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基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探究

2022-11-21

江苏教育 2022年55期
关键词:基地课程活动

姚 岚

实践基地是学校常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补充,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如何让实践基地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形成有益互补,值得深入研究。

一、实践基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1.教学空间的区别

在教学空间上,学校的教育形式基本上是课堂学习,教学活动主要发生在相对封闭的课堂上,学生以间接学习为主,易形成相对较为被动的接受和复制的思维模式;实践基地的学习形式基本上是现场学习,比较开放和富于变化,教学场所包括教室、农田、果园、马路、社区等,以学生直接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

2.教学内容的区别

学校教育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教材为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方案等明确了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教、学、评的一致;实践基地则是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基于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和基地自身的资源条件确定教学内容,主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打破学科界限,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联系。

3.教学形式的区别

学校教育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传递接受式,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识—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学生能在单位时间里掌握较多的信息;自学辅导式,基本程序为自学—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引导发现式,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加工信息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验证;情境陶冶式,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这种方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德性陶冶;示范模仿式,以训练行为技能为主要目的,包括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四个基本程序。

实践基地的教学形式主要有:考察探究,教师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社会服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设计制作,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和操作,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作品,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职业体验,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实习,体认职业角色,培养职业兴趣,进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实践基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

将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寻找参考,进一步明确实践基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真正意义上发挥实践基地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

实践基地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最大化程度上突破学校课堂教学的各种限制,通过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将学校教育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

实践基地教师在活动课程实施中,能发挥实践基地的空间优势,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体验;从现实生活出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和主动分析,充分运用学校学习的知识综合解决各种问题,增长生活的智慧;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突出教学的开放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尊重每一个学生主体,激发每一个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学习能力。

实践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现场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其中,学习动力是前提,学习能力是基础,学习毅力是保障。以基地峰值体验课程“同心鼓”为例,同心鼓是拓展训练中的团队合作项目,在小组间的对抗中,参与者会逐步发现靠一两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队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这个活动课程能让学生认识到在困难中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毅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会迁移到学生的学校生活,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素养。

总而言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实践基地教育的优势,实施与渗透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实现“内在思”和“外在做”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现场学习力,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基地课程活动
秘密基地
“六小”活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