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运用

2022-11-2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夏叶丹

亚太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议题课程标准思政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夏叶丹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出台,在教学要求中提出构建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并在教学提示中给出了相应的议题参考。议题式教学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方式,思政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结构中,思想政治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部分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与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与职业精神教育,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促使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从理念到操作层面实现多方面的转变,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教学目标由以知识性目标为导向转为以素养性目标为导向。议题式教学是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和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课程标准》没有对议题式教学做出具体、明确的界定。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主导,因此,要理解议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就要搞清楚什么是议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议题”是指会议议论商讨的题目。之所以区别于“问题”“主题”,在于它的可议性。议题式教学将议论商讨的题目放在课堂上进行,这里的题目不是指向学科知识记忆的一般性问题和主题,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提出来的,具有开放性、可议性和思辨性,能够凸显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导向作用,由教师开发的具有生活内涵的教学议题。由此可知,议题式教学是以涵盖教材知识点的议题为引领,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积极参加围绕议题开展的序列化课堂活动,在互相探讨和教师引导下形成共识,最终达成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议题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议中学,在议中悟,从而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素养,做到知行合一。

议题式教学代表着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落实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其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出当前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尝试探索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有效运用。

一、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议题的选择和设计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基础和主线,智慧地选择和设计议题是有效运用议题式教学的前提。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形式有了基本了解,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是难以选择和设计出科学有效的议题。要么选择的议题太难,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或缺乏可议性,不具吸引力,学生不感兴趣,课堂参与率低;要么设计的议题没有实用价值,既体现不了学科课程的具体知识,又缺乏“议”的价值,难以向学生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

(二)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出现形式化现象

《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提出,教师应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面对新一轮的思政课课程标准改革,大部分教师开始接触议题式教学,以积极的心态学习,并尝试把议题式教学运用到思政课中。然而,他们对议题式教学的实现形式不明确,没有采用有效的议题式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在教学设计中有议题的设计,而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却没有开展议题活动,使议题流于形式,这样的课堂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政治课堂。

(三)议题式教学课堂难以掌控

议题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交流、辩论、成果展示等议学活动,对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中职生往往学习基础薄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乐于思考、表达,特别是在课前的知识储备环节,如搜集整理信息、自学相关学习资料、社会调研等活动,大部分学生敷衍了事,甚至刻意忽略,没有学科知识基础的准备,教师难以组织学生有效地参与议题活动,难以达到议题式教学的效果。

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不足

1.教师对议题式教学了解较少。虽然议题式教学在国内外都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2017年开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倡导和开展,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对于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议题式教学还是一个新事物。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中职思政课教师才刚开始接触议题式教学,对议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形式等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如何选择和设计议题、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议学活动、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问题感到迷茫,而且要从驾轻就熟的传统课堂转变过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2.教师实施议题式教学的知识和能力不足。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结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眼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门必修课程,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设计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涉及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中国革命史和法学等知识,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面对这些时政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思维碰撞中内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践行观点,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培训,仅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

(二)学生对参与议题式教学缺乏体验和认知

1.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的意识不强。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性、政治性较强,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敬而远之。学生平时不会主动去了解这些内容,他们认为自己只是社会中平凡的一员,不是这些宏大的政治话题的主体。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已经形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认为思政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觉得枯燥乏味,从内心产生抵制情绪,不乐于参与课堂。

2.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的能力不够。议题式教学不仅对教师来说是新事物,对学生来说也是新事物。他们没有参与过议题式教学活动,部分教师在简单组织学生探讨后,也没有总结回归到议题,学生感受不到议题的魅力,不知道为什么要议、怎么议。同时,议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搜集资料信息、自主学习、分析归纳、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能力,这些能力往往是中职学生比较缺乏的。

三、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有效应用的措施

(一)教师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堂教学承担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任务,只有在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运用议题式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提高对议题式教学的认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一般要经过好奇、了解、钻研、接受的过程,因此,要接受议题式教学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就要对议题式教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已有经验和知识上的建构过程。”教师要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反思性的学习。首先,积极参加《课程标准》学习培训,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把握议题式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提出了议题式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参考,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学习,通过参加讲座、培训等,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其次,认真阅读专业文章,借鉴前沿研究成果,厘清议题式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当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层面对议题式教学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在具有权威性的核心期刊查找相关的研究成果,阅读议题式教学研究的前沿文章,了解前沿观点,吸收借鉴优秀的议题式教学设计,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最后,定期进行教学研讨,与身边的同行交流、探讨,积累议题式教学经验。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施行,议题式教学在各个地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可以与校内或其他学校的思政课教师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从而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议题式教学的信心。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仅凭以往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教师难以在思政课开展议题式教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第一,拓宽知识面,增加跨学科知识储备。思想政治课程内涵丰富,理论性、时政性强,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还要跳出教材,更新课程理念和知识结构,关注国内外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开阔国际视野,提炼科学的、有价值的议题,巧妙创设生活化情境,建立起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纽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加强实践练习,提高议题式教学的关键能力。在日常的备课和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针对议题式教学存在的困惑,勤于实践探索。例如,上同一门课的几位教师,组成集体备课组,分配备课任务,每次上课前一周集体备课,共同商讨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按议题式教学的要求提出修改意见,形成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操作中遇到什么问题,也能在集体备课组讨论解决,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通过公开课、参与课例研究、参加比赛等方式,在实践探究中交流、反思、借鉴,形成对议题式教学的独到见解,加强自己对议题式教学的运用能力。另外,相关部门还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做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二)学生方面

1.提高学生对议题探讨的兴趣。首先,精选有价值引领的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议题设计要对准三点,即学生成长点、生活兴奋点、思想困惑点,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例如,在“当好国家主人翁”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设置议题:学校门口人车混杂,乱摆乱放,学生进入学校,险象环生,怎么办?围绕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既能贯穿本课的所有知识,又能跳出教材,关注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愿意说,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现象,参与社会生活。其次,创设生本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联系和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创设困难情境,例如,对于学校门口的乱象,学生要不要管?可以给市长或相关主管部门提建议吗?让学生入境生情,主动探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再次,创设序列化活动,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通过设计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如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整理学校门口整治前后对比情况,在课堂展示并分析原因;让学生尝试给市长写信提建议等。以活动为路径,活化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议题探讨的能力。议题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能不能议、议得好不好决定着议题式教学的成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探讨议题的能力,包括搜集资料、自主学习、分析归纳、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能力。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议题讨论。为避免某些同学偷工减料,课前要明确小组每个成员的任务,并给予具体指引,降低任务的难度,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愿意为课堂做准备。其次,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心不在焉的同学给予暗示和提醒,利用奖惩结合的手段激励小组竞争,让每个小组成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信心。最后,探讨完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有需要再补充。确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议题的讨论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议题课程标准思政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