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蕉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2022-11-21尹可锁杨宝明郑泗军徐胜涛李迅东
尹可锁,杨宝明,郑泗军,2,徐胜涛,李迅东*
(1.云南省农业跨境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2.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5)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水果之一,在水果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香蕉以其营养丰富、芳香美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全球鲜果消费量最多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在中国,香蕉是排在苹果、梨和柑橘之后的第4 大水果,香蕉产业已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业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云南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农户一直有在房前屋后种植香蕉的习惯,但规模化和商品化种植香蕉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2000 年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云南香蕉产业进入了面积趋于快速增加、产量持续增长、品质逐渐提高、效益不断增加的发展新阶段。香蕉已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种类,在全省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3]。
云南香蕉产区相较于国内其它产区,无台风和严寒霜冻,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可延伸和辐射到周边国家。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造就了所产香蕉口感好、味甜、风味独特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加之,产业种植规模化程度高,有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云南香蕉有潜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及云南“绿色食品牌”的响亮名片。
1 产业现状
1.1 种植分布
云南香蕉/粉蕉种植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红河流域的新平县、元江县、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金平县、个旧市、屏边县、马关县和河口县;澜沧江流域的云县、耿马县、永德县、澜沧县、孟连县、景谷县、江城县、勐海县、景洪市和勐腊县;怒江流域的保山隆阳区、瑞丽市、盈江县;金沙江流域的永胜县、华坪县、元谋县、巧家县和绥江县;沿边境的富宁县和麻栗坡县[2-4]。
1.2 种植面积及品种
受种植香蕉经济效益的刺激,及其它产区产业的转移,2000 年后云南香蕉种植面积呈快速增加趋势,2006 年的种植面积为1.64 万hm2,到2015 年达最高值,为10.23 万hm2。2016 年后随着枯萎病的蔓延及香蕉市场价格的波动,种植面积快速锐减,2017 年的种植面积为7.34 万hm2;2018—2020 年,种植面积又有一定的回升,但基本保持在8.0 万hm2左右。
云南香蕉产业基本实现了组培苗种植。目前,主栽品种有巴西蕉、桂蕉6 号,约占种植面积的75%以上;随着枯萎病的蔓延,抗/耐枯萎病品种南天黄、宝岛蕉、中蕉4 号、中蕉8 号、热科2 号、桂蕉2 号和桂蕉9号等逐步在枯萎病发病区推广种植,种植面积约占20%。另外,粉蕉种植面积约占3%,品种主要有金粉、广粉、苹果粉及少量农家品种[5]。
2 存在问题
2.1 种植品种单一化,枯萎病的危害日趋严重
云南香蕉产区规模化种植的品种有巴西蕉和桂蕉6 号,在2015 年以前2 个品种的种植覆盖面积达90%以上。因种植品种单一化,基因高度一致,这样的种植结构非常容易导致病害的爆发。2009 年在云南省勐腊县的蕉园首次发现香蕉枯萎病,随后以“点发面扩”的方式,不断在全省蕉区扩散。截至2021 年,在全省的香蕉生产县,都发现有枯萎病的发生。香蕉枯萎病成为云南香蕉产区发生最为严重、最难防治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老百姓称为“香蕉癌症”。由于枯萎病的蔓延,导致很多蕉园被荒弃或改种,枯萎病对云南香蕉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6]。
2.2 市场价格波动大,影响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由于受产区供应量、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市场上的香蕉短期内会出现“供过于求”或“供小于求”的情况,导致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云南香蕉的地头批发价最高曾达到8.2 元·kg-1,而最低仅为0.6 元·kg-1。在不同季节采收的香蕉,价格有较大差异,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价格的不稳定极大挫伤了种植者对香蕉产业的信心及提高种植管理水平的积极性,对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较大影响。
2.3 缺点被放大,优势挖掘力度不够
云南香蕉的内在品质受到行内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由于山地蕉园地形的影响和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生产出的果实品质差异大;同时,过冬香蕉容易受寒、果穗护理技术不到位、采收和运输环节擦伤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云南香蕉的商品等级,在同时期上市的香蕉,云南产区的价格较其他产区的低0.3~0.6 元·kg-1。云南香蕉虽有口感好、香气足的内在优点,但由于缺少品牌和专一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在消费市场中被认知度不高,市场中仍然是按照香蕉的外观品质来分级和定价,导致云南香蕉在消费者心中虽然口碑好,但价格提不上去。
2.4 缺少适宜山地蕉园的轻简省力化机械和技术
山地蕉园的“山高、坡陡”地理环境,很难实现机械化,农事操作(运送肥料、施药、运输香蕉果穗)都需要人工进行,劳动强度非常大,导致用工成本增加和用工短缺。在2016 年,蕉园的短期用工费用是80 元·d-1,而到了2020 年,200 元·d-1的工人都难找到。在边境县的香蕉种植区,过去几年有大量的外籍劳动力会到蕉园中务工,部分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没有外籍劳动力可用,蕉园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2020—2021 年,笔者走访了河口的几个蕉园,蕉园负责人普遍反映工人短缺的问题已经影响到蕉园的正常运行。
2.5 可开垦种植香蕉的土地资源殆尽
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之香蕉产业在云南的发展起步较晚,2000 年后云南香蕉产业迅猛发展,到2015 年,全省香蕉种植面积达10.23 万hm2,跃居全国第1 位。在热区,适宜开垦种植香蕉的土地资源,已基本种植了香蕉;种植香蕉的高收益驱使更多投资者到部分高海拔(900~1100 m)地区、香蕉次适宜的区域种植香蕉;加之,枯萎病发病蕉园不断被改种和抛荒;这样的发展方式,导致省内可开垦种植香蕉的土地资源殆尽[7]。
3 发展建议
3.1 合理规划,发展绿色种植
在现有香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优化种植结构。结合香蕉的生物学特性,以温度为主要指标,划出了云南省香蕉分布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生态分布区。最适宜区域包括澜沧江及其支流的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打洛乡的平坝区域,耿马县的孟定镇,元江下游的元江县、红河县、元阳县、河口县、金平县等,李仙江和藤条河河谷及支流海拔400 m 以下地区;次适宜区域主要包括元江、金沙江、藤条江流域海拔400~800 m 的地段,文山州南部边境一带海拔600 m 以下,澜沧江、怒江、南定河流域海拔600~800 m 的地段,以及德宏州南部的瑞丽市。基本适宜区包括海拔800~1000 m 的元江流域,澜沧江、怒江、南定河、大盈江流域海拔800~1200 m 的地区[8]。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最适宜种植区开展精品蕉生产,形成优势产业带;次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可开展特色香蕉(例如过冬后的“冬蕉”和“干热河谷蕉”)和粉蕉的生产。因地施策,不但能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还可避免盲目性。云南香蕉产业发展方向必须朝着“绿色食品牌”之路前行,尽量减少农药、化肥、土壤、人力等资源的消耗,将云南香蕉发展成云南省打造“8 大重点产业”的响亮名片,为蕉农增收和产业发展拓展出新空间。
3.2 错峰上市,加强采后包装和冷链运输
云南香蕉产业必须走差异化道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必须要学会错峰上市。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产区在11 月至次年的2 月、广西产区在2—5 月、广东产区在11 月至次年的3 月产出香蕉较少。而云南产区,由于不会受到台风和极端寒害的影响,可实现周年生产香蕉。经多年的经验总结,云南香蕉可利用国内香蕉上市量少的时间点(1—4 月),调整香蕉产出时间,达到与其它产区错峰上市的目的。但由于云南缺少固定包装厂、预冷设施及冷链运输物流,香蕉采后包装和运输粗放,降低了云南香蕉的竞争力[9-10],下一步应加强采后包装和冷链运输能力建设,实现云南香蕉的错峰上市。
3.3 调整品种结构,发展特色香蕉品种,发挥高原优势,做精不求大
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突出特色。调整香蕉品种结构中充分挖掘本地品种资源,选育特色品种;加大种质创新力度,从中选育出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风味、抗寒性强、果梳美观、适应当地环境的特色品种[10]。云南香蕉不能在“外观”上做文章,而应在“内在”上下功夫。云南香蕉具有香气足、口感好和甜度高的内在品质,并且山地种蕉和高海拔条件下种蕉,也是其它产区没有的特点,要将这些特点变成卖点,以“超甜蕉”“山地蕉”和“高原蕉”等特点进行亮点打造;也可以抓住特色气候特点,例如以干热河谷区域(红河流域和怒江流域等)生产的香蕉进行宣传和市场口碑打造。
3.4 加强枯萎病防控研究
目前,抗枯萎病品种——南天黄、宝岛蕉、桂蕉9号和中蕉8 号等,已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但由于抗病品种较常规品种的种植管理技术有一定差异,配套的种植技术还得进一步进行研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品种、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植株的生长状况、栽培管理及环境条件等都是影响枯萎病发生是否严重的重要因素。对于枯萎病,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一措施可以有效防控,只有多学科联合,开展以抗病品种为中心,辅助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防治措施,集成适应性广、可操作性强的综合防控措施,才能对其有效防控[11]。
3.5 推广轻简化和省力化技术,实施品质提升工程
针对云南蕉园的生产实情,科研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应多研发、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的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例如“水肥一体化”和“运输索道”的轻简化和省力化技术。实施品牌战略,采用独立培养,或与国内知名水果销售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创建和扶持几个有特色的香蕉品牌,最终培育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生态蕉园,申报和认证“绿色香蕉”“有机香蕉”和“高原山地香蕉”品牌。
3.6 加强植蕉区的水利和交通设施建设
加强蕉园的基本建设,特别是道路、灌溉系统的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云南香蕉产区基本上都位于年降雨量高于1500 mm 的地方,相对降雨量充沛,但降雨量在不同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夏季(6—9 月)雨量多,冬春季(11 月至次年5 月)雨量少,存在季节性干旱和工程性缺水问题,通过建设灌溉水利设施,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缓解水的因素对产业影响。在云南种蕉区,特别是山地蕉园,由于道路设施差,雨季的香蕉运出非常困难,而使用不同车型进行运输,导致果皮擦伤和运输成本增加。建设良好的蕉园道路,是香蕉顺利外销的保障,并有助于提升商品等级。
3.7 加强病虫害防控,监测垮境危险性病虫害风险
提倡以健康种植、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控的策略,实行绿色防控,精准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应重点关注跨境危险性、检疫性的香蕉穿孔线虫等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3.8 加强科研投入
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有各种问题出现,影响和限制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产业平稳、有序和持续的发展,应加大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香蕉产业中,应重点开展品种资源多样性、种植与生态环境保护、香蕉产品深加工和副产物利用等产业链延伸方面的研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