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头人工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2022-11-21马振华
马振华
(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平安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张家川 741516)
乌龙头为五加科楤木属,属于多年生落叶灌木,又有树头菜、乌刺菜、树头菜、木龙头之称。野生的乌龙头既是名贵的药材,同时也是营养价值丰富的山野菜。野生乌龙头被誉为时野菜中的珍品,被誉为“山野菜之王。”从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言,乌龙头含有丰富的钙、铁、锌、镁、磷、钠等矿物质元素及多种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风味独特香甜、清脆可口。从药用价值而言,乌龙头含有丰富的皂苷成分,具有消肿利尿、清热祛痰、活血补气、消炎止痛、祛风利湿等功效,对治疗糖尿病、便秘、肾炎、肝炎、慢性胃炎等具有显著的效果。此外,乌龙头树形独特、叶形美观、叶色深绿,种子含油量约35%,木材坚实可做建筑材料使用,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野生乌龙头资源减少,人工栽培乌龙头成为发展乌龙头产业的关键。研究乌龙头人工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对提高乌龙头栽培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乌龙头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1 乌龙头栽培技术
1.1.1 选苗
乌龙头人工栽培选择1年生优质苗。优质苗的标准参考如下:①苗木大小均匀,无根损和苗损问题;②苗木健康,无病虫害;③根茎粗约0.5~0.7 cm;④根长约18~22 cm[1]。
1.1.2 选地整地
乌龙头喜阳喜温、耐寒、怕荫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pH 值为6.0~7.5 的环境。相对而言,乌龙头更适合在排水性好、土质疏松肥沃的棕壤中生长。在选地时,应以棕壤为主。在没有棕壤条件的情况下,应因地制宜的选择土壤肥力较高、土质疏松、便于排水的地块。且栽培地块林木郁闭度应小于0.6。地块以阳坡或半阳坡为主。乌龙头栽种的地块不易选在风口,易受晚霜、涝灾的低洼地带及排水性较差的黏土地块。同时,还应避开环境污染区域。选择好的地块要清除石块、杂草及上茬作物肥料,并在春秋时做好翻耕、耙平处理。地块翻耕深度30~35 cm 为宜。整地前对地块采用0.2%福尔马林液消毒,并按照30 000 kg/hm2的肥量施入基肥。
1.1.3 栽植时间
乌龙头的栽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及土壤墒情实时而定。乌龙头苗栽植时气温应在20℃~25℃。一般春栽在每年3 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大约20 cm时进行。秋栽在每年10 月上旬进行。具体的栽种时间应参考气温、光照、降雨等情况适时而定。春栽时可通过根部蘸保水剂做好保墒工作,防止春旱导致死苗的发生。秋栽后应做好排水工作。
1.1.4 栽植
乌龙头栽种株距为25 cm,栽种植穴为30 cm×30 cm。栽植方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一般平地或地块较为平整时,采用垄栽、畦栽的方式。降水量较多的区域,栽种时应建议选择垄栽的方式,并建立排水沟。坡度较大的山地或小地形建议采用鱼鳞坑栽种的方式。乌龙头栽植前需要先对苗木进行筛选处理。选择出优质苗木后对根系进行修剪,保留根系约15~20 cm。乌龙头苗栽种遵循深入浅出、轻提轻踩、三埋两踩的原则。将苗放入植穴,根部与植穴底部接触,埋土时扶正苗木,并轻提苗木,然后回填土壤,轻踩压实土壤,以防止窝根问题出现。栽种后的乌龙后苗应立即浇水定根。春季墒情好时无须浇水或尽量少浇水,降水较多时应适量排水[2]。
1.2 栽后管理
1.2.1 除草
乌龙头苗栽植后应做好除草工作,防止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除草以人工中耕除草为主,中耕除草的同时配合中耕松土。杂草应遵循及时除草原则,以防形成草种,造成草繁殖加速。乌龙头每年除草3~4 次,最少不少于3 次。其中4月、6月、8月、10月是除草的最佳时期。
1.2.2 施肥
乌龙头耐肥性较差,对肥的需求较小。基肥应以有机肥或农家腐熟肥为主。乌龙头苗生长到2~5 cm时,每0.067 hm2应追加氮、磷、钾复合肥45~50 kg,追加复合肥以沟施的方式施入。雨水正常情况下无须浇水。春旱发生时,追肥后可适量浇水,补充水分,促进乌龙头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降雨较多时,应及时通过排水沟排水。乌龙头苗定植2~3年时,开始做扩穴+追肥处理。扩穴在春季进行。追肥每年2~3 次,分别在春、秋两季进行。追肥以有机肥或农家腐熟肥为主。追肥每株施入农家腐熟肥或有机肥的肥量为1.5 kg。春季扩穴追肥可同期进行[3]。
1.2.3 树形管理
乌龙头生长到3 年、株高生长到1~1.5 m 时,可开始树形管理。树形管理包括除萌蘖、整形、修剪等。选择3~4枝粗枝作为主侧枝保留,修建去其余侧枝、弱枝、病枝、徒长枝等。乌龙头单株的株高一般控制在2~3 m。
1.2.4 病虫害管理
乌龙头病虫害发生较少。一般通过加强农业手段可有效预防。虫害以蚜虫为主,多发生于每年的3 月—5 月。可用乐果乳油1 000~1 500 倍液进行防治。病害以根腐、根烂病、锈病等为主。以上病害均可用波尔多液喷治。病害也可通过促进长势、减少杂草、及时排水、中耕松土来预防。非必要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乌龙头栽培管理期间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化肥的用量,以有机肥或农肥替代化肥。
1.2.5 其他管理
乌龙头人工栽培应做好护林工作。栽培的地块应设置稻草人或彩旗等。山地栽培的乌龙头地块四周应设置围栏,防止放牧造成苗损。冬季,还应做好乌龙头苗林的防火工作,及时查看、密切关注[4]。
1.3 采收
乌龙头栽植2~3 年后可进行采收。采收在每年的4 月下旬—5月中旬进行。采收温度约在15℃~20℃时进行。以乌龙头枝条生长出弹头状芽苞为准。顶芽、侧芽生长至约10 cm,有2~3 片嫩叶,且嫩叶未完全舒展时采收。乌龙头采收易晚不易早,否则会造成芽点损伤,导致减产,且影响口感[5]。
2 乌龙头人工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以张家川为例
2.1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乌龙头栽培现状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自2017 年将乌龙头种植产业作为扶贫项目引入,并成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仅2017年就超额完成退耕还林333.33 hm2的任务。退耕还林的333.33 hm2耕地全部用于种植生态经济兼用的乌龙头,并打造出了张家川县乌龙头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张家川县在乌龙头产业项目推广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放线打点、统一整地挖坑、统一科学栽植、统一铺设地膜、统一合理间作的方式栽植。栽培技术上,引入了科学规范的栽培管理技术,有效的保证了乌龙头栽培管理技术的标准化。张家川县最早的一批参与乌龙头种植退耕还林工程热潮的乡镇。2019年,张家川县在原有的乌龙头特色种植产业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经营主体,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种植模式。据调查,参与乌龙头新种植模式的乡镇种植的乌龙头,从单株的萌发力、单芽重、茎干皮刺的大小等品质方面,还是在产量方面,均要比早期建设的产业基地情况要好。“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种植模式在栽培管理技术方面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及时指导,同时有龙头企业优良品种的支持,乌龙头种植的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更高。因此,“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种植模式的乌龙头生产基地,乌龙头人工栽培的综合效益更高,且品牌化优势更加显著。张家川在同一规划、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化、产业链结社、品牌建设等多种作用下,乌龙头栽培产生的高效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6]。
2.2 张家川乌龙头人工栽培的效益
乌龙头栽植2~3 年后可进入采收期,栽植5 年后进入盛产期。乌龙头平均每年可采收大约5~6次。乌龙头鲜菜的产量大约为2 250~3 750 kg/hm2。单乌龙头栽培仅经济效益高达60 000 元/hm2。利用乌龙头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农民依靠乌龙头人均可实现增收2 000 元的目标。乌龙头人工高效栽培还可以与其他作物套种,或发展林下家禽散养。平均60 000 元/hm2的效益还不包括套种或家禽散养的发展模式。此外,乌龙头栽培还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以张家川为例,以乌龙头作为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作物之一,在退耕还林规划地上统一规划乌龙头,既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高效的完成退耕还林的任务,可谓一举多得。从乌龙头统一规划、统一栽培的情况来看,乌龙头种植具有投资成本低、见效快、收益好的栽培优势[7]。
2.3 乌龙头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
从张家川乌龙头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乌龙头人工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实现高效的关键在于栽培技术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栽培管理技术指导服务支持下,对乌龙头栽培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整地挖坑、统一科学栽植、统一铺
设地膜、统一合理间作的方式栽植,可有效的提高乌龙头人工栽培的综合效益。通过对张家川乌龙头人工高效栽培的分析,认为乌龙头实现高效益栽培,在科学的人工栽培管理技术的技术上,还有必要将乌龙头栽培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打造产业链,发展品牌化、产业化栽培管理模式。具体栽培模式的推广可参考如下:①退耕还林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栽培技术的应用;②“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种植模式的应用;③套种间作模式的应用;④林下家禽养殖模式的应用[8]。
3 结语
乌龙头作为“山野菜之王”,因其较高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而广受欢迎。在自然野生乌龙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发展乌龙头人工栽培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张家川县因地制宜的将乌龙头栽培与退耕还林、产业扶贫项目相结合,通过引进企业、创新生产管理模式、提供技术指导支持等,实现了乌龙头人工栽培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化、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利用科学规范的栽培管理技术促进乌龙头人工栽培增产,同时利用产业链优势提升了乌龙头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了乌龙头人工高效栽培与管理成效,提出了当地乌龙头产业基地特色优势,也为乌龙头人工种植提供了高效的发展模式和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