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助力健康成长
2022-11-21刘帅帅
文/刘帅帅
健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不同时期,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有所不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心理健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学校生活和教育中,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也日渐重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其能够专注学习,快乐健康成长。
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学业压力日益增加,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叠加,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不断增高。不良心理状态下,初中阶段的学生经常会产生厌学心理、情绪不太稳定,出现易烦躁、不自信等表现,有时也会有早恋等现象产生。作为班主任,除了负责班级的整体教学之外,还肩负关注和保障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的责任。教师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会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好地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其次,班主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支持,有利于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属于显性状态,班主任容易掌握相关情况,但心理问题往往处于隐性状态,不容易被发现或很容易被忽视。此外,许多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和身体健康,常常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初中生更多的是要迫切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因此缺乏和老师的主动沟通。鉴于此,加强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十分重要。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方法
(一)丰富心理专业知识储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注意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准确性、科学性,及时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如此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最后,班主任要明确自身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时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方式、方法,努力提升知识文化境界,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建设提供依据和保证。
此外,班主任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正面交流,通过表达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让学生充分感知自己的存在感,与学生在心灵上相互沟通,让学生有充分的自我认同感,能与他人进行友好的交流、交往,完善并升华健康个性;班主任通过不断的引导,用自身的正面形象影响学生去培养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是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
正确的意识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正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心理健康认知。学生有了焦虑和自卑的情绪,由于不知道用什么办法疏解,导致情绪低落,从而影响了学业的进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教授他们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减轻压力。同时,班主任要树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环境,与学生建立起公正、平等、和谐的关系,坚决不采取强迫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用于表达自我,在初中生活中活出自我色彩。
(三)不断完善心理辅导方法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应采取合理的指导方式手段。其中,找学生角色扮演、肯定训练、系统脱敏等基本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较为高效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科学地帮助他们,使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得到良好的发展。比如,在运用肯定训练方法时,教师采取物质上的小奖励或者精神上的鼓励等方式来督促和支持学生,让学生肯定自我的价值,获得满足感与荣誉感,使其在生活中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教师应在学生获得某种成绩或成就后,不吝啬对其褒奖,以巩固其类似的积极行为。在班级内部制定一套完整的奖励方案,以班集体的名义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和学生沟通时,收起来教师身份,以朋友的身份平等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帮助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信息化时代下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因材施教地拓展教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指导目的所在。初中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心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公共科学的网络教学资源会为心理辅导锦上添花。其中,“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平台,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影像资料融合教学。此外,教师也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调查,制作表格等进行归纳,将学生最近的学习生活状态、内心困扰、未来愿景等记录下来,充分掌握学生的动态成长,将教学、生活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融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在关注学生收获知识、促进课程改革更加完善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为其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