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环境保护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21郭俊霞
郭俊霞
(东营市生态环境局利津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山东 东营 257400)
环境保护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方案和计划,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要点,确保在污水治理工程中引进现代化工艺技术,制定完善的工程规划方案,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和机制,确保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增强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为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夯实基础。
1 环境保护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的意义
虽然从整体层面而言我国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淡水资源的数量相对较少,只有部分淡水资源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但是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和发展期间,由于工业生产、建筑生产和日常生活等用水量较高,多数城市对污水处理缺乏重视度,导致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引发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后果,对城市化建设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应确保全面维护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质量,有效预防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再循环利用,缓解目前水资源匮乏和紧张的现象,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氛围,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与此同时,在环境保护下进行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还能有效、高效地进行城市污水的治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增强污水治理和处理的效果。
2 环境保护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落后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已经开始重视各类污水治理技术的应用,但是在污水治理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引进现代化的治理技术,受到落后技术的影响,不能确保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效果,难以满足当前的污水治理工作需求,对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造成不利影响。
2.2 缺乏完善的污水治理机制和系统
当前,在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方面缺少较为健全的污水治理机制和工作系统。一方面,缺乏污水治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控制制度,另一方面,缺少能够提升整体污水治理工作效率的系统,难以采用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技术措施系统化地进行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管控,导致污水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不利影响[1]。
2.3 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的过程中,对人才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只有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各项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才能有效预防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目前部分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方面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不能确保污水治理工程的良好建设和发展。
3 环境保护下解决城市污水治理工程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技术的先进性
3.1.1 常规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水处理技术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如果单独采用某种技术进行污水的治理,很难充分发挥各类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和作用,甚至还会出现污水治理工作不良的问题,因此,建议在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引进现代化和先进性技术。其一,采用现代化的化学处理技术。此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在污水中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和化学药剂之间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净化污水内的有害物质,例如: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采用臭氧化学剂、次氯酸钠化学剂等,快速去除和消除污水内的有害物质成分[2];其二,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期间运用物理处理的技术方式,主要对污水中很难处理的污染物质进行消除和处置,可采用筛选技术、节流技术、重力分离技术和离心分离技术等进行处理;其三,采用代化的生物处理技术,按照污水治理工程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技术,此类技术的应用是通过为微生物营造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使微生物快速繁殖生长,以有效进行水质的净化和优化。通常情况下,能够进行水体净化的微生物在生长期间可以消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增强水质净化的效果,因此建议积极采用此类方式提升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将各类常规性的城市污水治理技术有机整合,构建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和物理治理功能的污水治理工程和系统,充分发挥各类污水治理技术的价值。
3.1.2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通过专门的半透膜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不改变废水溶液状态的情况下,使废水中存在的重金属物质逐渐渗透,并最终对相关物质进行分离。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要想确保整体的污水治理效果,就应科学合理地对半透膜规格与属性进行选择。可根据膜的类型和情况,采用水溶性聚合物络合超滤类型、纳滤类型、反渗析类型、扩散渗析类型、电渗析类型等膜分离技术,科学合理地进行技术措施和技术方式的选择,避免污水治理过程中出现膜分离技术应用问题。同时在采用膜分离技术的过程中,还需科学选用聚醚砜材料等,主要因为此类材料和机械设施的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果高,能够预防二次污染,因此建议推广和运用此类技术[3]。
3.1.3 现代化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环境保护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应用现代化生物处理技术,通过此类技术提升污水治理工作的效果。其一,采用生物絮凝技术,在污水治理工程中采用植物或是微生物代谢物,和污水中的重金属等物质发生反应后使污染物絮凝沉淀,之后污染物和水体分离,例如:在污水治理期间采用纤维素衍生物类型、微生物多糖类型或是淀粉类型的生物絮凝法,技术应用的安全系数很高,没有毒害作用以及二次污染的影响,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对活体生物絮凝剂进行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絮凝剂的存储面临诸多难题,整体生产的成本较高,絮凝剂的应用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二,积极运用生物化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和化学还原的方式较为类似,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改变重金属离子价态,确保污水废水的有效治理。因为所采用的是生物菌还原剂,如硫酸盐等,能够快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因此,如果在城市污水治理工程中需要处理的水含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就可采用生物化学的技术方式进行治理[4];其三,采用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等使污水内的重金属离子聚集,利用亲和作用将重金属离子转变成为毒性很低的物质,能够有效预防污水治理的二次污染问题发生,环境优化的作用和效果明显,不仅能够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其四,采用AB工艺技术,构建串联性的城市污水治理工程运行模式和系统,整体系统运行期间污水通过沉淀池或格栅直接进入曝气池内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污水处理的活性很高,所以能够及时生产和补给微生物,而第二个污水治理处理的阶段和第一个阶段独立运行,每个阶段都有着非常稳定的生物群落,运行参数存在差异,对于进入第一个阶段的污水,需要确保泥龄很短、负荷较高,可通过氧化处理、物理吸附处理等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在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后受到低负荷作用的影响,可预防出现污泥膨胀的问题,提供较为良好的进水条件,促使污水治理工程的良好稳定运行。
3.1.4 SBR工艺技术的应用
此类技术主要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治理技术,又被称作是序批式的活性污泥治理技术,通过间歇性曝气的工艺措施,按照具体的时间设置间歇性操作的各类污泥治理反应装置,在采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应合理建设进水结构、污泥治理反应结构、污泥沉淀结构和排水排泥结构等,同时设置污水污泥闲置的结构,整体系统的污泥沉淀性能较高,且应用简单,占地面积和小,能够有效去除污水污泥中的磷元素和氮元素,确保污水治理效果[5]。
3.2 完善污水治理机制和系统
我国在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进行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应重点构建和完善相关污水治理机制和系统,确保污水治理工程的良好建设和发展。
3.2.1 污水治理机制的构建
制定较为完善的污水治理工作机制体系。为确保在环境保护下能够有效进行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管理和控制,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污水治理机制,为各项污水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要严格污水治理环节和排放环节进行管控,构建专门的管理体系和模式,为城市环境的良好管理和建设夯实基础。还应考虑到我国在环境治理和管理方面相对薄弱,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相关管理部门应以国家有关部门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为基础,建立系统化的污水治理管理体系,确保各项污水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制定污水治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行为管理制度,通过对不同部门的行为管控,有效预防污水治理层面的问题或者不足,提升整体污水治理工作的效果[6]。
3.2.2 污水治理系统的构建
为了对污水治理工程进行良好的管控,应构建较为完善的污水治理系统。首先,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关于污水治理工程方面的网络平台,针对性进行整体工程的管理和控制,采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准确识别污水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归纳分析和总结关于污水治理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先进和完善的系统有效解决问题,提升污水治理工作整体的系统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其次,在构建相关污水治理工程系统的过程中,还需全面分析污水治理各类相关基础设施的运行条件和基础情况,遵循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要点,探索长效发展的路径,客观地对污水处理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出台能够有效进行污水治理管理的方案计划,提升各项污水治理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水平,确保污水治理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开展。
3.2.3 构建工程的监管模式
我国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应重点以解决应对城市污水治理工程问题为目标,构建较为完善的工程监管工作模式,组建专门的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强化监管的宣传力度,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对城市污水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层层落实相关责任,预防出现工作失误或责任推诿的问题等,提升污水治理工程的监管效果。同时在对污水治理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应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考核评价结果较低的人员进行惩罚,考核评价结果较高的人员进行激励和奖励,增强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7]。
3.3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环境保护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人员缺乏专业性,将会导致污水治理工程的运行和环境保护效果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相关工程项目企业和部门,重点建设能够促使污水治理工程良好运行和建设发展的技术人才队伍和管理人才队伍,在人才的支持下提升污水治理工程运行水平。一方面,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聘用专业能力和工作素养符合标准的优秀人才,确保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和落实,另一方面,对工程项目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的规范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重视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但是由于存在技术问题、管理机制问题和专业性问题等,难以充分发挥污水治理工程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建议在环境保护下重点结合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问题情况,积极探索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升各类技术的先进性水平,构建完善的污水治理管理机制和系统,增强人员的专业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