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思政课创新实践路径探析

2022-11-21张继文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校长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育人

文 张继文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校长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普通高中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普通高中开好思政课教育,对促进高中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普通高中思政课实施路径进行研究,对学校开好思政课的方式方法展开探索。

新高考对思政课提出新要求

高中思政课要结合立德树人要求确立教学内容。从党和国家层面来说,高中思政课关乎到“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关乎到是否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从学生成长层面来说,思政课是育人“三观”、育人理想信念、育人思想观念、育人灵魂品格的课程,是掌舵人生航向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师队伍基础作用,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发展素质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思政课程要不断拓展、规范、创新内容,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适合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

高中思政课要主动对接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新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回答“怎么考”的问题。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作业设计等方面积极回应新高考评价体系的新要求,使“新高考评价体系—思政课程—育人方式—教育教学—育人目标达成”形成闭环,确保高中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全面体现。

高中思政课要主动适应育人方式转变提出的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求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高中思政课是一门在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综合素养培育等领域有着突出优势的育人课程,其特质与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高度契合,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要主动把《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积极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育人体系中,让高中思政课真正成为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领军课程。

高中思政课要更高要求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国家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思政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与党的教育方针规定高度契合的课程,只有培育出思想正、品德好、理想信念坚定、爱国爱党的中国公民,才有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人才,也才有一代接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此时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立足于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性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中思政课程必须以高度的自觉主动担负好课程使命,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全力培育党和国家需要的新时代栋梁之材。

高中思政课要主动响应时代和国家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高中思政课是育人的关键课程,所以在课程内容、育人方式与育人目标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进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和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培养学生树立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呼吸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的坚定信念,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成才和奋斗的目标,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努力成长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新时代思政课重中之重的时代使命和任务。

推进全员思政化。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专业思政课教师,也在于全体教师的思政化。全体教师要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自觉在学科教学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时时刻刻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个方面的素养。要让全体教师具备这些素养,学校层面就要有一个整体统筹,发挥好党组织教育引导好广大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担好“立德树人”的使命,实现“政治上的明白人”与“业务上的能人”有机融合,把争做“四有好老师”当作人生的自觉追求。

实施全课程思政化。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突出的育人价值和使命。聚集全课程的力量,由全员思政推进全课程思政,发挥好各课程的思政教育特色,必能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落实。比如,可以借助语文、历史等课程本身蕴含的育人特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上积极向思政课迁移,在实现课程思政化的同时,又保障这些课程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在理科性质科目中,可以通过科学精神、科学伦理、伟大科学家故事等内容的注入实现科学课程的思政化,激励高中生主动肩负起“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时代使命。

推动思政课程专业化。思政课程是国家推动思政教育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重要途径,其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部分、关键课程,无论在育人任务、育人使命、育人目标等方面,都有着比其他科目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政课的专业化发展就成为其内在的必然要求。高中思政课程的专业化一方面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实现进步,另一方面要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强化思政课内容的政治性与专业性,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展现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育人环境、育人文化思政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学校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聚焦党的新思想新理论的传播,依托校园文化墙、校园官网官微、视频媒介等渠道主动宣传引领,凸显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建设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实现校园育人环境、育人文化的思政化,再把学校育人文化制度化、行为化和心理认同化,实现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互融互促。通过推进育人环境思政化、育人文化思政化、育人活动思政化,积极构建育人、熏陶人、滋养人的文化环境。

高中学校推进思政课教育既要注重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也要注重新高考对思政课提出的系列新要求,方能在思政课创新实践路径层面,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重要指示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担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