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伊农业合作研究
2022-11-21喻发美陈俊华
喻发美,陈俊华
(1.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6;2.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
0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合作的重大战略,也掀起了我国对外合作的新潮流[1].农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抓手[2],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也是优势和特色领域,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蔓延,给全球粮食安全与国际农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4-7].我国继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关系,出台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为中国农业产业、深化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力,也突显了加强国际农业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8-9].在此形势下,中国将利用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资源和市场环境,推进农业领域的对外合作,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战略布局,既能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发展农业,也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意义深远.
围绕我国农业对外合作,有文献从农产品贸易[10]、对外农业投资[11]、农业国际合作重大问题前瞻[12]等展开深入分析,但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研究与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成果仍显不足.现有文献主要从资源禀赋角度、农产品贸易、农业生产条件、优势条件以及产业内贸易程度[13-17]等方面分析合作现状、前景、路径、挑战与机遇等,涉及中亚、西亚、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包括印度、意大利、波兰、俄罗斯[18-19]等国家,但中伊双方农业合作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研究两国合作.伊朗位于“三洲五海”之地,是连接亚、欧、非的重要桥梁,是我国中东战略的重要伙伴,也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中轴国家[20].伊朗自古以农立国,但农业发展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而我国农业处于现代化的转型升级期,与伊朗农业互补性较强,在农业方面具有较高的合作可能性.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为了伊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伊两国农业合作,在分析了伊朗农业概况以及农业生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SWOT理论分析中伊两国农业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论证中伊两国农业合作的可行性,为中伊两国农业合作提供发展路径,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活力,实现倡议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伊朗农业概况
伊朗位于西亚,属于中东国家,陆地面积为1.628 8×108hm2,包括耕地面积1.469×107hm2、灌溉用地9.6×104hm2、非灌溉用地5.4×106hm2以及果园2.3×106hm2,其中有1.79×106hm2耕地面积是多年生作物面积.伊朗是以面食为主的国家,小麦是其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占伊朗全年粮食产量的2/3以上,其次是大麦和水稻[21].伊朗主要农作物收获面积谷物占905.5×104hm2,其中小麦占670×104hm2,水稻占5.716×105hm2,玉米占1.74×105hm2,小麦的总收获面积占总量的74%;还包括其他农作物,如水果的收获面积1.239 8×106hm2、根茎作物1.609×105hm2、甜菜1.064×105hm2、甘蔗9.37×104hm2、大豆8.3×104hm2、油菜籽7.04×104hm2、籽棉6.85×104hm2以及花生、茶叶等.伊朗的粮食自给率达到90%以上,能自给自足,解决国内的温饱问题;在2000年伊朗的农业生产指数为78.0,2016年时为110.1;16年来农业生产指数不断增加,反映了伊朗农业生产速度有所提高.
伊朗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就业以及农产品供给贡献较大.2003年伊朗农业领域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的份额,解决了25%的劳动力就业,各类农副产品占国内总产值的20%;到2017年,伊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4×1011美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产业构成中,2017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9.1%增到9.5%,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由2000年4.8%增长到6.6%.此外,虽近几年受到美国的制裁,但伊朗农业部门在2019年实现了7.4%的增长.
2 伊朗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2.1 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增长慢
伊朗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产量较低、增长速度较慢,主要生产小麦、甜菜、大麦、大豆、甘蔗、花生、藏红花、油菜籽、芝麻、根茎类作物、水稻、棉花、茶叶、开心果等.其中谷物占比达到71.9%,豆类6.3%,工业作物3.8%等.伊朗2017年的谷物产量是2.098 1×107t,稻谷的产量是2.639×106t,其中小麦是1.4×107t,占到伊朗农产品总量的66%.伊朗2010年到2017年,小麦的总产量由1.214 3×107t增加到1.4×107t,年均增长率为3.8%.伊朗经济作物包括甜菜、甘蔗、茶叶、棉籽、油菜籽等,但2010年到2017年间,这类产品的增长量较少,其中油菜籽、棉籽、茶叶等出现了负增长.伊朗水果及坚果类,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开心果的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近几年,水果产量略有浮动;坚果类的核桃的产量增长幅度不大,而榛子的产量有所下降.伊朗的牲畜饲养主要是绵羊和山羊,总饲养量分别占到世界的3.3%、1.5%.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伊朗畜产品中肉类的总产量达到3.035×106t,蛋类是7.82×105t,奶类总量7.644×106t.
2.2农产品进出口差额大,主要去向为发展中国家
伊朗国内农产品出口贸易差额较大,进口与出口大多流向发展中国家.伊朗2000年农产进口额为2.943×109美元,到2017年为1.104 8×1010美元,共增长了8.105×109美元;而农产品的出口额2000年为9.32×108美元,到2017年为6.323×109美元,共增长了5.391×109美元;总体来看,伊朗在17年间,农产品的进出口额增长较快,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较慢,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差额也在不断扩大,贸易逆差较大,伊朗从农业出口国变为农业进口国[21].2018年伊朗的进口货物构成中农业原材料占到2.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农业原材料出口占0.3%,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就伊朗国内出口与进口去向构成来看,据2018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手册,伊朗向发达国家出口比例为16.1%,发展中国家出口比重为81.1%;向发达国家进口的比例为29.6%,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比重为67.7%.
2.3 农业粗放经营,劳动力文化水平低
伊朗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集约化程度较低,粗放经营,导致伊朗农业生产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较远,其农业科技投入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落后二十几年.1996年时世界平均每千亩耕地使用拖拉机的数量为18.7台,到2008年时伊朗达到平均水平;2017年伊朗国内使用的化肥量是6.98×105t,其中包括氮肥5.65×105t,磷肥9.8×104t,钾肥3.5×104t,仅占世界总量的0.36%左右.目前,伊朗国内仍无法满足自身的用肥需求,在磷肥和钾肥方面,基本依赖进口.伊朗劳动力人口为2 721万人,但是劳动参与率仅占46.6%;伊朗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0年时占24.1%,而到2018年下降到17.4%,劳动力人口不足的情况下,还有小幅度下降,更加剧了劳动力短缺;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8%;其中初等教育粗入学率为110.7%,中学教育粗入学率为86.3%,高等教育粗入学率为69.6%.
2.4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低
农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伊朗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差、土壤贫瘠、质量较低,严重影响生产水平.伊朗地处欧亚大陆内陆,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较少;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沙漠广布等因素限制了伊朗农业的发展[22];伊朗陆地面积16 288×104hm2,耕地面积1 469×104hm2,多年生作物面积179×104hm2,森林面积1 069×104hm2.其中,国内耕地面积占总陆地面积的9%,多年生作物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2.2%,森林面积占总陆地面积的6.5%.可见,伊朗国内的耕地面积少,可复垦的地更少,森林覆盖率也低.伊朗气候特点是干热季节长,适合耐旱性植物生长,土地荒漠化较严重,适应农耕的土地较少,且土地还遭受风化、流水侵蚀、受盐渍化侵蚀和风力侵蚀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此外,伊朗土地几乎都存在着盐分含量高的问题.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不仅难以保持肥料的有效性,还给施肥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破坏土壤结构,造成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严重缺乏;还需抑制真菌和虫害,会对土壤中营养造成威胁.
3 中伊两国农业合作的影响因素
在战略态势分析中,SWOT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23].本研究运用SWOT理论对中伊两国农业合作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认识到中伊两国农业合作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趋利避害,准确把握合作的机遇,规避外部风险,从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合作提供基础.
3.1 农业合作的优势(Strengths)
3.1.1 新型关系的建立为农业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中伊两国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至罗马的商贸往来通道,即古丝绸之路.此后,两国间的往来不断,尤其是1971年8月中国与伊朗建交以来,两国不断加强对话和交流,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伊朗访问开启中伊关系新的里程碑,使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在双边关系中起到关键作用.此外,据中方统计数据,2018年1-11月份,中伊双边的贸易额为3.339×1010美元.中国对伊朗出口是1.365×1010美元,从伊朗进口是1.974×1010美元,中伊两国互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在农业方面更是有突出的共同利益,将会带动双方经济的腾飞.在中伊两国的新型关系背景下,为农业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2 农产品贸易存在互补性是合作的现实条件 中伊两国农产品贸易呈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较多.中国谷物类农产品有利于出口伊朗,但蔬菜、水果、坚果等农产品方面则需要向伊朗出口;而伊朗粮食需要已经超过自身生产能力极限,国内粮食需求的近三分之一靠进口[24].我国农产品进口规模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于2004年首次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其中大豆、小麦、高粱、玉米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规模屡创新高,农产品贸易为我国“进口”了大量的虚拟水和虚拟耕地资源[25].2019年,我国农产品中的谷物类出口量达到3.236×106t,比上年增加了26.8%,其中,小麦3.13×105t,玉米2.6×104t,大米2.748×106t,大麦3.154×106t,而这些谷物正是伊朗需要进口的.2019年3-8月间,伊朗共进口1 004万t农产品,其中包括玉米3.59×106t、大豆1.14×106t,大麦1.14×106t、大米8.93×105t等,而出口的农产品包括了瓜类、开心果、藏红花、葡萄以及伊朗茶等共计2.5×106t,农产品的出口额占全部非油商品出口额的10.97%,而这些农产品也正是我国需要进口的.在中伊贸易中,2019年1-10月,中国从伊朗进出口商品总值为1.955 299 4×1010美元,但农产品的数额不大.
3.1.3 农业技术以及对外投资方面存在巨大合作潜力 伊朗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生产模式属粗放型,在农业生产设备、生产资料以及农业技术方面的投入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机械化程度不足尤为突出.伊朗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恶劣,农作物种类多,产量低;耕地面积较少,国内生产部分农产品不能满足自身需求,急需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因此,伊朗农业政策的核心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自2016年1月,欧美针对伊朗的制裁正式解除后,欧洲各国迅速加快了与伊朗的农业合作步伐,并启动3 652个农业项目,涉及水利与土地管理、动物养殖、农业科技研究等领域,同时伊朗政府对投资于伊朗农业领域的外资企业将无限期地提供零征税优惠政策.中国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时期,农业生产环境、科技投入等整体水平都高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包括伊朗[9].因此,在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农业经营等方面都能供伊朗借鉴.此外,在农业投资方面,中伊两国的投资规模较小,境外农业投资也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3.2 农业合作的劣势(Weaknesses)
3.2.1 国际关系复杂 伊朗属于中东国家,处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位于“边缘地带”的中东是大国利益冲突与碰撞之地.当前的中东地区充斥着民族、宗教、恐怖主义等诸多问题,地缘环境较为复杂.因此,伊朗无法置身事外.另外,伊朗与美国的关系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及伊朗核协议留下的后遗症等问题,将影响两国农业合作进程,也降低投资者的信心.
3.2.2 社会制度不同 伊朗是一个传统的伊斯兰国家,在19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后,推翻了巴列维王朝,成立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伊朗国内存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两者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存在很大分歧,会阻碍伊朗各领域的对外合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两者的社会制度不同,实施的经济政策存在差异,在国际环境中考虑问题和处理方式可能存在一定分歧.
3.2.3 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 伊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种植国家,农业投入少,发展层次低,粗放经营,而我国已步入农业现代化阶段,两者所处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例如,伊朗国内农业机械依赖于进口,主要有中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前期投入较大等问题.因此,在农业合作方面,需要中方大力支持伊朗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投入等.
3.3 农业合作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3.3.1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迎合了两国的发展需要.从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看,伊朗是中国“一带一路”上的中轴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需要伊朗的支持和参与[26].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下,中伊两国发展阶段深度互补,两国不仅在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油气开采、提炼、运输和利用等能源开发领域都大有可为,在教育、文化、旅游等人文领域的交往也将广泛展开.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下,伊朗非常希望积极拓展除石油外其他领域的合作.农业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为两国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
3.3.2 基础设施的完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公路、航空以及港口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伊朗两大航空公司近年来开设了北京、上海、广州至德黑兰的直飞航线,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将经停乌鲁木齐至德黑兰的航班加开到每周三班,再加上阿联酋航空、卡塔尔航空、土耳其航空等航空公司的航班.此外,伊朗政府计划对铁路进行大的改造,将成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三洲交汇的中转站.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总工程师何华武提出了一条“中国的丝绸之路”方案:从中国西部的乌鲁木齐,穿过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过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最后向南进入伊朗并下行至马什哈德.从马什哈德起,就将融入伊朗的东西铁路线网络,可以通达土耳其和东欧.这条铁路的建成将直接连通了中伊两国,打通了向西开放关键通道,为农业合作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3.3 农业合作意愿强烈 中伊两国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也迫切需要优势互补,为双方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伊朗农业部在2015年4月与中国农业部就正式签订了中伊两国农业合作备忘录,将加强双方在蔬菜、水果、其他农产品、农业机械化和种植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2017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创造良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统筹利用国际市场,优化国内农产品供给结构,健全公平竞争农产品进口市场环境;2019年11月,农贸联会长与伊朗驻华大使进行会谈,目的是推动中伊双边农产品合作,其中农贸联是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会员的协会,进口农产品的70%在中国都通过批发市场作为平台进行流通,农贸联通过伊朗使馆以及中国伊朗双边协会的力量,共同推进伊朗优质农产品的通关、进口以及流通.
3.4 农业合作面临的挑战(Threats)
3.4.1 国际环境竞争激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双方贸易伙伴增加,竞争者数量也会大幅度增长,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据伊朗2018年《财经论坛报》报道,伊朗农业机械化部门负责人表示,政府对机械化的投入比上年增长了25%,但不少新式农业机械,主要从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等进口.2018年8月,伊朗与西班牙开展一个五年的温室培育项目,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保持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和水分.
3.4.2 农产品贸易程度较低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伊两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金额少,合作程度较低.据中国农产品行业市场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变化,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却增长迅速;蔬菜,水果、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进口增长较慢.2018年,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油、石化产品等,向伊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石化产品、钢材等.伊朗《经济论坛报》2019年10月22日,伊朗前五个月出口食用农产品250万t,价值19.5万美元,其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伊拉克、阿联酋、俄罗斯、德国等地.
4 中伊两国农业合作的前景分析
4.1 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中伊双方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在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国的农业合作发展基础好,需求量较大,合作的意愿较强,前景乐观.中伊合作不仅在能源、旅游以及经贸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而且在农业领域合作的最大特点是优势互补.伊朗每年的农产品产量超过1.07×108t,居世界第九位,是未来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而中国在资本、劳动力、加工技术、品种改良、土地整治、农业机械等方面具有优势,两国在经贸、旅游、人文等方面存在互补关系.此外,在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中方也希望加强双方合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伊双方合作机会增多.伊朗愿意与中方合作,发挥“中轴国家”的作用,中国也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各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为双方深入开展农业合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4.2 合作的重点领域及方式
中伊两国在农业资源禀赋、农产品贸易、农业技术等方面存在互补性,决定了双方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是扩大农产品贸易、提升农业技术交流、扩大农业领域投资等,建立稳定的农业贸易往来,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是未来双方深化合作的关键节点.
4.2.1 扩大农产品贸易,优化产品结构升级 农产品贸易额在双边贸易总额中占比较低.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为955.4亿美元,其中从伊朗的进口贸易额为12 803.6万美元,仅占总额0.13%;出口贸易总额为415.9亿美元,出口伊朗的贸易额为8 143.5万美元,占总额的0.2%.表明,双方在农产品市场上互动较少,但蕴藏的合作潜力大.因此,第一,双方将继续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加大贸易互补性.如中国加大对伊朗出口小麦、玉米、大米等,扩大对伊朗的瓜类、开心果、藏红花等进口.第二,开通双边农产品贸易绿色通道.两国应加快进行圆桌谈判,为农产品贸易降低壁垒,提高便利化程度.第三,增加农产品贸易渠道,提升农产品价值链.双方应推进农产品贸易协商会,落实博览会以及跨境电商合作平台建设,多方式扩大贸易往来;同时,提升贸易深度,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4.2.2 推动农业技术合作,加强人才流动 农业技术合作是加强双边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两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中伊双方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是小麦、大米、玉米、开心果等谷物产品的培育;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虫害防御等技术.第一,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对伊朗农业技术的指导,扩宽农业技术合作领域.第二,开设农业技术研发机构,投入技术项目研究.不仅有利于双方技术交流,也有利于促进伊朗农业技术提升和中国农业技术开发.第三,加强科技人才流动,促进相互交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密切联系,推进两国高精尖人才流动,中方大力引导农业科技人才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农业技术.
4.2.3 转变农业投资方式,提高产业链价值 推动双边合作,建立以农业投资为主的农业“走出去”政策,创建多元化农业投资平台,吸引双方企业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代表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加强双方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使农业合作搭上交通便车,扩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加大高附加值的农业投资,增加农业产业链的合作.第一,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扩大双方农业投资规模.第二,鼓励双方农业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提高投资深度和广度.第三,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链价值.此外,积极投资搭建跨境农产品电商合作平台,宣传与推销双方农产品,增加知名度,推动两国农业合作.
4.3 政策建议
4.3.1 加强两国政府对话,共商合作战略 在推进中伊双方农业合作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的举办两国洽淡,增加两国政府间的对话,打破贸易壁垒,共同制定农业合作的战略.第一,发挥“一带一路”政策的导向,增加两国的农业合作的信心,加大国内宣传.第二,梳理农业优势领域、重点发展产业、农业投资方向等,达成农业合作协议,组建双方合作部门.第三,引导双方农业企业有序开展投资,确保良性发展.第四,加强双方农业部门、科研机构交流,明确合作分工的角色.最后,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农业合作模式,增加政府间农业资讯交流,充分做到资源共享,积极进行双方农业间的合作.
4.3.2 构建农业支撑体系,完善信息平台 中伊双方积极建立健全各自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在农业投资、农业合作以及优惠政策方面加大协商,为两国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为跨国的农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务.第一,双方完善农业合作金融支持体系,建立农业合作资金链.政府要为双方的农业合作提供专项资金,为开展农业合作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第二,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优惠政策,破除贸易壁垒.双方可以进一步实施政府补贴、价格优惠、农资贴补等政策.第三,政府建立农业信息共享渠道,推动构建农业合作信息系统.双方积极关注农业动态,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发布资讯,为农业相关人员提供信息流,提高合作效率.第四,建立农业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农业对外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将金融资本引流到对外农业合作,培育输出性人才,推广农业技术等,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便利条件.
4.3.3 开展农业科研合作,促进知识共享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双方发挥各自的农业科技优势,制定农业科研发展战略,为两国农业科技合作提供保障.为推动农业科技更好的合作,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促进知识、经验共享.第一,加强双方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特别是科技、管理、企业等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技术、政策法规、金融贸易等知识培训,为两国提供智力支持.第二,加强农业科研合作机构建立,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合作平台.双方进一步明确科研合作的方向,推进农业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国科研联合的动力.第三,完善农业项目合作检测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推进合作进程,实时跟踪、多元化参与,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宣传与评价.第四,多层次、全方位的加强沟通与交流,分享知识、技术和经验.加深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团体合作,推动农业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