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则气耗”诱发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的病机探讨

2022-11-21姜雯徐浩东程增玉唐晓颇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邪气五脏正气

姜雯 姜 泉 徐浩东 程增玉 唐晓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北京 10005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滑膜炎、进行性骨破坏为典型病理特征的侵蚀性关节炎症病变,以对称性中小关节受累为主,延误治疗可导致残疾。国内RA 患者的发病率约为0.42%[1],我国大约有500 万RA 患者,其危害性大,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生活负担。控制RA 疾病活动,达到临床持续缓解是RA 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前RA 的治疗药物包括抗风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即使患者规律用药,治疗效果却仍然很不理想。临床研究发现,“劳则气耗”是导致RA 活动和加重的关键诱因[2],贯穿于RA 发生发展和病理性演变的全过程,其有效预防在RA 病程管理和治未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其致病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1 “劳则气耗”病机特点

1.1 “劳则气耗”理论源流

“劳则气耗”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皆生于气……劳则气耗。”劳指疲劳,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劳则气耗”理论内涵:过度疲劳消耗人体正气,导致精气不足,阴阳失调,影响气、血、津、精的正常代谢、输布和循行,从而引起疾病的产生。《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写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最早对常见的五种过劳情况进行总结。《金匮要略》中以虚劳并称,指出因虚致劳,劳而易虚,而气虚是其联系核心。生命中的各种活动,包括呼吸活动、血液运行、食物消化吸收、神经信号传导等乃至于复杂的各种体力、脑力活动都会消耗一定的精气,而过劳情况下,过度消耗则会使气虚、精气不足,易致外邪侵袭。《素问·痹论篇》中曰:“痹者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初期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致使卫气营血失职,形成五体痹;若五体痹经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五脏,正邪交争,脏器功能受损转化,则成五脏痹。

1.2 “劳则气耗”与五脏劳、五体痹

时珍曰:“劳有五劳,病在五脏。”RA 患者“劳则气耗”与五脏劳、五体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1.2.1 脾劳肌痹 “劳则气耗”,RA 患者疲劳先伤中焦脾胃,中气内虚,脾主四肢,脾劳则见肌肤麻木不仁。李东垣《脾胃论》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薛氏医案》说到:“因房劳……所致脾胃亏损阳气下陷。”疲劳使中焦脾胃功能减弱,脾失健运,而中焦脾胃虚弱,水谷之气生成不足,又加重疲劳,两者相互影响,使脾胃损伤后果愈重;舌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而润或滑为其舌脉特点。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脾胃后天失养[3]则气血乏源,脏腑虚衰,易诱发RA 活动。

1.2.2 肺劳皮痹 肺主气司呼吸,肺吸入的清气与经脾胃消化吸收而来的水谷之气合为宗气,对气血的运行、声音、呼吸进行调摄。《医宗金鉴》中言:“劳者,气血俱耗,肺主气,气虚则喘。”疲劳伤肺多见于过度发声耗伤肺气。RA 患者若肺劳伤及宗气,导致肺气不足,肺气虚伤及肺卫,肺卫固护充养之力不足,则见腠理不固,表虚自汗,易感受风寒湿邪气;肺合皮毛,与太阳膀胱经共为一身之藩篱,肺气虚则见肢节麻木肿痛瘙痒。

1.2.3 心劳脉痹 心主血脉,心劳致心之气血耗伤。《医碥·五脏生克说》中曰:“气虚则凝滞而不行,得心火以温之,乃健运而不息。”气行则血行,血至气亦至。若RA 患者心劳过度,致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心气无力推动血脉运行,血失统帅而瘀滞不行,心血生化乏源,致脉道瘀阻,引发脉痹,可见关节发凉、畏寒喜暖、雷诺现象等。

1.2.4 肝劳筋痹 《黄帝内经·素问》提出:“肝为罢极之本。”指肝为人体最强大可耐受疲劳的根本。肝主筋,筋,即筋膜,其附于骨而聚于关节,连接关节、肌肉,包括现代医学的肌腱、韧带等,主司人体运动。人之关节屈伸、肢体活动由乎筋之弛张,在于筋力维系,筋力充足则可耐受疲劳。肝藏血,血养筋。若RA 患者劳力过度致筋伤气耗,过度劳心致肝气郁滞,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肝血不足,致筋膜失养,出现肢体拘挛,筋挛节痛,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朱佩等[4]从时间节律探讨了肝与疲劳的相关性,认为阳气消耗起到枢纽作用,调肝对于临床疲劳相关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1.2.5 肾劳骨痹 肾藏精,精足则用强。阳之精在上则耳目聪明,阴之精在下则手足强劲灵巧。肾为先天之本,一身阴阳之源,生气之根,疲劳日久耗伤肾之元阴元阳,房劳过度直接损耗肾之精气。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RA 患者疲劳日久出现肾脏劳损,导致肾气不足,易致筋骨萎软,骨质疏松,出现腰膝酸痛,关节肿痛加重,诱发RA 活动和骨破坏形成。

总之,RA 患者过度疲劳,无论是劳心、劳力还是房劳,均伤及气之根本,正气虚损,累及五脏及五体,易致外邪入侵和内邪生成,共同诱发RA 活动。

2 “劳则气耗”与RA 活动的密切关系及演变规律

RA 反复活动加速骨破坏和致残的进程[5],达到临床持续缓解是RA 治疗的最终目标[6]。“劳则气耗”是导致RA 活动的关键,其贯穿于RA 发生发展和病理性演变的全过程。

2.1 正气虚损,易受邪侵

中医认为RA 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筋肉关节,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引发痹症为病。《黄帝内经·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感。”疲劳过度,正气损耗,五脏气血不足,邪气容易侵袭人体,致新发痹病或诱发RA 活动。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脾胃后天失养[3]则气血乏源,脏腑虚衰,会诱发RA 活动,而疲劳是导致后天失养的重要病因。同时,RA 活动时正气受损,易伴随疲劳表现。现代医学认为诱发RA 活动的病机复杂,涉及自身抗体不耐受、免疫细胞缺陷、炎症因子释放等。正气能够抵御外邪,相当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若正气虚损,调节性T 细胞等对炎症有负调节作用即抑制炎症的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可使Th17/Treg 免疫失衡[7-10],出现CD4+T 细胞耗竭[11-13],导致免疫系统识别紊乱,免疫耐受缺失,自身抗体被异常识别而发病。因此,免疫细胞缺陷导致的免疫失衡从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正气虚损”的科学内涵。

2.2 气虚而滞,邪气亢盛

《黄帝内经·素问》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过度疲劳,正气耗损,使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从而诱发RA 活动。在RA 活动期,患者本身多伴有疲乏无力症状,若再加之劳累,则会明显加重病情。RA 活动期正邪抗争剧烈,邪气盛而正气弱则病情加重;邪气轻而正气强则病情减轻。若正气不足较甚,则轻度活动即不能耐受诱发病情活动。在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肝肾不足证型中,劳累加重病情更为明显。研究发现,湿热瘀阻是活动期RA 的核心病机[14]。现代医学认为RA 活动涉及多种免疫细胞[15-17]和滑膜成纤维细胞[18-19]、软骨细胞[20]、成破骨细胞[21-22]共同参与的由代谢重编程[23-24]引起的血管翳生成[25]、免疫细胞迁移和聚集、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异常[26]及大量促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炎症风暴,对应中医病机湿、热、瘀等病邪滞留,即邪气亢盛,最终骨免疫失衡导致骨流失和骨破坏[27]。若正气充足,即抑炎的免疫细胞足够数量,可使病情趋向稳定,但若同时伴有劳则气耗、正气虚损,则可使病情加重。

2.3 正虚邪恋,病情迁延

正气虚耗既是RA 活动的始动因素,又是决定RA活动演变、预后转归的关键。正邪相争,邪气过于亢盛,或正气相对不足,均可使正气无力抗邪,导致疾病进展。若在RA 缓解期过度疲劳,气血耗伤,正气亏虚,则正邪之间平衡被打破,邪气偏盛,痹阻经脉,诱发RA 活动。RA 活动期湿、热、瘀等病邪滞留,痹阻筋脉,机体对疲劳耐受能力明显下降,若再劳则气耗,损伤关节筋脉,伤及正气,则正气虚损更甚,无力祛邪,使病情迁延难愈。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此情况有如此记载:“夫病新瘥者,血气尚虚,津液未复,因即劳动,更成病焉……未堪劳而强劳之……复为病者,名曰劳复。”临床中经常见到RA 患者在疾病低活动期,由于劳作不慎,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因此,“劳则气耗”是诱发RA 活动的重要病因。避免劳则气耗、正气虚损,即顾守正气是决定RA 持续缓解期长短和病情平稳与否的关键。

3 顾本守中,祛邪安正

“劳则气耗”是诱发RA 活动和加速骨破坏、促进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正气虚损在疾病转归和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应遵循国医大师路志正“持中央,调升降”的顾护脾胃思想,将调和脾胃、顾护正气贯穿风湿病治疗全程[28-31]。在论治上,充分重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以防患于未然。运用路志正健脾和胃“三阶梯”方案调理正气虚损以安正[28-31]:即一用炒神曲、生谷麦芽、甘草等以“治未病”;二用炒扁豆、焦三仙、鸡内金等以健脾开胃;三用山药、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渗湿之品,以扶正御邪。在RA 活动期应用清热、利湿、活血等中药以祛除病邪,根据疾病分期有所侧重地运用祛邪安正之法。此外,结合中药外治特色疗法,双管齐下;同时,重视运用路氏八段锦、针刀、揿针、耳穴等非药物疗法,以通经络、调五脏,杂合以治,加强疗效。

综上所述,“劳则气耗”在RA 活动这一转折点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劳则气耗”与RA 活动的密切关系及演变规律,对于RA 临床防治和中医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邪气五脏正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失眠与五脏
黄帝内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
幸福来自感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别轻易拔罐刮痧
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