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的作用与策略
2022-11-21浙江省杭州市朝晖中学罗红群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中学 罗红群
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不仅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关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暗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行为,使其主动参与练习。本文对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又该如何实施进行了论述。
一、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主动投入体育锻炼,享受运动乐趣以及养成终身运动习惯的必要前提。日常教学中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并非因其缺乏参与兴趣,而是以往尝试中的失败导致其信心受挫,认为自己不能完成练习任务。长期拥有这种心态势必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构成严重阻碍。如果体育教师能够把握教学时机为学生提供一些积极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消除自卑心理,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即便是再遇到困难也会在短时间内完成自我心理调节,在内心中迸发出一种战胜自我的强大动力与自信心。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推断其此时此刻的学习态度和思想动态,从而找准时机,采用适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完成自信心的初始搭建。同时,还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个性化特质和个人优势,这些都是开展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的最佳突破口。
例如,在跳高练习中,有些同学怕自己跳得不够高,所以在起跳的一瞬间出现了退缩心理;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敢再跳。此时,教师可以用坚定的目光注视同学并给予积极暗示:“从你平时的体育课堂表现来看,你的身体协调性很好,如果能再勇敢一点,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跳过去的。”教师也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在学生即将上场时对学生点点头,当学生成功完成跳跃动作时,第一时间向学生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赏。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心理暗示,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练习任务,实现自信心的大幅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意识
培养合作意识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非常重要的一项。但是,如果教学中我们仅仅是布置一些简单的团队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相互配合来完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一部分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其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并没有受到过多的触动,仍然习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关注团队成员的需求与感受,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对此,如果教师能够在布置团队任务时、学生完成任务进程中以及完成任务以后,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积极心理暗示,点亮学生的心灵,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
例如,在分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团队,不嫌弃任何一名队友,想方设法多为团队做贡献。当学生在完成团队任务过程中或者在小组对抗赛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啦啦队、相互击掌、大声喊出团队口号等营造氛围,暗示学生拼搏奋进,为整个团队贡献个人最大力量。当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成败,暗示学生不论输赢都要从中吸取宝贵经验,并且感谢队友的支持与信任。通过这些积极心理暗示,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养成团队合作意识。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存在多种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有些学生因先天身体素质较好或者具备较强的毅力最终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有些同学要么体能较差,要么存在消极心理,会出现逃避行为,导致其最终难以达到训练目标。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暗示,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困难,以达到体能训练目标为目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跳远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无法顺利完成练习任务,此时教师要耐心地与学生一起查找问题原因,并鼓励学生凡事都要敢于尝试,不要轻言放弃。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既要发挥引导作用,又要跟随学生的心理节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避免出现急于求成的心理。通过这些暗示,学生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正处在心智水平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学生而言,积极心理暗示必不可少。实践证明,不论何种方式的积极心理暗示都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生成强大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要素。教师的积极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客观看待事物,对自己形成正面积极的评价,懂得如何接纳自己、调节自己和激励自己,坚强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积极心理暗示之前要时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形成良好的外在行为习惯。一旦形成良好习惯之后,学生参与课堂练习活动就不再是一件难事,而将成为学生放松身心、释放学习压力的一种绝佳选择。对此,教师需要建立相关教学意识,将积极心理暗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常向学生投以期许的目光,给学生送上会心的微笑和赞许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一)语言暗示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工具,但是在使用语言表达同一件事物时,存在多种说话方法与技巧。实践证明,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不恰当的语言则会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时常对学生说出教导、评价和鼓励的语言,这需要教师把握说话时的用词、音调、语气以及节奏,讲求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巧妙运用。
例如,把批评的语言转化成带有激励性质的话语,再配合适当的表情、眼神、体态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心理暗示。现实中,很多学生都对耐力长跑项目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实现鼓励学生和感染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接收来自教师的积极心理暗示。如在进行800米练习之前,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的情绪:“同学们,在我们的一生当中会遇到无数次考验,只有自己具备顽强的意志力时,才能一次次战胜这些考验,一步步走向成功。大家可以将每一次长跑训练都当成一次考验,一种挑战,一次磨炼自身意志力的宝贵机会,在内心当中告诉自己‘我可以,我一定行’。”通过上述语言激励,激发学生产生参与练习的欲望,促使其主动完成练习任务。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感觉到疲惫不堪想要放弃时,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其在内心中生成坚持到底的信念与决心,最终完成训练任务。这不仅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必然途径,更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磨炼其意志品质的最佳手段。当然,教学实际过程中教师在运用语言暗示时要拥有足够的耐心,不能采用批评性语言,从而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避免挫伤学生自尊心。
(二)榜样暗示
实践证明,通过榜样暗示可以更快、更好地激发学生上进心和积极性生成。当然,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成为榜样。事实上,体育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学习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发挥榜样暗示作用的过程中更要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将榜样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达到积极心理暗示的目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面提高自身专业性,还要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思想观念方面成为学生的学习标杆,帮助中学生在人格日趋完善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人生道路做好铺垫。在教学之外,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仍然以跳高教学为例,教师在面向学生传授动作技巧的同时,要同步培养学生的胆量与毅力,避免部分学生因为胆小而产生抵触情绪和胆怯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召集到一起,跟大家分享自己当初学习跳高的心理,如何克服最初的胆怯心理,如何享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如何战胜学习中的困难等,最后再幽默地说上一句:“一开始学习跳高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大家看我现在一把年纪还可以跳得这么漂亮!”学生听完教师的开导之后,紧张情绪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挑战的勇气也会得到一定提高,这将为其接下来的练习提供有利条件。可以说,教师要想发挥自身榜样力量,必须优先具备较强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说服学生,为学生提供专业级别的教学指导与心理疏导。
(三)环境暗示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环境暗示作用的最佳阐释。环境暗示需要教师营造某种具有感染力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感染之下消除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甚至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进而主动投身训练之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证明,环境暗示对于教师有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贴合中学生喜好,能够真正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斗志的良好氛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近期教学需求以及学生成长需求,或者切合校际主题活动,策划班级集体活动。例如,拔河比赛、两人三足游戏、多人跳长绳等,这些活动不仅存在较多的竞技元素,而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游戏化色彩,不论体能水平处于何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教学实践中,这些团体活动正是教师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和发挥环境暗示作用的重要途径。
当然,为了更好地营造现场氛围,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自行创作符合班级特色的助威道具,例如条幅、海报等。实践证明,学生在受到教师启发之后,会启动创新思维,想出各种新颖独特的助威方式。如有的班级在上场比赛之前,设计了“签名仪式”,在条幅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祝福的语言;有的班级设计了“V”字队形在赛场一旁为本班参赛队伍加油鼓劲。通过上述方式,既营造出热烈而富有青春朝气的现场氛围,又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班风,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可谓将环境暗示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四)自我暗示
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积极心理暗示,其目的并非是长期依赖教师给予积极心理暗示,而是通过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具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拥有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针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制订相关应急预案,从而确保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可以第一时间采用正确方式予以处理,缓解学生的恐慌与压力,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
例如,在800米教学中,某学生因自身体能较差在练习中受到其他同学嘲笑,表示要退出训练。此时,笔者安排体育委员暂时看管同学们练习,同时将几名当事人召集到一起,询问事情的起因和经过。然后,安慰这名受到嘲笑的学生,不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要做一个意志坚定、内心强大的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要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与此同时,笔者让另外几名嘲笑别人的学生进行深刻反省,使其认识到自身错误,发自内心地向同学赔礼道歉。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既化解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又有效地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缺点与不足,使其学会在遇到逆境时进行自我暗示,进而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综上所述,将积极心理暗示应用于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当然,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多阅读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虚心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做好教学经验的总结,促进自身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