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建交三十年 面向未来再出发

2022-11-21

党员干部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韩关系中韩萨德

2022 年是中韩建交30 周年。1992 年8 月24 日,中韩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0年来,中韩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全方位快速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但是,自2016 年以来,中韩关系因受到“萨德”问题、中美关系等因素影响而起伏不断。文在寅政府执政后,中韩关系虽然逐渐走出“萨德”阴影,但双方在政治互信和国民相互认知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障碍。回顾与总结中韩关系30 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客观分析两国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建交30 年,中韩关系成果丰硕

在政治外交领域,中韩关系大体上每五年跃上一个新台阶。1998 年,双边关系从建交初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面向21 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 年,进一步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 年,升格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 年7 月,两国发表关于不断充实丰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的联合声明。2017 年文在寅政府执政后,韩国将对华政策目标设定为“恢复信任,发展实质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表明中韩关系已经超越双边关系层次,具有了全球性色彩,两国可以共同探讨涉及地区及全球范围的多种问题,开展中长期战略性合作。

在地区安全领域,中韩两国在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方面具有重要共识。对于半岛无核化问题,两国都主张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不仅维护了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和平,也促进了中韩关系发展。同时,中韩双方携手推动区域合作,构建东亚“10+3”合作框架及东亚自贸区,进而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已加入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也支持韩方提出的“新北方政策”。

在经济领域,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同时也是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韩国则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后,中国对韩贸易依赖度保持在5.5%左右,韩国对华贸易依赖度保持在23%左右,两国已经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韩贸易规模从1992 年建交时的63 亿美元,增长到2019 年的2845.4 亿美元,增长了45 倍。2020 年,尽管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中韩贸易总额仍然达到2852.6亿美元,较2019 年增长0.3%,实现逆势正增长。目前,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已五年,两国进口零关税商品超过55%,两国相互投资突破1000 亿美元。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已进入第二阶段谈判,焦点逐步转向开放服务市场、加强投资保护等高质量发展问题。

在人文社会领域,中韩同属儒家文化圈,“韩流”在中国民众中广受欢迎,韩国民众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两国人员往来从1992 年的13 万人次,增加到2019 年的1037 万人次,增长了近80 倍。中韩两国互为留学生最大来源国,近年双方在对方的留学生数量均保持在7 万人左右。此外,双方各有百余万人在对方国家工作、学习、生活。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地,韩国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十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截至2019 年1 月底,两国主要城市间已有40 多条定期客运航线,每周有超过1023 次航班往返。

建交30 年来,中韩两国从相互隔绝到密切交流,从彼此生疏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相互尊重、致力和平、聚焦合作,特别是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双边关系。2014 年7 月,习近平主席单独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凸显了中方对发展中韩关系的高度重视。自2013 年以来,韩国政府将对华外交置于仅次于美国的重要地位。朴槿惠就任总统第一年就访问中国,顺序仅次于美国,优先于日本。2015 年9 月,朴槿惠不顾美国反对,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活动,将中韩关系推上历史新高。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主席同文在寅总统先后三次通话,表达守望相助、团结抗疫的意愿。两国建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率先开通重要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实现了抗疫合作与友好关系齐头并进。

“萨德”入韩,凸显中韩关系短板和制约因素

中韩建交后,尽管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但在最核心的安全领域却缺少深入沟通与合作。2016 年,因韩国执意部署美国“萨德”反导系统,中韩关系遭受严重冲击而全面倒退。文在寅政府执政后,中韩关系逐步恢复。2017 年5 月11 日,习近平主席在与文在寅总统通电话时强调,双方应该牢记中韩两国建交的初心,希望韩国新政府重视中方有关重大关切,采取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平稳发展。同年10 月30 日,韩国外长康京和就“萨德”问题作出承诺:韩国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韩美日安全合作不会发展为三方军事同盟,不考虑追加部署“萨德”系统,并保证韩国不会威胁中国的战略利益和安全。次日,中韩共同发布了双方就发展两国关系等进行沟通的消息,同意推动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同年12 月底,文在寅总统访华,中韩关系出现回暖态势。2018 年,朝鲜半岛局势转圜,为进一步改善中韩关系创造了契机。当前,尽管中韩两国都有加强合作的意愿,但由于国际形势和两国国内环境的变化,中韩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正在逐渐显露。

第一,政治关系的引领作用在减退。回顾历史,两国只有彼此尊重各自制度和核心利益,才能确保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韩建交后,韩国历届政府在涉台、涉疆、涉藏等问题上都能尊重中国核心利益,但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悄悄被打破,开始动摇两国关系根基。2021年5 月,韩美首脑发表联合声明,首次提及台湾、南海等涉及中国内政和主权的问题,对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消极影响。

第二,在美国持续加大对华战略打压和朝核问题复杂难解的背景下,中韩关系与美韩关系零和性凸显,韩国的对美对华平衡外交正在遭遇日益严峻的挑战。中方认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韩美同盟可以相互并行。然而近年来,中韩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制约双边关系的“安全短板”问题,美韩同盟越来越掣肘中韩关系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重大挑战。

第三,安全问题不断外溢、泛化到经济、人文领域。目前,中韩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安全问题和经贸关系处于“分裂状态”,要切实促进经济与安全合作“双轨并进”,难度很大。两国经贸关系受外部环境影响日趋敏感,其中的竞争性因素逐渐加大,传统“压舱石”作用正在被削弱。另外,美国的干扰作用正在提高中韩关系的不确定性,导致两国政治互信和国民的相互认知进一步弱化、恶化。

面向未来,中韩关系再出发

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互为重要合作伙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韩建交30 年来,两国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给两国发展提供机遇,给双方人民带来实惠,为地区安全注入动力。中韩关系的未来发展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第一,以元首外交引领两国多层次战略沟通。2022年3 月,习近平主席致电祝贺尹锡悦当选韩国新一届总统,指出双方要秉持建交初心,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韩关系,应发挥元首外交的引领作用,创新双边高层互动形式,彼此尊重对方核心利益,扎实推进并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升级两国经贸合作模式。中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两国应深挖合作潜力,加大科技研发合作力度,培养联合创新能力,合力构建互惠互利的扁平化价值链,促进经贸合作由量变转向质变。携手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反对故意“脱钩”“断链”等行为,促进RCEP 早日释放红利,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三,推动构建东北亚安全共同体。中韩两国同处东北亚,具有共同的安全利益。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不将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同域内国家合力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东北亚安全共同体。

第四,夯实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国应理性看待、相互尊重对方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差异,妥善处理人文交流中出现的负面情绪。要充分发挥“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人缘相亲”的优势,加强人员往来,引导两国学界和媒体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增进两国青年沟通交流,以建交30 周年和举办中韩文化交流年为契机,设计开展更多有利于增进国民友好和相互感情的活动。

猜你喜欢

中韩关系中韩萨德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中韩关系,行稳致远——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及《金桥》创刊20周年
本期导读
2022,愿中韩关系“虎虎生威”——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金敬翰新年贺词
中韩关系,行稳而致远
韩媒:追加部署“萨德”或在本周
韩暂停部署新增“萨德”系统
“2016中韩电影论坛”开幕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