 小麦-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 小麦高效栽培技术
2.1.1 精细整地作业
小麦播种前,整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优选带副犁的大型犁,便于更好地深埋前茬玉米秸秆,为小麦播种及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整地时深度控制在30 cm 为宜,整地后需用带有镇压轮的旋耕机整理表土2 遍,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翻耕每间隔3 年进行1 次即可,间隔期内可进行旋耕作业,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效果。
2.1.2 选种及处理
小麦播种前,认真做好选种工作至关重要。农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水文、用途等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选种,优选具备较高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同时要确保小麦种子纯度>9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选种后需处理种子,推荐使用种子包衣剂,农户应严格按照《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选用病虫兼治型高效低毒种衣剂,实现对小麦病虫害的有效防治[1]。
2.1.3 规范播种管理
农户应结合品种特性、温度湿度等因素合理控制好小麦播种时间,应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做到抢雨播种,防止干旱。同时要确保播种时温度稳定在10℃~15℃,保证出苗率。小麦播种时推荐使用宽行宽幅免耕播种机进行等行距播种,播种深度4 cm 为宜,确保深浅一致,播种行距30 cm 为宜,苗带宽10 cm 为宜。要保证所选用的小麦播种机有镇压装置,保证小麦播种作业质量。此外,应控制好播种量和播种密度,每0.067 hm2用种量控制在12~13 kg 左右,成穗40×104~45×104穗为宜。
2.1.4 落实水肥管理
水肥是小麦生长的必需品,因此农户要高度重视水肥管理工作。首先,应结合土壤墒情做好灌水工作,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应及时浇水,需要注意的是,应密切留意天气情况,风雨来临前禁止浇水,避免造成倒伏。其次,应重视追肥工作,返青期每0.067 hm2麦田追施钙肥15 kg、钾肥10 kg;拔节期每0.067 hm2麦田追施尿素20 kg;孕穗期每0.067 hm2追施尿素10 kg。
2.1.5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会对小麦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时,可采用“一喷三防”技术,最佳防治时为抽穗期,要合理选用药物,确保符合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防止出现药物残留及农业污染的现象。草害防治时,可在小麦四叶期喷施化学除草剂,应结合小麦生育期、气温等因素合理控制除草时间和频率,避免造成药害。
2.1.6 收获及秸秆还田
小麦成熟后,应及时收获,最佳的收获期为蜡熟末期,推荐使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收获后充分晾晒,避免发霉变质。小麦收获后,需将秸秆还田,要控制好小麦留茬高度,以10 cm左右为宜。优选带有秸秆粉碎抛机的收割机,秸秆粉碎长度10 cm内为宜,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洒在农田内。针对秸秆较高的地块,可使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切碎小麦残茬和杂草,并均匀混合到土壤中,加快腐熟发酵,提高土壤墒情。
2.2 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2.2.1 重视品种选择
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结合实际用途,优选具备较强抗病性、抗倒伏能力的早熟玉米品种,同时要确保其适宜进行机械收获作业且耐密植。所选用的玉米品种纯度>96%、净度>98%、发芽率>85%、含水量<13%,只有科学选种,方可保证玉米成活率。
2.2.2 做好种子处理
科学选择玉米品种后,需处理种子。首先,可使用药剂拌种,如:使用0.5%硫酸铜溶液拌种防治玉米黑粉病,使用呋喃丹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其次,推广使用杀菌杀虫复合种衣剂对玉米种进行包衣,一次性实现对苗枯病、蚜虫、地老虎以及金针虫等多种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2.2.3 深松播种作业
深松深度控制在25 cm 左右,深松施肥行需和播种行间隔8 cm 左右。玉米播种时,推荐等行距播种作业,行距一般为60 cm,亦可采用大小行播种作业,大行距为80 cm,小行距为40 cm。要控制好播种深度、密度及播种量,深度以4 cm为宜,每穴播2 粒玉米种,每0.067 hm2播种1×104~1.2×104株为宜,具体应结合土壤墒情控制,墒情差的应适当多播,提高整体产量,墒情好的应适当少播,保证单产量。玉米播种后,需要做好覆土工作,确保无露种、露肥等现象。
2.2.4 间苗定苗
玉米播种后,应密切留意出苗情况,及时做好间苗定苗工作,要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的原则间苗定苗,控制好间苗时间,一般长出5 片真叶时定苗为宜,每穴留下1 株壮苗。如缺苗需及时移栽补苗,达到全苗的目的。
2.2.5 中耕除草
一般情况下,玉米苗期需中耕2 次,中耕时应配合追肥、培土。中耕时要做到苗旁浅、行中深,提高土壤通透性,同时也能减少田间杂草数量,避免对玉米苗生长造成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除草时应避免损伤玉米苗根系,保证成活率。
2.2.6 水肥管理
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肥的需求量较大,如缺水缺肥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首先,应定期监测土壤含水量,将其保持在70%左右为宜,低于该标准值需及时浇水,高于该标准值需排水除湿。其次,应结合植株长势合理追肥,苗期、拔节期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穗期追肥以高效氮肥为主,籽粒期追肥可在叶面喷施2%氮、磷混合溶液。
2.2.7 病虫害防治
首先,玉米苗期地老虎、蝼蛄等虫害发生率较高,农户可在播种前使用药剂拌种,将50%辛硫磷乳油100 g兑水2.5 kg然后拌入40 kg 种子,均匀搅拌后堆闷2.5 h 再播种。同时也要做好对根腐病、顶腐病的防治,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800 倍液予以防治。其次,穗期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率较高,农户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等药剂防治,同时要做好对螟虫的防治工作,可在大喇叭口期将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太阳能杀虫灯悬挂在田间,白天关灯、夜晚开灯,可实现对玉米螟虫的有效诱杀。最后,玉米花粒期,需重视对蚜虫、棉铃虫、黏虫、红蜘蛛的防治,通过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辛硫磷1 500倍液可起到不错的效果[2]。
2.2.8 玉米收获及秸秆还田
玉米成熟后,推荐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收获后的玉米应充分晾晒1 周以上,当颗粒含水量<22%时再脱粒,脱粒后的玉米应继续晾晒,水分<11%以下时即可放入仓库贮存。玉米收获后,需进行秸秆还田处理,青玉米秸秆及玉米叶富含营养物质,利用玉米秸秆粉碎机将秸秆粉碎至少3~5 cm 后均匀抛洒在农田内,并施加充足的底肥和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熟发酵,分解肥料,为后期小麦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秸秆粉碎还田前,可撒施适量的辛硫磷颗粒剂、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实现对小麦黑穗病、大小斑病、金针虫等多种病虫害的有效防治[3]。
3 小麦-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探讨
3.1 加强政府引导
小麦和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组织引导,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认真履职,充分发挥带头引导作用,结合推广工作需求,建立专门的推广机构,为推广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指导,扩大小麦玉米轮作栽培技术推广覆盖范围。推广工作中,各级政府部门要注重正向引导,从土地流转等工作入手,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小麦玉米轮作规模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健全规章制度
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健全完善的推广工作制度,明确小麦和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内容、流程,科学做好规划安排工作,确保推广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避免推广工作流于形式,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确保将小麦和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位,达到理想的推广效果。
3.3 落实宣传工作
认真做好宣传,促使更多的农户明确小麦和玉米轮作栽培的优势。在宣传工作中,可采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可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制作短视频,讲解小麦和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知识,提高认识。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知识讲解,手把手指导农户规范、正确应用小麦玉米轮作栽培技术,掌握轮作技术要点,发挥技术优势,提升小麦和玉米产量[4]。
3.4 完善推广方式
在小麦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时,应在现有推广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提升推广效果。如:可构建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实现技术入户;定期举办科技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户宣传小麦玉米轮作栽培技术;建立示范田,定期组织农技人员、农业大户、农业合作社进行现场观摩和技术研讨,让更多农户意识到小麦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的优势,进而积极采应用小麦玉米轮作技术。
3.5 增加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增加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应将推广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当中,设置推广专项工作经费,严格监管资金的划拨和使用,防止资金被挪作他用或者贪污腐败等现象,只有保证资金充足,方可推动小麦和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持续化展开。
3.6 组建专业队伍
推广人员在小麦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专业能力及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推广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所以组建一支专业的推广队伍尤为关键。一方面,要积极引入优秀人才,面向社会及农业类高校公开招聘优秀人才,严格考核应聘人员,确保其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水平、素质,确保能够较好的完成推广工作。另一方面,要强化推广人员培训,制定可行的培训制度和计划,设置转向培训资金,定时定期的落实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优化其知识结构,提升其专业化服务水平。此外,为提高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要重视对工作条件、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并提高推广人员薪酬待遇,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稳定推广工作队伍,减少人才流失,为小麦和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提升推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 结语
小麦和玉米均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保证其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新时期,应积极推广应用小麦玉米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掌握小麦和玉米轮作栽培技术要点,促使两种作物平衡互补,提升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及质量,提高种植效益,保证粮食安全稳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