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卓越”期刊的发展策略
——以《中华护理教育》为例

2022-11-21李晓宁姜小鹰曹作华王玉静余一彤

传媒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编委科技期刊稿件

李晓宁 姜小鹰 曹作华 王玉静 余一彤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2]。其中,部分期刊为“核心”期刊和“卓越计划”科技期刊:《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收录期刊2106种[3];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收录期刊1262种,其中核心库926种,扩展库336种[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收录期刊1990种[5];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6]的期刊有280种。《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7]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不仅是核心期刊和“卓越计划”科技期刊,所有科技期刊都应该奋力开拓、锐意进取,肩负起科技期刊的使命和责任。相较于核心期刊和“卓越计划”科技期刊,其他期刊在品牌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方面明显不足,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更多,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帮助其突破“瓶颈”。《中华护理教育》于2004年创刊,以非“核心”、非“卓越”期刊的状态奋力发展了十余年,在近年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发展经验与同行分享。

一、期刊发展策略

(一)组约好稿件

稿件的来源通常有自由来稿和约稿两种。对于非“卓越”期刊,自由来稿的数量和质量很难让期刊有所发展。要想有好稿件,就要加大约稿的力度。好稿件不仅包括能提升读者关注度、增加被引的稿件;还包括能提升学者对期刊认可度、凸显期刊特色的稿件。

1.关注所在领域的“大事”,开展专题策划

学科发展过程不仅是量的积累,也有质的飞跃,当里程碑式的事件或事物出现时,围绕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专题策划,是期刊服务学科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护理教育》一直关注护理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沿,如院校教育领域,该刊与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始终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能够及时了解教育最新动态,在发布《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高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后,立即组织专家对两份文件的制订路径、核心内容解读、行业需求、应用经验等进行专题策划,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把握标准内涵,学习典型学校贯标经验,提高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此外,编辑部时刻关注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教育部等官方网站平台,捕捉卫生健康和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政策、指南,如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的主要任务,组织临床教育工作者策划新入职护士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专题,并根据培训开展的不同阶段,合理策划专题的聚焦点,在探索期侧重于对新入职护士和专科护士的能力定位与国内外比较研究,在发展期侧重于培训内容、方法、考核评价的经验和新思路,在稳定期侧重于培训的热点和前沿总结分析,得到广大临床教学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2.加强专题的顶层设计,提升组约稿件数量和质量

选题策划应切中学科发展中的特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进行有效的学术导引,促进该领域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8]。除上述针对“大事”组织专题策划外,《中华护理教育》自2016年每年定期召开专题策划会,邀请编委及业内专家商讨下一年的专题计划,为组约稿件和征文提供选题和方向。为了发挥主编、副主编的学术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专题内稿件质量,2019年编辑部要求主编和副主编带头完成专题策划的组约稿件任务,同时鼓励编委也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编委工作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0年编辑部则进一步加大组约稿力度,支持所有编委参与专题策划工作,以进一步提升了稿件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创新性应用微信群、问卷星等方式推进专题策划工作,征询所有编委参与专题策划的意向,将专题名称、对应的编委和编辑、专题名称对应微信群的二维码打印出来,在编委工作会上公布并组织专家成立专题策划群,为后续工作开展建立平台。

3.及时了解学科热点、难点,积极约稿

由于护理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期刊编辑应积极、主动和专家沟通,及时了解学科发展,了解学者的兴趣点和正在应对的难题,捕捉有价值的选题。①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走出办公室,向学者了解当前学科前沿及热点话题,或了解一线人员的困惑。如在与史瑞芬教授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护理教育工作者对学习如何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需求迫切,当即向她就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及具体方法进行约稿,《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一文被评为2020年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2020年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同时,编辑部也将此文改写为《如何做好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听一听史瑞芬教授怎么说》,在中华护理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学术速递”栏目推送,阅读量达4344人次,受众广泛。②在定稿会的专家讨论中总结作者人群存在的普遍问题,发掘选题策划点。如在听取绳宇教授对涉及标准化病人稿件的分析和评价后,了解到学者对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存在较多误区,编辑部邀请绳宇教授完成《标准化病人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思考》,该文的实用性较强,在各数据检索平台中引用频次名列前茅,被评为2019年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

(二)打造好团队

1.建设学习型编辑团队

编辑人才是编辑部的关键力量,是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保障。全员参与、终身学习、共同提高是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初衷[9]。建设学习型团队是《中华护理教育》快速提升编辑团队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近年,此刊编辑人员更替较快,青年编辑占比大,所以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将学习贯穿在编辑部每天的工作中。

(1)采用认知学徒制培养策略。如退修环节中,我们采用一篇稿件二封退修信的方法,即对同一篇稿件,资深编辑和青年编辑各写一封退修信,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资深编辑对稿件相关学科领域知识及出版领域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启发青年编辑反思总结各类稿件的退修要点;在校对环节中,青年编辑和资深编辑依次通读二校样、三校样、核红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查阅并分享学习资料,达成共识后进行记录,在以后的工作中参照执行。

(2)依托杂志社资源,每个月围绕期刊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建设进行业务学习。除资深编辑/卓越期刊编辑分享工作经验与学科知识外,还鼓励青年编辑围绕提升编辑质量、学术不端防范等内容进行分享。

(3)建立编辑部内部学习交流群微信群“必有我师”,作为日常工作、学习的交流平台。在微信群中发送的内容以学科专业性知识、方法学知识和编辑业务性知识为主,如手臂港置入流程、关于Meta分析中的森林图解析、新华社发布新一批禁用词和正确表达等;也有开拓视野、增加学识的知识,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学科交叉的魅力(名师系列讲座)、《学术版本第三方服务的边界蓝皮书(2020年版)》等。这些内容的形式主要有视频、课件、讲座直播、链接、文档等。

2.建设活力型编委团队

编委会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能发挥出其有效功能往往决定着期刊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10]。编委主要是通过审稿、组稿、对期刊进行宣传和对期刊发展提出建议等方式提高期刊质量[11]。编委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激发编委为期刊工作的热情和潜力,营造具有活力的工作氛围。

主编和副主编是编委团队中的核心,除把握文章内容质量外,更要让其充分的参与期刊的制度制定、专题策划及重要事项推进等工作。中华护理杂志社系列期刊定期召开主编工作会议和编委工作会议。在会议召开前,编辑部都提前将要在会议上汇报的内容和需要核心团队讨论的议题提前发到微信群“核心工作组”(只包括主编、副主编和编辑部副主任),从而让核心团队能更清楚期刊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有效提高会上讨论的效率和针对性。每年的专题报道计划和编委会委员考评项目及评分标准等都要充分征询主编和副主编的意见,进行调整和完善。2020年2月起,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定稿会由线下改为线上。《中华护理教育》借助线上定稿会不受空间限制的特点[12],将参加定稿会的专家由本地编委调整为主编和副主编,让核心团队更充分地、更深入地参与期刊工作,同时增加了他们和编辑部的交流。

为了提升编辑部和编委会沟通效率,组建了包括所有编委、审稿专家和编辑的微信群“中华护理教育编委会”,作为期刊日常工作的信息发布平台,并对微信群中的人员和信息发布进行管理。增加编委充分参与期刊工作的机会,不仅为期刊发展注入活力,也为遴选出有能力、有意愿为期刊发展做贡献的编委提供机会。为全面加强编委在专题策划中的作用,用问卷星调查每名编委的在各专题中能够承担的任务(组稿、约稿、撰稿、审稿等)或是在其他方面能够完成的工作。在由选择专题的编委和对应编辑组成的各专题策划微信群中,大家进行讨论、分工、汇报进度,必要时以专题策划微信群为单位开线上专题策划会[13]以推进工作。编委在期刊宣传和运营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编辑部制作宣传期刊的幻灯片发至微信群,方便编委在外出讲座时进行期刊宣传;适时发布期刊的征订通知、合作单位邀请函,让有意愿开展相应工作的编委及时获得信息。

(三)建立好制度

1.优秀编委和审稿专家评选制度

激励制度是编委会制度的一项核心制度[14]。每年都会根据《编辑委员会通则》要求及考评标准,主要从审稿、撰稿、组约稿及学术贡献等方面对编委和审稿专家进行综合评价,选出为期刊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编委和审稿专家进行表彰。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获奖编委的荣誉感,也加强了全体编委和审稿专家的责任意识。

2.在线审读制度

主编和编辑部成员每个月都会在线审读上个月刊出的内容。主编主要负责研究质量,编辑部副主任主要负责文章框架和前后逻辑,年轻编辑主要负责编校规范,有问题大家讨论,当时不能解决的查阅资料,形成审读报告发给主编,编辑部存档。在线审读不仅是通过对已完成工作的自检自查促进编辑部和主编反思自省的过程,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

3.二校样错误整理及编辑部通读制度

由于编辑部青年编辑居多,很多问题到二校样资深编辑通读时才发现,而且有类似问题屡次出现的情况。为了全面加强编校质量,当期责任编辑和副责任编辑通读二校样后,由责任编辑将所有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文档发送至微信群,不仅让编辑当时明白错在哪里,更是留存了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以往,核红后的PDF版本只是责任编辑通读,如今改为编辑部所有成员通读,经实践发现每名编辑能发现不同的问题,为把好期刊质量最后一道关。

二、成效

《中华护理教育》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稿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编校质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日益获得业内专家和期刊评价机构的认可,于2019年4月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收录期刊,于2021年3月收到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喜讯。2020年12月,《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15]发布,全球209种护理学类科技期刊入选,中国大陆有7种护理学类科技期刊入选,《中华护理教育》位列其中。

三、体会

(一)积极沟通、加强合作、做好顶层设计是获取好稿件的基本要素

编辑要充分利用和专家接触的机会,积极沟通,捕捉约稿信息。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为了解相关领域“大事”动态和开展专题策划奠定基础。做好组约稿件内容和形式的顶层设计,把控专题策划方向和组约稿规模。

(二)明确各团队职责,采用不同的建设策略,加强彼此正向影响

编辑团队、编委团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

①编辑队伍建设是保证期刊质量的根本。因青年编辑多,我们采取以学习为主的建设策略,让编辑工作和业务学习并行推进,工作中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从而形成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的同伴互助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编辑队伍的学习热情,也快速提升了编辑队伍的工作能力。编辑队伍的成长,可有效加强编辑部和编委专家之间的沟通,让期刊工作更有效、更顺畅地开展。

②主编和副主编是编委的核心团队,建设的重点是让他们明确自身在期刊发展中的重要性,让他们担当起主编和副主编的职责来,带头做好期刊工作,充分发挥对编委会其他成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在这支队伍的建设中,不仅要通过“给任务、提要求”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更要全力配合、提供资源,协助其顺利完成任务;还要对工作成果积极宣传,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③编委队伍的建设主要是为其提供更多参与期刊工作的机会,让有意愿、有能力为期刊做贡献的编委凸显出来,不仅有效推进期刊工作,也为下届编委的去留提供依据。同时,编委的工作成果对主编、副主编也是一种鞭策,从而在编委会中形成为期刊贡献力量为荣的良好风尚。通过这样持续地建设,必将为期刊遴选出能真正为其发展提供助力的编委队伍,从而实现期刊的持续发展。

(三)用好的制度激励人,提升工作质量

激励制度要以事对人。优秀编委的遴选是按照编委工作评价指标逐项评分、排名选出的,评价指标的项目和计分是经过编委会讨论并正式公布的,这样的公平、公正的评选不仅是对优秀编委进行了奖励,也为其他编委树立了榜样。编校相关的制度主要是基于期刊工作的现存问题和当前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今后也会依据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出现不断调整。好制度不仅要有持续性,也要有灵活性。如编委工作评价指标也可以根据期刊的发展阶段进行调整,稿源紧张时,约稿、组稿、撰稿指标的权重就高一些,审稿压力大时,审稿质量、时间指标的权重就高一些,从而达到让编委会凝心聚力、共渡难关的目的。

猜你喜欢

编委科技期刊稿件
编委风采
数字化出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影响探究
《现代仪器与医疗》编委邀请函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心理学报》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版
新增编委介绍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贺新春:编委理事会员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