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话语分析下的电影海报研究
——以电影《芳华》为例

2022-11-21胡华芳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模态泳池芳华

胡华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8)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将语言社会符号的研究范围拓展延伸到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语篇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性学者是克瑞斯和勒文,他们开创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元素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多模态语篇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视觉语法开创性地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图像中的元功能,帮助读者了解语篇中的图像,并深刻理解语篇含义。[1]

一直以来,学界从不同视角对电影海报做过很多研究,并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朱浩云从2002年开始总结中外电影海报的美术收藏指南。夏林阐述了外国爱情主题电影海报的浪漫与激情风格。马菁指出电影海报兼具绘画和设计的特点,既能传达特定的观念和信息,又能提升电影的艺术品位和价值。祁然、周俊良介绍了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化内涵,认为电影海报能够直观地表现不同社会阶段中政治思想、科技发展、文化内涵、民族精神等信息,成为宣传时代精神观念及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许梦阳从文化菱形理论视角下研究了中国电影海报。学界从美术鉴赏、艺术设计、语言文化等不同角度研究了电影海报,为人们理解电影海报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研究电影海报如何通过文字和图像进行语篇意义建构也值得深入探索。

电影海报集图像、字体、文字、色彩于一体,是由文字的语言符号系统和色彩、图像、亮度等非语言符号系统共同构成的一种多模态语篇。人们欣赏一张电影海报就是对一个涵盖了文字、图像、颜色等多种符号资源的多模态语篇进行解码。[2]

二、《芳华》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军队文工团一群青年人酸甜苦辣的爱情故事和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电影的公映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口碑与票房上双双获得赞誉。应该说,电影的成功与其精致的海报宣传是分不开的。《芳华》电影海报文字与图像配合默契,多模态特性非常明显,生动地展现了特定年代中的一群年轻人青春芳华的电影主题,具有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以下从再现、互动、构图三方面的意义对《芳华》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1.再现意义

电影海报隶属叙事再现,通过电影海报的图像和电影故事情节的人物等客观形态来展现电影主题。矢量是叙事再现的标志,电影海报通过由各不相同的的人物身体姿势、肢体动作以及意味深远的面部表情所构成的矢量,来表现电影情节中的人物性格、社会地位、处世态度等,向观众传达电影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众对电影故事情节产生好奇之心和浓厚兴趣,从而产生观看电影的强烈欲望。

《芳华》电影海报中的图像参与者是八位男女主人公,他们的动作、肢体语言和眼神形成一种矢量,构成了一种叙事图像。海报中站立着的男主角刘峰与图像中坐在泳池边的其他人形成反差,具有强烈的凸显性,说明了他是整张电影海报图像需要表达的重点,体现了他在电影故事中的主角地位。在海报图像中,刘峰的军衬衣袖子卷到肘部,两手撑在胯部,这一干练动作传达的信息与在故事中的刘峰能干、热情大方的特点相符。他面带笑容,目光向前,眼神充满着对前景的热切期盼。海报的红色大背景让人们看到了战火硝烟中的英雄热血,战士们在战场上弓着腰,持枪谨慎前行的朦胧背景让观众一睹残酷青春里最美的瞬间。背景中左侧的聚焦点是战场上的刘峰侧面像,满脸污渍、眼帘低垂、目光凝重,表现出刘峰被下放后,在战场上想以求死的方式来重获英雄美名的沉重心情。

在叙事再现的行动过程中,动作者是发出矢量的参与者。在图像中,他们往往最为明显和突出。图像参与者是矢量连接的参与者,通常位于图像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位置,从构图中的位置、与背景的对比等方面可以判断出来。[3]《芳华》电影海报中,红色迷雾的硝烟战场背景是海报图像中的次要参与者。这个背景与电影海报中的八位主人公共同构成了无形的分割线,这种分割线将图像中泳池边的八位男女主人公和战场中的士兵两种迥然相异的图像参与者连接起来,因而构成了另一种矢量。《芳华》海报选择了安逸舒适的泳池和硝烟弥漫的战场两个对比强烈的场景来展现影片主题。海报中图像前方的泳池是亮色的,后方的战场是红色的,两种色彩对比强烈,使得整张电影海报叙事性增强,画面充满特定年代的特点,契合电影主题。[4]

2.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指图像和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观看者对图像内容所持的态度。[5]它包括接触、社会距离和情态三方面。

(1)接触:“接触”是指在图像中建立一种想象中的接触关系,即图像中参与者的目光接触。[6]在《芳华》电影海报中,八位男女主人公都面带笑容地朝着画面右侧方向凝望,红色战场背景中,巨大半身像中的刘峰目光低垂,与图像观看者即观众之间没有目光的接触和交流,这里没有形成想象中的“接触”,海报图像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想象的人际关系则根本不存在。在此情境之下,观众的好奇之心容易被激发,观众的目光往往追随主人公的目光探向远处,想探寻他们究竟在凝望什么、思考什么,从而更加激发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2)社会距离:图像中的社会距离取决于图像取景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近,图像的参与者与观看者关系越亲近;反之,关系则越疏远。《芳华》电影海报设计以战场为远景,战士持枪在迷雾中弯腰前行的战场背景反映了故事发展的大环境,体现了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的一种较为疏远的社会距离,远景中的战场背景与近景中的八位主人公之间没有建构起亲密的所属关系。八位主人公是图像中的近景,他们在图像中的位置是并列为一排,暗示着文工团的集体生活使他们彼此熟悉。这个近景同时也拉近了图像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的个人距离,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缩小观众与电影人物的距离,使观众能够有机会更细致地感受到电影人物的微妙关系,更容易对电影人物颠沛流离的风雨人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3)情态:情态指图像中通过色彩饱和度、区分度、和谐度等来体现。《芳华》电影海报采用了前方高亮、后方稍暗的色彩分配方式,色彩饱和度偏高。在色彩区分度上,泳池边八位男女主人公衣着的鲜亮色彩与红色迷雾的战场上的战士衣着的灰暗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在色彩和谐度上,海报中的血红色画面占了海报的大部分篇幅,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图像右边的中文和英文电影片名位于战场上手持武器的战士身影的画面之上,在海报的电影中文片名中,上下结构的汉字“华”的下部结构“十”的笔画采用了文艺女兵伸展的舞蹈身姿替代,旨在表达战场和舞台上青春的燃烧。字体加大加粗、掺和了唯美舞蹈笔画的“芳华”两个字跃入眼帘,格外醒目,与电影主题形成和谐美,勾起观众观看电影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完成了海报的文本与图像的互动作用。

3.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对应元功能中的语篇意义。构图意义通过构图来表达意义,信息值和显著性是体现电影内涵的两个方面。

(1)信息值是通过各种元素在图像中的摆放位置来实现的。[7]一般来说,放在图像左边的信息是已知信息,放在图像右边的是新信息,放在图像中间的信息是核心信息。

《芳华》电影海报图像中,导演“冯小刚”三个字占据了图像的中心位置,字体明亮而醒目,宣传了该电影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力作,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具有最高的信息值。电影的宣传词位于海报的左上方,属于已知信息,这是一句用相对较小的褐色字体呈现的宣传文字:“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这预告了电影叙述的是远去的历史、逝去的青春芳华,引发观众们怀旧情感。图像右侧的电影片名提供了新信息,《芳华》电影片名中的“华”字的部分笔画被设计为一个伸展舞姿的女兵形象,婀娜多姿的画面大大增强了海报的信息值,与舞蹈相关的青春气息跃然纸上,在视觉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电影《芳华》的演员阵容、编剧、上映情况的描述文字出现在海报右侧下方,提供的是新信息,以便观众了解电影的基本信息。

(2)显著性可通过图像的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鲜明度、亮度级的不同来实现。《芳华》电影海报中的泳池前景与战场背景颜色对比鲜明,表明两种生活的巨大差异。淡绿色的泳池代表着舒适安逸并享有特殊待遇的文工团生活,鲜红色战场则代表着随时可能流血牺牲的战争生活。鲜亮的大红色和淡淡的碧绿色形成了色调值的落差,展现了影片中的战争元素。海报图像中战场背景的尺寸远远超过泳池前景的尺寸,增强了战场的显著性,使得海报的视觉冲击力倍增,起到了突出影片主题的作用。另外,八位主人公位于图像的前景,占据了画面中间,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既强调了在海报图像中的显著性,又暗示了他们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红色背景左侧男主角刘峰的侧面像是海报中尺寸最大的人物像,显示出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有着最高的显著性。

三、结语

视觉语法理论能够解读具有多模态特征的电影海报中语言和其他非语言符号共同构建语篇意义的模式。将语言符号、色彩和图像等视觉符号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能够揭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语篇意义。《芳华》电影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能够解读该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揭示图像与文字相互作用构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方法,理解电影海报的主题。

猜你喜欢

模态泳池芳华
绝代芳华
多模态资源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EASY-EV通用底盘模态试验
芳华不再亦风流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马伊琍的芳华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泳池派对
杀人的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