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解析*
2022-11-21赵春艳邰丽梅刘寅山孙达锋
赵春艳 ,邰丽梅 ,董 娇 ,刘寅山 ,孙达锋 **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2.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
云南省食用菌(简称“云菌”)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1]。2022年2月7日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印发了《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云供发〔2022〕11号)(以下简称《规划》)[2]。《规划》从产业发展基础现状、发展目标、产业结构、重点建设任务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今后5年及更长时期内推动“云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系统的统筹安排,意义重大。
1 产业基础现状
云南是全球野生食用菌品种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野生食用菌资源数量、产量、产值均为全国第一,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云菌”产业发展实现的6个方面突破。
1)食用菌产量产值有突破。总产量由2015年的48.60万吨上升至2020年的74.68万吨,年均增长8.97%;产值由2015年的120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281.26亿元,全国排名第二,年均增长18.57%。2020年商品野生食用菌产量22.75万吨居全国第一,占全国70%以上,栽培食用菌规模稳步扩大,产量51.94万吨,产值114.75亿元。
2)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及驯化技术有突破。干巴菌、松茸、块菌(松露)、牛肝菌等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及规模全国领先,在多个野食用菌主产区建设保育促繁基地。特色品种有金耳、白参、暗褐网柄牛肝菌等已实现规模化栽培;率先驯化出云南白肉灵芝、中华美味蘑菇、花脸香蘑、中华块菌(印度块菌)、松乳菇和靓丽乳菇等品种,为拓展栽培品种多样性及商业化栽培储备了丰富的菌种资源及技术;还有多个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的新品种如羊肚菌、木耳、大球盖菇等。
3)“云菌”国际交易有突破。全省年出口创汇连续20多年超过1亿美元。2020年全省食用菌出口16 078 t,出口值12 951万美元,出口或转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经营主体壮大且品牌建设有突破。昆明市内已形成规模超百亿级的食用菌交易市场体系。全省食用菌年产值超亿元的县达38个,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的企业(合作社)约1 300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00多家。
5)食用菌标准化建设有突破。全省主持制(修)订食用菌国家标准7项,占全国15项的46.7%;发布省级地方标准6项,占现行17项的35.3%。初步建立起以国家标准为核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食用菌标准化体系。
6)产业助力扶贫有突破。围绕全省各贫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建立帮扶带动机制,开展全产业链服务,助力贫困地区打造特色食用菌产业,推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加农户收入,拓展农村集体经济来源,食用菌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
“云菌”产业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产业发展方式、资源利用与保护、科技竞争力、食用菌行业一线技术人才、市场竞争要求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2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含5章23节,对“十四五”时期“云菌”产业发展基础、总体思路、产业空间及结构布局、七大重点建设任务、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作出了系统安排,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时点、两个布局、七大任务十个专栏、七个保障”。
2.1 一条主线
用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是贯穿《规划》通篇的主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是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新阶段。当前,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仍存在区位及资源优势突出,但产业发展方式、资源利用与保护、科技竞争力、一线技术人才、市场竞争要求产业融合发展等问题。“云菌”产业发展,多年来以“野生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推进,但发展还未把“区位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未真正转向通过“数量与质量并重”以推进“云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以往涉及云南省食用菌规划或意见等的内容相比,《规划》将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旨在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云南省食用菌实现高质量发展。
2.2 两个时点
《规划》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云政发〔2021〕4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云发〔2021〕1号)、《云南省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云政办函〔2020〕97号)、《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等[4-6],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针对“十四五”时期提出“云菌”产业要紧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坚持补短板、争先进的工作思路,将云南打造成国际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高原特色食用菌生产交易中心和季节性全国大宗栽培食用菌生产基地,并提出了“五个”定性目标。即:1)产值产量取得新成效;2)“云菌”提质增效发展迈出新步伐;3)“云菌”技术创新体系取得新突破;4)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藏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5)“云菌”交易体系建设上新台阶。在进一步明确了各大定性目标的同时,还下设了定量指标。如针对产值、产量取得的新成效,提出2025年发展目标,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18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总产值达500亿元,综合产值达1 200亿元以上。
针对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从食用菌产量、区域性创新能力、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保育促繁及利用、良种繁育及新品种培育、两类基地建设、保鲜加工与高值化产品研发、食用菌科学知识普及、现代化国际综合物流体系以及“云菌”品牌体系等作出前瞻性远景目标部署,为到2035年“云菌”产业走向国际、全面建成全球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野生食用菌国际交易中心擘画蓝图[2]。
2.3 两个布局
《规划》提出了按“一核一带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和“966”食用菌品种布局。具体含义如下。
2.3.1 “一核一带两翼”
“一核”为滇中产业发展核心区,即以昆明市为主,涵盖玉溪市、楚雄州,打造滇中产业发展核心区。“一带”为热区产业带,即在气候相近、资源分布相似的保山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地,以香菇、羊肚菌、木耳、姬松茸等栽培食用菌为主,形成栽培食用菌热区产业带。“两翼”为滇西北发展翼、滇东北发展翼,其中滇西北发展翼是以大理州为核心,辐射丽江市、迪庆州等,培育以金耳、羊肚菌为主,适当兼顾其他特色及大宗食用菌栽培品种的规模化基地。滇东北发展翼是在滇东北昭通市、曲靖市等地,开展特色及大宗食用菌品种栽培,形成滇东北食用菌产业发展翼。
2.3.2 “996”食用菌品种布局
按“966”布局全省野生食用菌及栽培食用菌品种结构,其中“9”为重点围绕松茸、美味牛肝菌、块菌(松露)、鸡油菌、干巴菌、鸡、青头菌、红菇、奶浆菌等9种野生食用菌区域布局、保育促繁及基地建设。第一个“6”指重点围绕云南省大宗栽培食用菌品种木耳、香菇、平菇类、姬松茸、羊肚菌、天麻区域布局,同时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适度发展其他栽培品种。第二个“6”指特色栽培食用菌金耳、白参、茯苓、大球盖菇、长根菇、暗褐网柄牛肝菌区域布局,大宗栽培食用菌及特色栽培食用菌,形成“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格局。同时,《规划》对布局的“966”品种给出了重点发展各州(市)、发展规模、先行示范区、稳定发展区,在栽培种类、区域、规模上,根据各州(市)意见确定,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2.4 七大任务十个专栏
“十四五”时期将实施七大重点建设任务,共包涵10个专栏。
2.4.1 推动“云菌”国际交易市场建设
任务一是推动“云菌”国际交易市场建设,下设1个专栏,即专栏1:“云菌”交易功能提升工程,包括国际市场拓展、国内市场融合、省内市场提升以及打造规范化功能化交易市场。
2.4.2 推动“云菌”生产基地建设
任务二是推动“云菌”生产基地建设,下设2个专栏。
1)专栏2:野生食用菌增产提质增效工程,包括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体系建设、野生食用菌仿生栽培(培育)示范基地建设以及“林业-菌业-旅游”体系示范建设。
2)专栏3:栽培食用菌可持续发展工程,包括菌种培育体系建设、优质菌种培育中心建设、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原材料加工贮运基地及菌渣集中处理中心建设。
2.4.3 推动“云菌”加工基地建设
任务三是推动“云菌”加工基地建设,下设1个专栏,即专栏4:推动“云菌”提质增效工程,主要包括食用菌精深加工及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及加工生产基地建设。
2.4.4 强化“云菌”全产业链科技支撑
任务四是强化“云菌”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下设3个专栏。
1)专栏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依托已建成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食用菌科技支撑平台、全程保鲜及物流运输平台建设、食用菌产品研发平台建设及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2)专栏6: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主要从加强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建设、优良品种驯化选育体系及菌种中心构建、高效栽培技术研发。
3)专栏7: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主要是食用菌专业人才培育和食用菌人才引进。
2.4.5 推动世界一流“云菌”品牌建设
任务五是推动世界一流“云菌”品牌建设,下设1个专栏,即专栏8:“云菌”品牌提升工程,主要包括“云菌”品牌体系建设、食用菌产品认证与可追溯体系建设、“菌文化”挖掘及宣传提升建设、“菌文化”为主题的科普和休闲康养及特色文化小镇建设。
2.4.6 推动“云菌”标准化体系建设
任务六是推动“云菌”标准化体系建设,下设1个专栏,即专栏9:主要包括编制食用菌技术标准体系表、明细表,围绕“966”食用菌品种及全产业链,制(修)订标准30项,涵盖保育促繁、栽培、保鲜加工及产品、检验检测、流通等方面标准。同时,加强各类标准的推广应用,加大食用菌标准宣传力度,培训引导企业、菇农等围绕食用菌产业标准进行生产,规范食用菌产业各个环节,推进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发展。
2.4.7 强化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任务七是强化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下设1个专栏,即专栏10: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及农户培训、质量检测体系构建、食用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等内容。
2.5 七个保障
为保障“云菌”产业目标的顺利实现,《规划》从组织、政策、资金、科技、人才、环保、督查方面提出了七个保障。其中,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将争取省政府批准成立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联席会议,统筹协调食用菌产业发展,牵头组建食用菌产业发展专家组,统筹产业发展的科技力量,通过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及落实,协同省市各部门,凝聚“云菌”产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保障推进《规划》的落地落实。
3 落实《规划》的有关建议
《规划》为“十四五”时期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全省各地(州、市)及相关部门,需要“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目标同向、资源同聚、力量同汇,确保《规划》的落地见效。为落实《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州、市)及相关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加强资金统筹,以推进《规划》落实。食用菌品种布局先行区县(市)可进一步推进先行先试工作,为食用菌规划有序推进先行探索。
3.2 制定《规划》实施考评方案
通过建立调度机制,强化《规划》督促检查,推动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督促各个州(市)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层层压实责任,落实目标任务、明确时间节点,确保《规划》工作质量。
3.3 加强《规划》宣传引导
开展云南省食用菌发展相关政策及规划布局等宣传,加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营造全省共同推进食用菌发展的良好氛围。
3.4 做好《规划》衔接
各地(州、市)在后续的相关规划中,要确保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与地方其他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充分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坚持宜菌则菌,科学把握区域差异,注重规划先行、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探索落实《规划》的有效举措,稳步有序推进云南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