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2022-11-21毛宽海刘恒振
毛宽海,刘恒振
(中共菏泽市委党校,山东 菏泽 274000)
一、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民的需要
首先,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更加期待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中国历史自步入近代以来便战乱不断,人民群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经济凋敝,中国的老百姓更加能够感受到和平稳定的珍贵。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呼唤中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对抗侵略、整治土豪恶霸,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并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成立了新中国,逐步实现了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人民群众感受到稳定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和越加强烈的幸福感,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才能保持幅员辽阔、民族繁杂、人口众多、地域文化多样的中华大地永享太平和美。
其次,新时代人民期待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人们普遍期待更加平稳的政治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期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需要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如果放弃或丧失其执政地位,党的先锋队作用就得不到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得不到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就得不到有效保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事实证明,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党始终紧紧地和群众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没有一点自己的私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利益。如今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迷期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显得更为迫切,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时代的需要
首先,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领导。中国是通过政党来团结带领人民共同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P181)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时发一些矛盾冲突,大到恐怖主义,小到各种社会纠纷,都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干扰因素,中国共产党作为顺应时代呼唤和人民意愿的科学政党组织对整个中国的发展进步事业起着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中国共产党深入探索如何破解历史周期率的陷阱,优化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为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时代课题。
其次,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繁荣发展。从当前世界局势来看,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3](P446)局部战争、国家动乱、恐怖活动等不断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世界的发展进步事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具体到国家组织而言要求世界各国政权的相对稳定。同时,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如果放弃或丧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世界正义和进步的事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和打击。因此,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共产党自身的需要
首先,保持长治久安是政党的基本发展需求。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自身性质与发展目标要求其建设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时,共产党具有天然的自我革命精神,天然地带有反躬自省、检视自己的政治基因,保证其成长为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4](P238)“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P19)在目前世界各国执政党中,中国共产党一枝独秀,已连续执政70多年,今后还要继续长期执政下去,这是共产党自身发展的永远课题和使命追求。
其次,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长期繁荣发展。总体上来看,当今世界资本主义较之社会主义占据绝对优势,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主义的挑战依然显著存在,社会主义国家正遭受着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仇视、排挤和打压,世界社会主义在艰难中挣扎前进。但是,如果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置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大框架下进行审视,就会发现当今世界社会主义正逐渐走出低谷,不断走向复苏,世界社会主义开始进入复苏期,很大程度上得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日渐显现。如果中国共产党放弃或丧失执政地位,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讲是莫大的打击和损伤。因此,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经验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根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5](P12)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在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迎来了改天换地的新纪元,一个黑暗纷乱旧时代宣布结束,一个全新的新中国应运而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身体力行,领导全党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从经济破败、百废待兴的落后面貌到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深刻回答了中国将向何处去的问题,找到了破题之路,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更多、更难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政治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
(二)始终坚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保障
首先,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闹革命、搞建设、促改革、谋发展,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近代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寻路”的艰难历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走上了一条“俄国人的路”[6](P219),进行了艰苦卓绝地伟大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强化,由此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年文革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此后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深度激活了社会主义的旺盛生机和强大活力。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建设就有了根基,党的执政就有了依赖,党的命脉就有了支撑,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就有了可靠保证。所以,当年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7](P115)百年辉煌历程换来的宝贵经验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8](P166)
其次,执政实践表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光辉旗帜,坚定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进程中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的民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逐渐形成,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得以完善,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民主政治生活步入正轨,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新时代中国民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这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保障,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重要法宝。
(三)始终保持优良作风,勇于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有效途径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有效途径。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发扬理想坚定、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进行光荣革命事业,党的组织基础不断得以发展壮大;在建设和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进行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得以最终确立并不断强化;立足新时代、聚焦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奋斗进取精神,充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全面领导已然成为最大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其次,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2](P7)总书记强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中国共产党能够在近代中国激烈的政治较量中独挑大梁,根本原因在于不断彰显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不断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通过持续推动党的革命性锻造赢得民心、汇集民智民力,又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获得自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这种良性循环使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执政地位更加稳固。勇于推进自我革命必然成为立党兴党强党的战略之举。
三、中国共产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和政治资本,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回顾百年历程,党的历代领导人不断强调,“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9](P139)“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10](P10)的重要理念,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风华正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群众的传统优势。刘少奇给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宋亮的来信《答宋亮同志》中指出:“中国党历来的组织工作就是很好的,不论做什么事,如组织工人,组织农民,组织政府,组织军队,进行各种方式的战斗,只要在党内一动员,为党员所了解,历来就能做得很好,就能完成任务,就能组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工人农民和军队到革命的战场上去。”[11](P2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3](P309)充分发挥党组织群众的传统优势,积极探索党的群众工作的社会化,通过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比如通过社会救助精准扶贫,帮助社区居民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其次,要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P33)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中国共产党要积极致力于发展工作,坚持共享发展,做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不断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遵从人民立场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中国共产党为建设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强大的群众力量。
(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百年党史告诫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是政党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动摇;同时,充分借鉴和汲取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始终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因此在过去的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道路探索中经历了一个艰辛过程。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错误的影响,“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在反思错误、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走上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决不能丢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决不能否定。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P50)“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P13)。其次,坚持走自己的改革创新之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创新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有的政党组织由于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最终被时代所抛弃,有的政党组织由于迈不过本本主义的束缚和传统观念的限制而被历史所淘汰。百年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一百年来,始终坚持走自己的改革创新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蓬勃朝气、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更是新时代背景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动力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共产党人要防止社会主义跌入资本漩涡和权力对党的侵蚀,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扬矢志改革、勇于创新精神,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科学探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彰显最大优势。
(三)必须坚持科学的执政方法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并且能够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的执政方法。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科学探索中国的治国之道,撰写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论十大关系》等大量探索性创新文章。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强党的建设,最终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执政之路,事实上找到了中国式的科学执政方式,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执政方式的理论总结与探索,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和任务。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越是长期执政,越要注重执政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科学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13](P43)习近平的执政理念,贯穿了尊重规律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科学的执政方法,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党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满足历史发展需要。首先,用好“科学执政”这剂良方。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出现的新的社会实践,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注重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工作的有效衔接,要按照科学、民主、法制的思想理论和科学、民主、法制的制度和方法来执政。“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2](P28)其次,用好“全面从严治党”这把科学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1]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一历史命题的实践应对。只有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始终,才能确保党长期执政长期执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注重治党理论的科学严密、治党制度系统科学完备、治党目标科学坚定与党的领导坚强有力。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韧,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引向深入。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增强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总结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就是要明确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就是要更加坚定地走向辉煌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历过风雨砥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欢迎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肩负起历史重任,不负时代、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